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别哭

文|王鸿飞(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研究员)

屠呦呦女士获得近日颁布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可喜可贺。

可是也有人因为屠呦呦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背景和没有科学院、工程院两院的院士头衔这样的事实来诟病中国的院士评选制度,这就有点不公道了。

2011年屠呦呦获得美国Lasker医学奖的时候,俺就在科学网博文《屠呦呦、青蒿素、腊斯克奖、周维善,以及中国学术界的劣根性》博文中(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6-487882.html)替国内没有获奖的科学家们讲过几句公道话。这一回俺还是要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讲几句公道话。

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不是院士,这样的事情从古至今并不稀罕。

远的不讲,比如1911年法兰西科学院就不选居里夫人当院士,尽管居里夫人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法兰西科学院至今依然巍然屹立。

近的就说俺比较熟悉的咱们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系的Alan MacDiarmid教授,他200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时候,也不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不仅他不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和他一道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Alan Heeger当时也不是。

有案可查的是,Alan Heeger于2001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而Alan MacDiarmid于2002年才当选。这又是怎么回事?我当年的博士后导师那时候正好是宾大化学系的系主任,他告诉我说Alan MacDiarmid在200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后,美国国家科学院有关部门就给宾大化学系的美国科学院院士打招呼,说你们赶紧把Alan MacDiarmid的提名材料交上来,我们准备选他当院士。结果宾大化学系的老院士没把这事儿看得很着急,等他慢悠悠把材料准备的差不多的时候,当年正式提交提名材料的时间已经过了,于是就只好等来年才选上。

关于Alan MacDiarmid教授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累倒在中国之后不久去世的故事,我以前在科学网博文《诺贝尔的囚徒》(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6-492213.html )中提到过。所以我也不希望屠呦呦女士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跟他一样成为“诺贝尔的囚徒”。这是题外话。

总而言之,既然获得诺贝尔奖却还不是院士的事情美国国家科学院都可以发生,而且不止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为什么就不可以发生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呢?

所以我说: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还不是院士,仅凭这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没做错什么,千万别哭。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要有存在的价值,就一定要学会坚持自己的标准。如果公众叫你这样,你就这样;或者领导叫你那样,你就那样,那不就是一点脊梁骨和自己的标准都没有了吗?要知道,对中国科学院学部和中国工程院学部这样的学术机构来讲,其自主性应该是远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重要的。

有人会说:如果这样,如果院士都有偏见,坚决不把很多好的科学家选进去,怎么办?

我的答案很简单:首先我相信大多数院士和大家一样,都是希望公正行事的;其次,具体的提名选举程序设计有问题,这些都可以通过时间来一点点改变和修正;其三,这些年大家对某些两院院士的不满,其实已经通过其他形式表现了出来,可以想见他们自己愿意改变的压力也不小。比如说近两年政府和社会已经把两院院士的终身荣誉和权利削减了不少。实话讲,这样的做法其实对多数院士是不公平的。现在人寿命越活越长,享受院士权利的年龄却越来越低,这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至于那些选不上院士的优秀科学家,东方不亮西方亮,他们当不上中国的院士,也可以去当外国的院士,或者像屠呦呦女士一样去拿诺贝尔奖啊。这不是皆大欢喜,挺正常的事情么?

前段时间读到分子光谱学同行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Martin Quack的一篇讲述原子核裂变的科学史文章(Error and Discovery: Why Repeating Can Be New,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9362 – 9370.),开头讲了这么个故事:

The Romans used to place pillars in the Forum Romanum for those men during their lifetime who had served Rome in an outstanding fashion, the “Roman Nobel Prize of Politics” so to speak, but not so for Cato. When Cato was asked by his friends: “Why is there no pillar for Cato in the Forum Romanum?” his reply was: “I prefer that they ask ‘why is there no pillar for Cato in the Forum Romanum?’ than that they would ask ‘Why is there a pillar for Cato in the Forum Romanum?” (试译:罗马人曾经在罗马广场为那些侍奉罗马的杰出人士在世的时候立柱以示表彰,这相当于“罗马政治的诺贝尔奖”。但这却没有Cato的的份儿。Cato的朋友问他:“为什么罗马广场没有为Cato立柱?”Cato的回答是:“我宁愿他们问’为什么罗马广场上没有为Cato立柱?’,而不愿他们问’罗马广场上为什么有为Cato立的柱?’”。)

我不清楚这里讲的Cato是老Cato(Cato the Elder)还是小Cato (Cato the Younger)。反正我知道我的一个好哥们为他家大公子起的名字就叫Cato Wang。而且美国华盛顿还有一个鼎鼎大名的民间智库叫做Cato Institute(Cato学会)。

记得上次有机会闲聊,我就问饶毅:“你这厮宣布以后再也不参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不是想让别人以后老问‘为什么饶毅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而XXX,XXX都是?' 你这不是故意陷中国科学院于不义么?”可恨的是他居然笑而不答。

老实说,居里夫人不是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法兰西科学院巍然屹立;中国科学院没有屠呦呦和饶毅做院士,中国科学院照样巍然屹立。

就此观之,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根本不用觉得对不起谁,千万别哭。

本文获作者授权刊发,与王鸿飞微信公号《民间科学家》(hfwang43)同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