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穿住行看长庆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

上世纪70年代,长庆石油人克服艰苦条件,挖窑洞、住帐篷、风餐露宿找石油、人拉肩扛搞生产,同三低油气藏展开艰难较量。从100万吨到1000万吨,再到2000万吨、3000万吨,直至5000万吨的上产稳产,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长庆人在40余年的奋斗历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伴随着不断攀升的油气产量、屡获突破的勘探发现、持续强化的科研攻关和接连升级的管理方式,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今天,小编带大家看看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长庆人在吃、穿、住、行的发展变化,通过这些照片也能最直观的让我们了解过去。

70年代

三个石头一口锅是石油人真实的写照

战地午饭吃的菜干粮

当年的子午岭农场,长庆人自给自足

穿的是道道服劳动布

石油人住的帐篷、地窝子

当年的富县基地干打垒

长庆人跑步上陇东

生产中大卡车是拉货和代步工具

80年代

保温桶、饭盒是工作必须装备

战地午餐

鏖战风雪

穿的还是道道服、翻毛皮鞋

当年的职工宿舍

住的还是干打垒

有了新解放卡车

富县基地采油一厂机关

富县基地住宅楼

90年代

战场午餐

服装各异

颜色各异

高跟鞋、喇叭裤走进了石油人的生活

工人住上了砖混结构的房子

上班爬大槽是我们这代人的记忆

1992年,采油一厂整体搬迁到了延安河庄坪

2000年以后

住站员工吃上了丰富的午餐

穿上新工装的员工精神抖擞

干净整洁的员工宿舍

员工上下班有个安全舒适的大轿车

长庆河庄坪小区

2010年以后

员工餐厅实现了专业化管理

井站烧烤不仅仅是都市里才有的东西

员工自己种起了大棚菜

员工在餐厅就餐

井站时装秀

员工发了新工装

干净整洁的员工公寓

大山深处我也有家

员工自己装扮小家

工作之余读书陶冶情操

舒适的员工候车大厅

候车大厅

长庆在都市西安为员工建设了自己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