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好,阿拉丁》投资分配,看大制作电影公募化苗头

根据经典ip改编,总投资1.6亿,特邀台湾金马奖评委金国钊担当总导演的大型都市魔幻爱情题材电影《你好,阿拉丁》正在前期紧张筹备中,将于2020年春节档与观众见面。

所不同的是,作为大制作院线电影,本次出品方拿出2000万元的投资份额,以公募基金的方式面向所有普通投资者普惠开放,让普通人也能和私募基金的投资大佬们一起痛痛快快地玩一把电影,做真正的大制作电影联合出品人,同比例享受“上不封顶”的票房收入分红。

出品方为什么要这样做?

大家知道,大制作院线电影的投资,一般会以私蓦基金的方式进行,是有钱人的场所,普通人一般较难接触到。而此次出品方从1.6亿总投资里拿出2000万元作为公募开放,虽然份额不多,但却透露了中国电影一个正在慢慢形成的趋势苗头,就是:向公蓦化发展!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先从一个数据说起。

随着中国电影近年来的强劲发展趋势,中国电影票房已经成为仅次于北美市场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并以30%左右的平均增长速度领跑全球票房。

根据《电影蓝皮书: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18)》的权威数据分析,中国电影将在5年内超过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这么快的增长速度,这么大的市场,必将带来电影产业的转型。一部部动辄几十亿票房国产电影的出现,已经可以用屡见不鲜来形容,也让电影人越来越有自信去脱离电影私募基金的羁绊,向公募化发展。

以前拍电影,总是有“票房惨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头上悬着,现在拍电影,只要制作精良,内容题材好,很大程度上不存在亏钱的可能,完全可以自行融资。

写到这,就要讲到《你好,阿拉丁》出品方出让这2000万元投资份额设立公募基金的深意所在了,毋庸置疑,电影投资的公募要比私募让影业公司得到更多的利益以及额外的传播价值(这个后面详说)。

只是目前市场还不成熟,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并不相信自己能和行业大佬们一样享受“上不封顶”的票房收入分红,市场处在培育期,《你好,阿拉丁》出品方战略性的拿出这2000万元份额作为公募发放,既是一块试金石,又能让他们走在趋势前头,抢先俘获一批用户,可见是有其深刻用意的。

那么电影投资的公募比私募对于影业公司来说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公募化发展对于影业公司的好处有哪些?

其一,前面已经说了,私蓦基金是不开放的,只向少数有钱大佬进行非公开融资,进入门槛高,起投金额大,但是投资者话语权也就大,剥夺了影业公司相当一部分利益。

其二,为了使一部电影能够票房大卖,往往要投入很多的前期宣传和推广费用,如果是私募拍摄的电影,投资者在这一环节基本上帮不上什么忙,这些投资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不会那么的高。

而对于公募的投资者就不一样了,他们都是些手有余钱的普通人,有的虽也大富大贵,但与真正的大佬还有一段距离,投资一部电影对于他们具有很大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投资回报,还可以带来很多隐性的附加值,如果电影票房大火,伴随着的往往还有投资者本人在地方知名度的提高,继而玩出很多后期营销花样,增值性收获会非常大。

因此他们都是电影前期宣传的有力推动者,而且电影又是一个容易产生话题和荣誉感的地方,一个投资者的一条微博就有引爆社交媒体的可能,若干的投资者产生的联动效应就可以让电影的前期宣传省太多的力,并更易形成上映前的良好势态,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这些好处够大么?所以你应该也就明白了公募化为什么会是中国电影未来产业方向的一个趋势了。

我想,大制作电影《你好,阿拉丁》出品方的此次私蓦试水,再加上官方宣传上的推波助澜,票房上是不用过多担心的,况且这部电影的拟邀演员阵容非常强大,基本都是当下炙手可热的一线明星(具体演员有哪些投资者想了解可搜索公众号:禾谷影像),也更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况且这部电影在上海全程拍摄,受到上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给予了大力的扶助与补贴,并特派沪上传奇编据,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贾鸿源老师全程进行艺术指导。

这一切,都使得《你好,阿拉丁》将成为国产大制作电影迈向公募化进程历程中的一个成功典型,中国电影史会记住它,也会记住给过他投资的人。文章就写到这,关于本部电影的更多投资政策细节,读者想了解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禾谷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