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不好 没关系?》不要因为成绩,让孩子回家的脚步变得沉重

期末成绩出来了,你是喜形于色,还是怒火攻心?

最近的一档综艺节目《考不好 没关系?》不仅很有趣,还很有意义。节目让爸爸们与孩子互换身份,参加小学水平的考试,结果爸爸们一个个抓耳挠腮笑料百出,也引发了关于家庭教育的深度思考。

1.“恐辅症”,你中招了吗?

袋鼠麻麻最近在看西瓜视频每周六晚八点播出的原创观察答题秀《考不好 没关系?》。

在这个节目中,袋鼠麻麻学到一个新词“恐辅症”,这个词是节目中嘉宾陈超最先提出。

原本他是个亲切和善的父亲,和女儿关系非常好,但只要一辅导孩子作业,他就会变得暴躁易怒,忍不住用戒尺打她。

相信听到“恐辅症”这三个字,大概十之八九的父母会都会无奈地会心一笑吧。

前段时间,临近期末考试,网上流行各种段子:

有一种鸡飞狗跳叫陪娃写作业;有一种生无可恋叫考前陪做试卷。

临近考试的几天里,家长的朋友圈里都弥漫着一股紧张肃杀的气息,甚至有人发出警告:千万别惹当妈的!

本以为复习是查漏补缺,

复习了才发现是女娲补天!

补着补着才发觉是精卫填海,

填到最后才发现是盘古开天!

终于,有的妈妈忍无可忍,给娃一顿胖揍结束本学年!

还有人说,当代女人快速衰老的真正元凶,就是陪娃写作业!它就好像一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啊!

袋鼠麻麻的一位朋友,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还是个精致美人,从不抱怨。

可是,自从孩子上了小学,她仿佛完全变了一个人,一碰到我就开始是吐槽:“孩子上一年级,太操心了!陪她做作业之后,我烫头发的钱都省了,直接气炸了!”

临近考试,老母亲们卯足劲儿准备陪娃做最后的冲刺,可谁曾想,娃们还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别人家孩子的复习状态

自己家孩子的复习状态

于是,一大批老母亲患上了严重的「恐辅症」:

心慌、易怒、歇斯底里、嘴上起泡、月经失调、夜间失眠……

每当辅导作业到最「危难」的时候,只能在心里一遍遍默念三字保命箴言,告诉自己: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莫生气,保命要紧!

许多期末前陪娃复习的老母亲,也是发出了内心深处的呐喊:

2.“恐辅症”,有时真的不是孩子的错

网上有特别多关于辅导孩子做作业的视频或者图片,家长们个个吹胡子瞪眼,气急败坏,恨铁不成钢。

但每次把这类视频或者图片转发给其他人看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往往并不是家长多辛苦,孩子多愚笨,而是孩子们都好萌啊!

但为什么在家长眼里,自家孩子的萌点就成了脾气爆发的导火索了呢?

1)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造成的

我们永远不知道

孩子的脑洞到底有多大

这个难题

老师也帮你解决不了啊

对自己吃货本质的认识

也是让人哭笑不得

孩子的思维和成人的思维

总是隔着万水和千山

有时根本说不清谁错谁对

一位妈妈辅导儿子写作业

题中问小芳右边的叫什么

儿子非说叫强强

妈妈纠正了他好几次

他理直气壮地指向下一题

说要证明给妈妈看

孩子的理解力跟老师的出题意图之间

也隔着十万八千里

有时谁也理解不了谁

袋鼠麻麻建议,当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大人要多一点耐心,少一些急躁;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题目和看待问题,别总是以我们健全的知识结构去考虑孩子还未建构完成的世界;

要和孩子一起去思考问题,不要从标准答案给孩子倒推过程,那样你只会觉得孩子反应慢。

2)父母内心深处的羞耻感、恐惧感、

每一位妈妈都想着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做到母慈子孝,但往往事与愿违。

经常是忍...压抑...忍不住了...大爆发,陷入“孩子不会→妈妈发火→孩子依然不会→妈妈更生气→孩子更学不好”的恶性循环中。

有时家长生气的原因其实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家长心底升起的一种羞耻感、恐惧感。

为什么考这么差?脑子被猪啃了吗?为什么别的孩子能做到、你不行?怎么这么笨? 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当孩子考试成绩差,家长会上自己的孩子没有受到表扬时,亲朋好友问自己的孩子这次考的怎么样时……一些家长内心会感到一种羞耻:孩子是什么样的人,代表了我是什么样的人,孩子的成功与失败,意味着我的成功和失败,孩子成绩不好,我会很没有面子、很丢人。

一感觉到丢脸,家长的愤怒就席卷而来。

羞耻感会让人很难保持冷静和客观思考问题,不自觉地想要强迫孩子,提高对孩子的要求,有时候我们不经意流露出的语气,都会让孩子们接收到讯息:我很差,我不行,爸爸妈妈对我很失望。

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会越来越低,内心的挫败感会越来越强,越想做好,反而越是适得其反。

这么简单的题还做不出来,将来能考上好学校吗?考不上好学校,将来能有什么出息?

现代家长都焦虑,焦虑的本质就是恐惧。家长总是害怕孩子不如别人,害怕孩子没有一个好的未来,这种担心、焦虑,往往让家长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因此就会对孩子发脾气。

袋鼠麻麻觉得,大人应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下次控制不住想要发火的时候,请家长先自我反思一下,有没有察觉到没面子、焦虑、恐惧,这些情绪是来自于自己,而不是孩子,这样才能够真正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慢慢地我们会发现,我们也可以心平静气地跟孩子沟通。保证孩子愿意交流,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3.不要吝啬对孩子说一句“考不好,没关系”

前几天,一段视频在网上疯传:一名小学生因为期末考试得了奖状,在放学回家途中,手里拿着奖状,大摇大摆,雄赳赳气昂昂,神气十足。

男孩酷酷的走路姿势,让人忍俊不禁,网友调侃,这是走出了「六亲不认」步伐,引起了万千网友围观。

原来,男孩上次考试得了70多分,妈妈说,如果这次能考90分以上,就给他买自行车。最终,孩子如愿以偿。

这让袋鼠麻麻想起一个段子:考试成绩决定了孩子回家敲门的姿势。

然而在这里,袋鼠麻麻想要说:不要因为成绩,让孩子回家的脚步变得沉重。请家长们不要吝啬对孩子说一句“考不好,没关系”。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组数据,上海市教委的一项调查指出,在抽查的2500名中小学生中,有34.39%的孩子曾有过「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有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有1.71%的孩子自杀未遂。

一组相应的数据显示,在孩子自杀原因中,学习压力过重占据首位(45.5%)。

有网友说,因为学习压力、成绩不好就自杀,这是孩子“输不起”的表现。

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相对于考砸的分数,孩子们更恐惧的是父母的态度。

2018年6月9日,安徽铜陵的3名男孩,因为考试没考好害怕父母责备,相约离家出走。

7月3日,温州瑞安一对姐妹,因为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决定一起去江西上饶三清山跳崖自杀。在姐姐跳下去后,妹妹因为恐惧不敢跳,选择报警救人,警方及时救出姐姐,但她全身已多处骨折,面临终身瘫痪的风险。

过于重视成绩的父母,无形中告诉孩子:成绩高于生活的一切,甚至高过孩子本身。

那些考砸的成绩,只不过是孩子离家出走或自杀的诱因,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世上没有不在乎成绩的孩子,考砸了,他们比我们心里更难过、更羞愧、更受打击。

知乎上有个网友说:

五年级时,一次数学考砸了,当时看着卷子上大大的红色分数,心里开始绝望,心脏一阵一阵地疼,肚子里翻山倒海,耻辱、羞愧和愤怒填满了我的心。

回家后,我挨了人生第一次的打。

在那一刻,死的念头像一粒种子,在我心里扎根萌芽,成为我最爱想的事,从那以后,我遇见困难就会想到死,自信渐渐离我而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阴郁、在别人看来奇怪的孩子。

什么时候,我们的家长才能意识到: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永远是第一位。

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家长再帮助和引导孩子争取更优秀的成绩,这才是对待分数的合理态度。

对待期末成绩,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怎么做?

一则暖心的小视频或许能告诉你答案:

饭桌上,兄弟俩各自汇报期中考试成绩。哥哥得意地报喜讯时,弟弟忐忑地拿着60分的成绩单藏在桌下。

哥哥汇报完之后,一把夺过弟弟的成绩单递给妈妈,并说对弟弟说:“你完了,妈妈可能要杀了你。”

妈妈看到成绩单时,本想发火,但是想起某个深夜,看见弟弟揉着朦胧睡眼用功复习的那一幕。

几分钟后,妈妈的表情慢慢变了。将一个丸子夹进了弟弟Sam的碗中。接着,又往哥哥碗里夹了一颗。她称赞Sam做得很棒,也称赞哥哥做得很棒。

妈妈出乎意外的微笑和表扬,让孩子释放了自己内心一直压抑的情绪,露出灿烂的笑容,重拾自信.....

看到弟弟那充满感激和欣喜的眼神,网友们纷纷表示感动得哭了。

这让很多人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虽然努力了却没考好,不敢让家长签字的种种心酸。

孩子优秀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但一些家长一味看重、追求好成绩,认为只有好成绩才有好的未来!

然而,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孩子擅长数学,有的孩子痴迷文学,有的孩子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有的孩子对书法绘画感兴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短板。

我们应从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良好、务实的心态去对待孩子每次考试的分数,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耐心地引导。

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是花期不同,有的花早早就绽放绚烂,而有的花,却需要漫长的等待。

不要看着别人的花怒放了,自己的那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

相信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那朵“花”慢慢长大,陪着ta沐浴阳光,历经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