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就是一个活脱脱的“老宝玉”

贾政虽然是宝玉的亲爹,也很怜爱宝玉,但是却对宝玉有那么几分“看不上”。究其原由,也不过是因为宝玉的不上进,不但不喜读书,还天天混在女儿堆里。但政老爷毕竟是宝玉的亲爹,两个人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相较之,贾政明明就是老了以后的贾宝玉。


一、天生的忧郁气质

第一次从贾政身上,看到宝玉的影子,是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贾政看到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所做灯谜皆为不祥之物,“内心愈思愈闷”,“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覆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不在话下。”贾政的这般光景,和前文所写宝玉“悟禅机”如出一辙。前文所述,宝玉一片好心被黛玉、湘云误会后,回到房中袭人和他说话,宝玉道:“什么是大家彼此!他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谈及此句,不觉泪下。袭人见此景况,不肯再说。宝玉细想这一句意味,不禁大哭起来。由此可以看出,宝玉遗传了贾政的心性,骨子里都有一种忧郁气质。

二、较差的诗词天赋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说贾政自幼酷喜读书,但是到底读的如何呢?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众人请贾政题匾额,贾政说自己从小在花鸟山水诗方面就比较弱,参加工作后,更没有时间弄这些东西,题出的对额难免会老套迂腐。而且整部红楼梦里也未曾见贾政作过诗。

贾宝玉虽然是有点偏才,但是诗词歌赋的水平,远在黛玉、宝钗之下,元春省亲时,宝玉所做的4首五言绝句中,水平最高的《杏帘在望》便是有黛玉代书,另外一首《怡红快绿》也是在宝钗指点下所作,就这样,宝玉还是急出了一头汗。而且海棠诗社里,宝玉也时有作不出来的时候。

三、识人的眼光不行

说到贾政的识人最大的败笔,便是贾雨村。这个靠着贾政的提携,官越做越大的贾雨村,在贾家困难时,不是拉一把,而是狠狠地踩了一脚。按说凭贾政的阅历,应该能识破贾雨村的阴险狡猾,世故圆滑才是。即使第一眼识破不了,日后的相处中也应该有所察觉才对。

宝玉识人最大的失败,便是秦钟。秦钟自然是一表人才,宝玉只一见秦钟人品,心中便有所失。两人聊了十来句话便亲密起来,并约好了一起去家塾读书。本以为宝玉这下要“改邪归正”,好好学习呢,没想到,秦钟这孩子,带着宝玉不学好。和长得好看的男同学眉来眼去,为此和金龙大闹学堂。这还不说,在他姐姐秦可卿送殡的日子,在庙里和小尼姑云雨。秦钟的品行实在是不配他的相貌,不是一个可交的朋友。

四、不善管家

贾政的日常生活,除了上班,就是和一群政客品诗论画,很少问及家里的情况。而王夫人,又是个报喜不报忧的主,但凡有点不好的事情,都瞒着贾政。贾政偶尔过问,也从不细究,王夫人说什么,他信什么。以至于在八十回后,贾家被抄时,贾政对家里的寅吃卯粮,一概不知。

八十回前,贾宝玉虽然还没成家,但是怡红院大小的事情,大小的东西,他都不闻不问,也不在乎。第二十回里,宝玉问麝月为什么不去赌钱玩,麝月说没有钱,宝玉便说““床底下堆着那么些,还不够你输的。”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为了哄晴雯开心,打开扇匣子让晴雯尽情撕。种种行举便知,宝玉既不持家,也不管家,怡红院的财和物他一概不知。

可以想象,宝玉老了以后,和贾政并无太大差别,毕竟是遗传了贾政的基因。所以贾政也不用对宝玉一脸嫌弃,他不过也是个“老宝玉”罢了。

作者简介:桃小妖,基层通讯员,文章散见于各报刊杂志及网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