只露出冰山一角!我国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报告病例”不到实际病例的20%

本报记者 马爱平

“尘肺病是我国职业病中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主要病种。尘肺病占职业病的90%。与大量的‘未报告’病例相比,‘报告病例’只是冰山一角。据调查,各地疾控中心登记的尘肺病例不到实际病例的20%。”1月25日,中国相互保险与社会保障发展论坛秘书长闫安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尘肺病是我国职业病中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主要病种。尘肺病占职业病的90%。尘肺病是煤炭行业最为严重的职业病。

据《尘肺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调查报告,我国每例尘肺患者年均医疗费用1.905万元,其他和间接费用4.579万元,以尘肺病例诊断后平均32年生存期计算,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平均每例患者患病后将造成的经济负担为207.5万元。

这对农民工尘肺病人及家庭而言,几乎成了天文数字。

“目前我国职业病统计数据是通过职业健康监护获得的,而大量的职业危害因素集中且问题严重的中小企业职工并不在健康监护范围内。”闫安说。

如何让尘肺病不成为煤炭等涉尘行业之“殇”?

治本重在预防和长效机制,治标重在救急兜底

“治本,重在预防和长效机制。尘肺病可防难治。一旦罹患,治疗不可逆,且难以治愈。尘肺病发展到二、三期,病死率很高。做好预防保健,是解决和根治我国尘肺病问题的不二之选。建立以预防为主的企业及职工、尘肺病防治医联体、相互保险一体化的长效机制是关键。相互保险填补了我国以赔偿为建制原则的社保工伤保险和商业保险未涉及领域的空白,具有互助共济,没有外部股东,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优势。”闫安说。

“治标,重在救急兜底。具体措施方面,推广已取得成功经验的《湖南省尘肺病农民工基本医疗救治救助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尘肺病住院患者,通过系统规范诊治和精准扶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尘肺病患者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建立尘肺病社保医疗救治救助机制。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尘肺病‘应治尽治、应保尽保、应助尽助’为基本原则,救急兜底,应对当前我国尘肺病的严峻现实。”闫安建议。

在政策建议方面,专家建议要尽快申请和建立我国与社保衔接的尘肺病预防为主的专业相互保险组织。

闫安建议,成立我国专业性尘肺病互助保险组织;加快发展中国尘肺病防治医联体组织,扩大公益救助志愿者队伍,加大全社会尘肺病公益培训、宣传和覆盖面。

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涵盖中央企业、大型企业最为集中的产业,同时也涵盖产业工人最集中、工人阶级特点最鲜明的产业之一。涉及防尘、防毒、防辐射集中的行业工会工作,包括煤矿工作部、电力工作部、石油石化工作部、化学医药工作部 、国土资源工作部等。

日前,在首届中国相互保险与互助保障发展论坛暨农民工尘肺病互助保障研讨会上,中国能源化工地质工会副主席郭振友说,要正视尘肺病高发的严峻现实,聚焦煤炭等重点行业,依据《工会法》、《职业病防治法》,加强源头治理,重在抓防,建立长效机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发挥工会及煤炭行业协会作用,切实维护维护职工的职业健康合法权益。

区块链相互保险科技信息应用系统提供了新思路

与会专家认为,无论尘肺病预防为主的“治标”,还是针对尘肺病“诊断难、鉴定难、赔偿难”等痼疾,都离不开区块链相互保险科技信息应用系统的技术支撑。

专家建议建立我国职业健康区块链相互保险和监测监控信息应用系统。闫安说,应对尘肺病进行全国性普查摸底,开发区块链大数据信息监控监测系统。

相互保险是区块链在保险行业中的最典型的应用场景之一。在首届中国相互保险与互助保障发展论坛暨农民工尘肺病互助保障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计算机互联网中心超级计算中心副主任陆忠华表示,技术是制度和机制的支撑。将联合煤炭等涉尘行业、相互保险组织、国家应急管理部信息院等机构,开展尘肺病区块链相互保险信息应用系统课题研究,乃至最终建立我国职业健康区块链大数据监测监控信息平台。

闫安说,借助区块链保险科技,相互保险组织可以更好的发挥经营成本低廉的特点,为中低收入人群和高风险领域提供简便灵活、惠而不费的保险产品和多样化、个性化的保险服务。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记帐、数据不可篡改和时间戳,投保及相关证据、诊断结果、健康管理档案等会被明确记录。利用区块链相互保险科技数据不可篡改、公开透明、去中心化的特性以及智能合约,与互联网、大数据相结合,助力解决尘肺病“鉴定难、诊断难、索赔难”等问题,回归保险业互助的本质。

据负责尘肺病相互保险科技应用系统课题开发的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超算中心的负责人介绍,项目推进将分为需求分析阶段、可行性分析阶段、系统总体设计阶段、系统详细设计阶段、核心原型系统编码开发阶段、基于核心原型系统完成整体系统开发阶段、应用场景上线验证阶段和系统维护等阶段。

闫安透露,2019年将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下,依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近千家会员企业、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挂牌的全国近70家尘肺病防治定点医院、天津国家级保险产业园,以及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中心的智库资源、中国科学院计算机互联网中心超级计算中心的科技力量等作为核心支撑,立足“填空白、补短板”,向中国银保监会提交发起设立专业性尘肺病相互保险组织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