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開掛的人,都有窄門思維

拾遺物語

“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


昨天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

得知越來越多的女生被包養,已有價值觀開始動搖了怎麼辦?

這個女生這樣闡述自己的迷惑:

“那些被包養的姑娘們,

每個月生活費一萬打底,

從頭到尾一身名牌,

足跡遍佈各類高端酒店、景點,

…………

才20出頭,

就享受著我們同齡人無法觸及的高端生活。

等享受幾年過後,

再找個老實人或不知情者嫁了,

照樣過著幸福滿滿的生活。

這對我原有價值觀造成了巨大沖擊,

原本我想大學踏踏實實學習,

然後考研或保研,

再在北京找個好工作留下來。

然而跟這些二奶一對比,

我心中的不平衡或焦慮感就油然而生,

如何才能說服自己堅定地堅持自我呢?”

這樣的迷惑,不少女生都有,

甚至很多已經走上了這條大路。

面對這樣的迷惑或現狀,我想講四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關於陳昱霖。

跟吳秀波撕逼之前,

我並不知道陳昱霖,

後來看了很多報道,

才知道她是一個四線小明星。

她曾獲多人稱讚:“演技自然,未來可期。”

如果她踏踏實實地鑽研演技,

說不定現在已經出人頭地了。

但她沒有選擇這條艱難的路,

而是選擇了一條很輕鬆的路——傍吳秀波。

嗯,這樣掙錢容易多了。

“小聲比比”扒了她的Ins照片,

發現這幾年她在上面曬過:

45個包。

7塊表。

172件首飾。

29雙鞋。

74瓶酒。

56副墨鏡。

…………

價格少則2萬多,多則上100萬。

7年沒工作的她,卻過得無比拉風。

但這樣的“拉風”在2019年走到了盡頭,

因為“要價”太多,

陳昱霖被吳秀波以“敲詐勒索”報了案,

不但聲名和前途盡毀,

還可能遭受牢獄之災。



第二件事情是關於我一位高中同學。

我這位高中同學,

前幾年喜歡上了“知識付費”。

他說:“雖然要花錢,但可以買到經驗。”

於是他整天忙著聽各種講座。

什麼《三個月賺到一百萬》,

什麼《30天學習改變人脈圈》,

兩年過去了,

他為“知識”付費了一萬多,

但是一點效果都沒有,

“工資一分沒漲,更別說財務自由了。”

於是又跑來向我求教“速成法”。

我說我哪會什麼速成法,

只是老老實實多讀書讀好書,

老老實實做筆記、反覆記憶,

老老實實寫文章、反覆修改。

但這位同學不信這些,

他覺得我“摳”,不肯傳授“速成之道”,

於是四處尋找“漲粉秘訣”去了。

兩年多時間過去了,

我的讀者從0漲到了300多萬,

而他的粉絲依然只有幾千。



第三件事情是關於郭德綱。

這是一件對立於前兩件事情的事情。

郭德綱本可以在天津活得舒舒服服,

在文化館安安分分地說相聲,

雖出不了大名、發不了大財,

但是日子非常安逸和安穩啊。

可郭德綱偏偏不甘心,

非要跑到北京去揚名立萬。

1988年,他第一次闖北京,

在北京某文工團呆了一年多,

結果花光了所有積蓄,

卻連“演出的臺階都沒夠著”。

郭德綱回到天津紅橋文化館,

不久就跟胡中惠結了婚,

結婚後,如果安安分分過日子,

也是非常安逸和安穩啊,

但是郭德綱偏偏不甘心,

於是他第二次闖蕩北京,

結果這一次輸得更慘,

回來欠了一屁股債,

房子賠了,老婆也跑了。

人生過成這樣總該安心了吧,

但郭德綱還是不甘心,

1995年,他第三次闖蕩北京。

這時候,其實相聲已經沒落了,

但郭德綱偏偏不信邪,

非要“傳承和發揚傳統相聲”。

他住著最差的房子,

每天騎自行車趕30公里路上班,

交不起120元一個月的房租,

被房東用最難聽的話辱罵。

他吃著最差的食物,

把掛麵熬成糊糊,

然後買回一捆大蔥,

每天就吃“糊糊配大蔥”。

就這樣整整熬了10年,

他終於熬成了“中國相聲的一面旗幟”。



第四件事情是關於任正非,

這也是一件對立於前兩件事情的事情。

1987年,43歲的任正非,

拿著湊來的21000元,

在深圳一個爛棚棚裡創立了華為。

任正非有一個大欲望——要把華為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通信設備供應商。

任正非把“大欲望”稱為“主航道”。

1998年,華為出臺了《華為基本法》。

基本法的第一條就是——“為了使華為成為世界一流的設備供應商,我們將永不進入信息服務業。”

中途,做房地產本可以爆發。

中途,做互聯網本可以爆發。

中途,做資本運作本可以爆發。

但任正非從不為這些誘惑所動,

他選擇了一條最難的路——技術之路。

“要在技術上堅持自主創新。”

1992年,任正非站在窗邊,

一字一頓地對下屬說:

“這次研發如果失敗了,

我就從樓上跳下去,你們另謀出路。”

正是因為這樣一次次死磕技術,

華為終於成了世界第一通信公司。

2018年,華為營收7500億,

有人問任正非:華為的秘訣是什麼?

任正非說了這樣一句話:

“華為就是一隻大烏龜,

二十多年來,只知爬呀爬,

全然沒看見路兩旁的鮮花,

不被各種所謂的風口所左右,

只傻傻地走自己的路。”



我為什麼要講這四件事情呢?

其實我想說的是人生之路的選擇。

人生之路,如果簡單點劃分,

可以分為兩類——寬門和窄門。

所謂寬門,就是簡單模式。

所謂窄門,就是硬核模式。

這兩種模式,有著截然相反的走法。

一個是進的時候很容易,

但是道路越走越逼仄越晦暗。

一個是進的時候很艱難,

但是道路越走越寬敞越明亮。

這兩條路,大多數人會選擇前者,但真正聰明的人會選擇後者。

《聖經》上有一段話:

“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

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

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

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耶穌對眾人說:

“你們要努力進窄門。

我告訴你們:

將來有許多人想要進去,卻是不能。”



名嘴蔡康永曾經寫過一段話: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

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

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

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

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

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人啊,要有窄門思維,

特別是年輕的時候,

不要在最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

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時候選擇舒服。

年輕時選擇走窄門,

是我們一生回報最高的投資,

到了中年老年,

我們自己會感謝自己的。



作家李莉講過一個同學的故事:

蘭蘭來自一個貧困山區,

她大二那年,

家裡很難湊齊下一年學費,

於是在一個同學的攛掇下,

她開始嘗試去做“兼職”。

第一次,她得到了5000塊。

抱著這錢,她激動得哭了:

“相當於我一學期的學費啊!”

就這樣,她走上了賣身之路。

大學畢業後,

她原本想找一份正經工作,

她知道賣身這一行是吃青春飯的,

所以想學一門長久的手藝。

但她每次堅持不了多久就選擇了辭職,

“覺得好辛苦,辛辛苦苦一個月,

有時還不及‘兼職’一天掙的錢多。”

人就是這樣,

一旦雙腳踏入了安逸的沼澤,

再想拔出來就沒那麼容易了。

於是,她又走上了“被包養”之路。

做二奶,一做就是9年。

前年,因為有點年老色衰了,

人家不喜歡她了,一腳把她踢了。

她過慣了奢侈安逸的富貴日子,

一下回到平民生活,非常不適應,

“想學門手藝,感覺年齡不趕趟了。

想再傍大款吧,可大款看不上我了。

想找個人嫁了,又不甘過平民生活。”

天天唉聲嘆氣,後來吸上了毒。

知乎上有個提問:那些被包養的女大學生後來怎麼樣了?

你去看看那些回答就知道了:

幾乎個個結局都很慘痛。

這世上根本沒有捷徑,

所有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如果你總是選最容易的路走,

最後你會發現自己無路可走。



▲ 華為最早的辦公室

2000年之後,

深圳房地產發展得很快,

於是,部下給任正非建議:

“隨便要點地蓋蓋房子,

就能輕鬆實現一百億利潤。”

但任正非一口就回絕了:

“掙完了大錢,

就不願意再回來掙小錢了。”

2010年之後,

華為周邊開始建新城,

又有部下向老任建議:

“隨便要點地蓋蓋房子,

就能輕鬆賺取一百億。”

任老闆一聽,拍桌子吼道:

“華為不做房地產這個事,

早有定論,誰再提,誰下崗!”

從此,再也沒人敢提房地產。

一直堅持走技術窄門的華為,

爬過一段又一段逼仄小徑後,

終於迎來了無比開闊敞亮的大路。

不管你是男是女,

我們這一輩子,

都會經過很多個路口,

每個路口都充滿了寬門和窄門。

但是我想告訴你:

正確的出發都是走窄門。

進窄門、走遠路、見微光,恰是永生之路。

喜歡,還可以關注拾遺公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