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飞机,安全句,啥用意?新加坡民航局说得细

新加坡是财政经济强国、国土面积小国,新加坡的很小面积的国土上,有一座很大规模、很高现代化程度的国际机场,这就是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八位的樟宜机场。

樟宜机场由新加坡民航局负责营运,近些年来表现亮眼,不论是乘客数量、航班起降数量,还是航空货运量,都屡次刷新记录,其中的年度乘客数量已经突破了六千万人次的大关。樟宜机场通常在每年的12月份乘客流量最高,例如:2017年12月接待了586万人次,同月22日还创下了接待20万8043名乘客的单天最高记录。

飞机乘客无论是通过视频、广播,或者是通过机组人员亲自演示与提醒,一般而言,对客舱安全条例并不陌生;然而,不是每个乘客每次登上了飞机都会仔细观看或者聆听飞机上的说明,对条例背后的用意也不一定完全了解。因此,樟宜机场多年来,坚持重视日常配合乘客安全知识普及活动,通过现场解说、网站广而告之、社交媒体发布等多种方式,密切提醒乘客应注意机上各种安全事项。

新加坡民航局也经常邀请媒体记者到新加坡航空公司训练中心进行采访,广泛宣传飞机客舱安全条例的用意。民航局虽有客舱安全条例以减小飞行风险,但乘客仍须了解安全知识,确保自身安全。安全飞行,人人有责。乘客登上了飞机,可以从专注聆听安全广播开始,并且听从机组人员的安全指导。

新加坡民航局与樟宜机场每年大力宣传的乘客应知道的客舱安全条例及其用意,是摹划得很细致的,这自然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强乘客们的安全意识,加深乘客们的安全知识:

(一)乘客在飞机起降的时候,必须拉上机窗遮屏:这在发生紧急状况之际,能让机组人员观察机外情况,乘客在疏散时也能避开外面的危险因素;若有乘客发现机舱内任何不妥状况(例如机翼引擎起火等状况),也能方便、迅速通知机组人员。

(二)乘客必须时时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应该系在胯骨部位,而不是腹部,否则,飞机遇上气流的冲击力的时候,乘客可能受伤。气流往往是造成乘客受伤的主因,例如:运营规模为一百架客机的航空公司,平均每年可能遇上30至50次会造成乘客受伤的气流事故。即使安全带的信号灯没有亮起,如果遇上毫无预警的"晴空乱流"现象,或是机舱内气压急降而机师必须快速降低飞行高度,以便调节气压的时候,那些没有系安全带的乘客可能被抛出座位而受伤。

(三)乘客登机的时候,要留意最靠近的出舱口的位置:根据客机型号,出舱口介于八至十六个。根据国际标准,如果发生了事故,乘客应在九十秒内撤离飞机。乘客应留意:最靠近的紧急出舱口可能就在自己座位的后方,所以不要一味地拥向登机口。

(四)乘客不要过早地给救生衣充气:如果发生了事故,乘客应在逃出飞机的那一刻,才可以给救生衣充气。如果在机舱内过早地给救生衣充气,那么,鼓起的救生衣有可能阻挡逃生的通道;如果飞机入了水,那么,已经充气的救生衣会让乘客浮起而无法潜入水中,找寻出舱口逃生。

(五)乘客必须先戴好自己的氧气面罩,才可以帮其他人戴:在4万英尺高的飞行高度,若遇气压急降,一般人可能在10几秒内便失去知觉,因此,自己如果不戴好氧气面罩,就无法照顾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本文由"锦鹊先生"原创,欢迎网友们评论,并且关注"锦鹊先生"。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