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裁员潮还在持续,欧美企业怎样做到“越裁越强大”?


或许,这是中国经历的最大一次“裁员潮”。但对于历经数次经济危机,这仅仅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过程。此时,只需要足够坚定和自信。

愈演愈烈的裁员潮,正席卷全球。

2018年,欧美企业的裁员规模到底有多大?美国就业咨询公司有数据显示:仅去11个月,美国企业已经宣布将近50万人的裁员计划,同比增超25%,是2015年以来美国企业裁员量的同期最高值。

美国最大汽车制造商通用宣布在北美地区裁员15%,决心转型开发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美国电信运营商Verizon宣布将裁员1万人,旨在削减成本,加大5G网络投入;美国快递行业巨头联邦快递表示,因业务出现问题和欧洲市场疲软,将在美国开展自愿离职计划……

而在欧洲,商业巨头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宜家家居宣布,未来几年将在全球范围内裁掉7500个行政类岗位,以适应电商冲击下零售业态的快速变化;德国医药化工巨头拜耳公司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2万人,改善公司成本架构;全球媒体大亨汤森路透集团称未来两年将裁员3200人,并且精简业务;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宣布:2019年在德国裁员7000人,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做业务转型……

可见,裁员的理由多是为“改善成本及组织架构”“加速企业转型”,而不断更新和迭代的新技术应用。

换句话说,裁员,正是欧美企业加速业务调整与转型的推手。

1

全球性裁员潮还在持续

作为企业,裁员是基于对商业周期及行业前景的判断,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做出的运营决策。在“经济寒冬”之际,裁员是经济压力之下的理性应对。欧美企业巨头裁员,正是基于整个行业大势之下的战略准备。而另一个方面是,对员工来讲美国这些因企业转型而出现的结构性失业者,实现再就业并不困难。

有专家指出欧美企业裁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技术革命的传统生产方式的改变。但长期看,也只有技术革命才能让世界经济潜在增长率出现实质性提升。目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前景,将给企业转型、世界经济转型带来光明的前景。

那么,就目前形势来看,全球性裁员潮还会持续多久?海外普遍认同的商业分析是:全球化的大型企业裁员现象,仍会延续至整个2019年或更长时间。因为世界经济扩张高峰已过,未来两三年全球经济增速将逐步走低,前期扩张的企业将会通过裁员来降低成本,以适应商业扩张周期的下行阶段。此外,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了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将推动大量全球性企业重新调整产业链布局,这一过程将会伴随着较大规模的裁员。

2

欧美企业避免裁员的方法探索

那么,欧美企业如何面对此类困境?一定非裁员不可吗?有哪些经验与办法可供我们借鉴?

方式一:只减工时,不减员。美国许多科技公司选择在节假日期间多放几天假,相对于以往的政策,大多数雇员更倾向于压缩工时的做法。还有一个类似做法,就是岗位分享,大家出让自己的一些工作岗位和岗位,少拿一些工资,这也是在与企业同舟共济。

方式二:自愿或强制休假。面临危机和困境的欧美企业,为避免或限制裁员规模,采用减少工作时间、推行无薪休假等措施来节省开支。这既能培养在职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也能使企业在经济状况好转时,减少甚至避免聘用和培训新员工的重复工作。比如,戴尔、思科等公司都曾采用过这个办法。

方式三:弹性假期。有些公司允许员工去找一些其他工作,当然除了公司竞争对手之外,什么公司都可以。

方式四:鼓励员工自我创业。企业要想在衰退期活下来,关键是要找到创新的方法,在既不解雇员工也不让优秀员工流失的情况下渡过难关。其中就包括干脆让员自己去创业,然后向雇主出售服务的方式。也就是让员工成为自己生意伙伴,而雇主只是变成了员工的一个固定客户而已。

方式五:季节性缩短工时。德国宝马曾做过一些尝试,在汽车市场疲软的时候,大部分员工季节性地只拿一定百分比的工资,同时减少临时工的使用。

总之,全世界无论何种企业,依然会把裁员视做最后的选择,而越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越会将裁员风险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3

欧美国家的裁员“软着陆体系”

2019年1月21日,美国迈阿密康德莱德酒店的一位洗碗工,因为不能周日加班而被辞退。而周日不能上班,是因为她是基督徒,每周日要去教堂做礼拜。结果,在几次与他人轮换和旷工之后,女员工被酒店开除。该员工愤然将酒店告上法庭,理由是侵犯了其宗教权,最终获赔2150万美元!

这并不是特例,欧美企业的法律环境与员工的维权意识,使得企业的管理制度也更为规范和健全。尤其在辞退员工的问题上,更是审慎且完善。

欧美国家重视产业转型背景下,员工安置工作的系统性和精准性建设——早已形成了由失业预防、被裁员工早期干预、劳动关系解除与经济补偿、定制化培训,以及定制化公共就业服务五个环节,也形成了员工安置标准化的操作规程。

第一,积极开展失业预防。从集体失业预防入手,着重突出失业预测与预防为重点的预警系统。提前预测转型升级产业失业员工的总量,提前做好转岗培训,避免“井喷式”下岗,争取实现有计划有控制的下岗,以避免对社会稳定造成风险。

第二,实施被裁员工早期干预。政府或工会对企业集体裁员行为进行干预,主要内容有企业裁员原因、数量、时间、被裁人员标准确定,以及救助标准等。

第三,解除劳动关系并给予经济补偿。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状况,企业、工会通过谈判方式制定被裁员工劳动关系解除和经济补偿方案。 被裁人数超过一定规模后,企业裁员经济补偿方案需要报劳动部门进行备案或报批。

第四,开展定制性培训。工会组织会与被裁员工进行“一对一” 面谈,结合其自身职业技能现状和职业发展意愿,制定被裁员工转岗培训计划。被裁人员培训费用,由设立的专项基金资助。

第五,提供定制性就业服务。当政府接到企业裁员通知后,便会指定就业服务机构派出工作人员到企业与被裁人员谈话,了解情况,进行登记,并对他们的再就业进行指导、 帮助,提供定制性就业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介绍新工作。

此外,欧美文化特别强调对人权的尊重,不能因种族、信仰、性别、疾病等原因,进行特指性裁员。欧美法律对违规的惩处力度之大,往往让企业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也是企业不能碰触的底线。

同时,对于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来说,如何为员工推荐企业,帮助员工做好心理辅导——员工帮助计划(EAP),通常都是这一阶段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做的工作。

4

“会裁员”的企业有未来

我们看到,西方企业对于卖掉某部分业务,从来都不会心慈手软、拖泥带水。像美国最具代表性的企业通用电气(GE),从上世纪末就在接连卖掉与战略方向不符、不能排在所在行业第一或第二的业务板块,即使它还在赚钱,也会剥离。而这样的实例在欧美企业中,不胜枚举。并且,对于多数企业来说,这些业务剥离与裁员,往往不仅没有让欧美巨头陷入危机,反而赢得了更多的机会和未来。因此,这不仅是欧美企业的底气,同时也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体现。

裁员不仅是对于企业战略的拷问,同样是对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拷问。如果你足够地笃定与坚信,那么裁员潮也许正是助你轻装上阵、再次出发的机会。

罗震宇在其刚刚过去的跨年演讲时说:纵观历史长河,可以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有石油危机、2000年互联网泡沫、2008年金融危机……当一些大事发生之时,经济的发展会受影响,有短期波动,但一个鹞子翻身就接着往上走。你何尝见过倒栽葱式的陡然下滑?

因此,聪明人会选择做一个理性乐观派,才能不负现在,不畏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