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镇戏剧节,一梦六年不愿醒

青石板的路面被微雨滋润得透亮,桂花的香气沁人心脾却毫无攻击性,眼前是灯火和戏剧,远方是稻田和诗歌,纹样是遍地嘉年华,底色是茅盾与木心,扑面相逢是丁乃竺孟京辉,回首四顾是黄磊李立群……

是了,你一定晓得,我在讲乌镇,乌镇戏剧节,戏剧节间的乌镇。满目风流,彻夜狂欢。

月色下的乌镇大剧院


乌镇更美的夜色


一晃,乌镇戏剧节都第六届了。用发起人之一黄磊的话来说,乌镇戏剧节如果是个孩子,如今都到了该上学的年龄。

而我也惊讶地发现,从2013年第一届乌镇戏剧节拉幕起到现在,自己也是第五次来到这个乌托邦般美丽的地方。为着戏剧来,还收获了对话,思考,友情,饕餮,快乐,月色,湖光。

日语里有个词叫“一期一会”,是指在一定的期限内跟某个人、事、物有一次相遇或会面。乌镇,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年一次、一期一会的一场,文艺而又美丽的梦吧。


戏剧节期间乌镇,四处可见剧目海报

第一年来乌镇戏剧节,还是年轻姑娘,一年看100场戏剧,妥妥的文艺女青年。那一年,乌镇戏剧节还是在5月举办,来的宾客也大多是北京、上海、广州、台北的戏剧届人士,和相关媒体记者;

第三年来时,得到了乌镇戏剧节主席陈向宏先生的特批,在乌镇留下了一组绝无仅有的写真,记录了在这方最爱的天地里,自己最好的时光,而那时,除却北京、上海爱好戏剧的文艺青年外,江、浙、皖一带的年轻人们,即使是平素不甚看戏的,也开始慕名而来;


几年前来乌镇留下的照片

第五年也就是去岁,我带了爸妈一同体验乌镇之美。开幕大戏《奥涅金》让爸看得心潮澎湃,连连感慨俄罗斯音乐与戏剧的辉煌,而男扮女装的《窦娥》又让妈记住了“丁一滕”这个名字,我在旁边暗想:这便是最好的戏剧节,无论圈内圈外人,都有难忘的体验,还能让戏剧以一种毫不高冷的姿态,潜移默化地进入更多人的生活中去……

而后便到了此刻,第六届的乌镇戏剧节,主题恰如其分——“容”。

按照大多数人的理解,“容”是有容乃大、包罗万象;在戏剧节评委会评委史航看来,“容”也是“容颜”,在乌镇到处可以邂逅美丽的容颜;而我听到“容”字的第一反应,是“容错”、“容易”,这个舞台有极高的容错率,也让看戏变成了一件门槛很低、十分容易的事——

即使你没有特特买票,在厅堂之间正襟危坐看戏,也会在老街上、广场前、游船上,偶遇各式各样的街头表演,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嬉笑怒骂,吹拉弹唱,皆在你眼前一一展开……

嘉年华上的“无头人”表演,乍一看吓一跳!

选择在戏剧节期间来到乌镇,不光是选择了几场戏,更是选择了一段梦的演绎方式。不同的人做不同的梦,有人悠长,有人紧凑,有人沉浸,有人间离……没有唯一答案,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感受这个梦,记取那些最值得记取的瞬间。

可以子夜时分是闲庭信步走进似水年华酒吧,与此前并不相识的黄磊无拘无束地边喝边聊戏剧;

黄磊跟大家聊戏剧,他说:“我们总说生命是趟奇妙的旅程,其实生命是趟莫名其妙的旅程。”

可以是清晨五点半,在熹微的天光中坐在昭明书院门口,读一首南朝的诗歌: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昭明书舍

可以是午后三点,在木心美术馆的咖啡厅跟天南海北的友人约个下午茶,怀想一下木心的恬然安适:“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木心美术馆外观

更可以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随意地或站或坐,看一场或长或短、或静默或有声的戏……

戏剧节排的满满的时间表

我今年在乌镇虽只呆了十二时辰,却足足看了四场戏:《茶馆》《北国之春》《魔力魔音魔法》和《大众力学》。

从早到晚,我这次看的四部戏

《茶馆》是开幕大戏,孟京辉对老舍经典之作的全新诠释。这个戏,长达三个半小时,很多人说看不懂,也有人不喜欢,但,绝对是一部值得你深思、引发人讨论、让此后的几天里都充满话题性的戏。

《茶馆》也是我心目中的年度最佳舞美——大幕拉起,舞台正中是一个硕大的轮盘,它既是“时代之轮”,也是“命运之轮”。令人惊艳的是最后一幕,此前静止的轮盘突然开始转动,原先的平面成为垂直于地面状态,于是原先放置在平面上的桌椅、书报纷纷坠落,隐喻着一个时代的摇摇欲坠,个人命运的风雨飘零……


新版的《茶馆》由文章和陈明昊领衔主演

我问史航:“你怎么看这一版的《茶馆》?”他说:“最牛逼的改编就是这样——能够解答原著提出的问题。老舍和焦菊隐在老版《茶馆》里提了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孟京辉用这一版的《茶馆》告诉你:这个世界不会好。”

是残酷的,然而连残酷,都这样美。

《北国之春》是日本戏剧大师铃木忠志的新作,在国乐剧院里,以70分钟利落简洁地呈现。我曾在北京的古北水镇长城脚下露天剧院,看过他的《酒神狄俄尼索斯》,这部戏更是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铃木忠志调教下的演员们,对于身体极强的控制力和肢体语言丰富的表达力。


《北国之春》剧照

《魔力魔音魔法》和《大众力学》都是露天剧场上的演出,一个在水剧场,一个在诗田广场。我特别钟爱这些露天剧场的戏,它们能带给你北上广的普通室内剧场中完全不同的感受。举例来说,我曾在北京的国话剧场看过田沁鑫的《青蛇》,戏是好戏,可在室内演起来难免有些四平八稳。而到了水剧场这戏就立时换了一副面目——眼前的塔仿若雷峰塔,眼前的湖有如西子湖,青蛇白蛇与许仙的故事,只有在这里上演,才叫“天造地设”。

14年在乌镇水剧场看完《青蛇》的感想

今年也如此。《魔力魔音魔法》是个讲严苛审查制度下艺术家遭遇的剧目,当女音乐家痛苦地撕碎了“不法的”音乐手稿后,露天剧场上倏忽来了一阵风,将这些手稿吹得四散飘零,一直吹到观众的脚下。这是再好的“舞台特效”都难以达到的境地。

《魔力魔音魔法》剧照

《大众力学》更是这样。十几位素人演员(其中甚至还包括聋哑人)幕天席地站在诗田广场上,情真意切地为观众带来他们各自的表演。演着演着下雨了,从台上到台下却没有任何人受到丝毫干扰,反倒给戏增添了几份别样的美感——一部充满田野调查气质的戏剧,本就该是属于田野的。


《大众力学》剧照

四部戏,加起来演出时间长达近8个小时,这行程满满的一天,我却也没亏待了自己的味蕾和肠胃——时间紧就随手买块定胜糕,或是托人买个5块钱一张的梅干菜烧饼;悠闲些就到通安客栈点一桌大餐细品;晚上散了戏还可以到书生羊肉面吃宵夜,点一份羊肉羊肚羊蹄俱全的“马云同款”……更不必提小银鱼、大闸蟹、江南时蔬……不看戏的时间里,另有一种人间烟火的熨帖。

乌镇的各种特色美食

我们同去的一行人,还抽出时间一起吃了个brunch,边吃,边聊对乌镇和对戏剧节的感受。史航说,乌镇是把戏剧带给人的美好无限地拉长和放大了。倘若在北上广,你看了一出戏,原本获得了美好的体验。可是出门打不到车,上了地铁又很挤,次日上班迟了到……那种愉悦感会立刻被消解和冲淡。而乌镇不一样,它让这个梦足够悠长,身边还给你聚拢了一群,陪着你一起做梦的人。


史航跟我们聊他眼中的乌镇戏剧节

我说,一路跟着乌镇戏剧节成长的这6年,我自己从文艺女青年变成了文艺女中年,当年识于微时的“小邱”如今也成长为乌镇文旅集团的“邱总”,最乐见的是,“乌镇戏剧节”打破了地域、年龄、圈层的限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熟悉和喜爱。有太多的人,因乌镇和戏剧结缘,又因戏剧对乌镇魂牵梦萦,一来再来,这便是最实在的功德,最圆满的闭环。


作为乌镇戏剧节的忠实粉丝,我在回顾自己这六年的乌镇之旅

有时候想想,真要感谢我们的生活里,还有“乌镇戏剧节”这个充满诗意的念想——它让我们平凡无奇的日子,每到秋天都迎来高光时刻;它让我们辛苦恣睢的人生,获得一阵灵动畅快的呼吸;它让我们少年时做过的那些梦,都一一呈现在眼前,并告诉你,你的少年,你的梦,你的牵挂,你的挚爱……都不曾走远,未来可期。

江南好个秋,十月底前,来乌镇,赴这场充满诗意的约吧,它是个恬然好梦,且不是幻梦一场。

| 图片来源:乌镇戏剧节组委会官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