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養換機油時,抽機油和放機油哪一個換得更徹底?哪種方法更好?

我們在保養換機油時,去不同的修理廠,換機油的方式會略有不同:有的是直接拆下油底殼上的放油螺絲,讓機油自動流出來;有的是使用一個叫做抽油機的設備,把一個油管從機油尺部位插進去,把舊機油抽出來。那麼這兩種方式各有什麼利弊呢?哪一個換的更徹底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來說說拆油底殼放油螺絲放機油的方式。這是最常見的換油方式,它的優點是機油換的更徹底,一般放油螺絲的部位都是油底殼的最低點,幾乎能夠把發動機中所有的機油都放出來;同時我們還可以直觀的看到舊機油的狀態、顏色等,由此來判斷髮動機的工作狀態;另外油底殼底部沉積的雜質也可以放出來,放油螺絲上吸附的金屬屑也能夠及時清理,可以避免對新機油的汙染。

拆油底殼放油螺絲放機油的主要缺點是操作比較麻煩,有一定的技術含量,還會弄髒油底殼。一般需要把車升起來,或者把車開到地溝上,然後才能拆到放油螺絲;拆上放油螺絲其實是一個比較有技術含量的活,我們經常聽說有些學徒工把這個螺絲擰禿了,或者安裝時擰亂扣了,甚至還有這個螺絲沒擰緊,螺絲鬆脫後機油全部漏光的,這都屬於沒有規範操作的典範。這個螺絲在拆裝時都有一定的擰緊力矩,必須嚴格按照這個標準操作,拆下來後要清理掉上面的金屬屑,視情況更換密封墊。有些車型這個螺絲拆一次就要換一次密封墊,這也是讓很多車主朋友吐槽的地方。

再來說說抽機油的方式。這種方式看起來非常的高大上,有些修理廠甚至把它當做一個賣點來宣傳,就差沒說是納米高科技了。它的操作非常的簡單,把抽油機的吸油管從機油尺部位插進去,然後接通電源,機油就被吸出來了。它最大的優點就是方便快捷,操作簡單,不會有油汙弄髒發動機和油底殼,同時也避免反覆的拆裝放油螺絲,能夠更好的保護油底殼。

但是這種方式能把發動機中的舊機油全抽出來嗎?答案是不能。一般車型的發動機安裝後都有一定的傾斜角度,機油尺的位置都不是油底殼的最低點,所以不可能把舊機油抽乾淨。我們曾經做了一個實驗,用抽油機抽完機油後,再拆下油底殼放油螺絲,結果還能放出大約二百毫升的機油。

另外,抽油機換油還有一個缺點就是不能直觀的看到機油的顏色和狀態。很多車主朋友可能不知道,機油的顏色和狀態是能夠反映發動機的工作狀況的,比如機油特別黑,說明發動機內部很髒,油泥和積碳較多;機油變白了,說明機油進水乳化了;機油特別稀,可能是汽油混入到機油中了,等等。放油螺絲上的金屬屑也能反映出發動機的磨損狀態,金屬屑特別多說明發動機磨損嚴重,如果有鋁、銅等碎屑說明發動機軸瓦磨損,等等。

還有一點也是各位車主朋友需要注意的,那就是有些黑心的修理廠他們故意不把機油抽乾淨,比如說四升機油,他們只給你抽出來三升,這樣新機油也只能加入三升,但是報給你的價格肯定是四升機油的錢,無形中他就賺了你一升機油,並且你的車還沒有得到更好的養護。如果放機油就不會有這樣的情況。當然,這樣的修理廠並不多,但我們不得不防。

綜合上述的觀點來看,個人還是建議採用拆油底殼放油螺絲放機油的方式更為穩妥,可以把機油換得更徹底,並且還可以觀察到機油的形態,隨時掌握髮動機的工作狀況;而抽機油的方式不但機油換不乾淨,而且還更有利於作弊,並且它的優點也全是修理廠的,做為車主我們並沒有感受到。所以,還是儘可能的採用放機油的方式,特別是更換不同品牌和型號的機油時,更是不能採用抽油的方式,否則會造成機油的混質,對發動機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