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人被嚇出影院,他的電影,從來沒有尺度可言

漢尼拔。

無疑是影史

上最著名的變態狂魔

他擁有超凡智商和高格調品味,是知識淵博的精神病學專家。

在優雅的背後,卻有著食人肉的恐怖嗜好。


冷血殘酷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然而,沒有最變態,只有更變態!

隨著一位電影瘋子的迴歸,瘋狂級別被再度刷新

它就是今年最飽受爭議的——

片名《此房是我造》





爭議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觀眾席。

在戛納首映時,原本座無虛席,誰知沒等放完,就有超百名觀眾離場。

原因很簡單:有些情節太過噁心



比較典型的一個橋段是,主角獵殺兒童。

槍口之下,年幼的孩子像小鹿一般,成為狙擊的目標。




簡單直接的爆頭場面,挑戰著觀眾的道德底線。

要知道,即使在歐洲藝術電影裡,虐童情節也極為罕見。



但神奇的是,除了爭議大,它還口碑好

首映堅持留下的那波觀眾,在散場時自發起立鼓掌,長達六分鐘。

在國內外網站的評分也還不差:

豆瓣7.7。




imdb評分7.2。




其實,出現這樣的兩極化,一點兒也不奇怪。

因為導演是拉斯·馮·提爾。

他人稱拉斯·瘋。

靠卓越的才華征服世界電影圈,獲獎無數。



以一部《黑暗中的舞者》問鼎金棕櫚獎,對手中有王家衛、姜文等華語大佬。

《反基督者》和《憂鬱症》貢獻出兩位戛納影后。

此外,大眾叫得上名字的代表作也有一大把:

《女性癮者》系列、《狗鎮》、《破浪》... ...




有才的人貌似都有點兒特立獨行。

他的作品向來放蕩不羈、無敵重口、尺度極大,直抵人性深處。

而拉斯·瘋因為那張沒把門的嘴,更是惹了不少岔子,被戛納封殺數年。




事實證明,此次迴歸,他依舊沒變。

還是以前的那個瘋子。

小編友情提醒,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小夥伴,謹慎挑戰哈。


延續《女性癮者》的風格,全片背景音充斥著大量夾雜著各種哲學理論的對白。

對話的兩個人分別是殺人狂魔傑克,地獄使者維吉爾。




通過對話,傑克回憶了自己在十幾年間,殺害至少61人的經歷及自己的心路歷程。

並從中選取5個故事,還原場景——

一次,他開著紅色轎車被一位女士攔下,那人拿著壞掉的千斤頂,請求搭便車到附近的修理鋪。




上車後,女士喋喋不休,對傑克冷嘲熱諷。

說荒郊野外,女孩孤身一人上陌生人的車太危險,說傑克像殺人犯。

你長得很像連環殺手,這種貨車也很適合藏屍,如果你真的是殺人犯,那我可怎麼辦呢。


完了還問,你生氣了?






相信那時,傑克有一萬句臥艹要講。

不過,他還是忍住了。

誰知,到了目的地女士變本加厲,讓傑克在外等,再把她捎回去。



雖然一臉無奈,傑克還是同意了。

結果回去的路上,女士的“玩笑話”沒有停止,還越來越嗨。

她不斷挑釁,“你慫成這樣,不可能有膽殺人的。”



話音剛落,傑克掄起了手邊的千斤頂,朝著女人的臉砸去。



第一個故事結束,傑克身上流露出的惡愈發明顯。

殺人沒有理由,手法也越來越大膽。



開車隨機選擇一個小區,隨機選擇一家住戶。

他冒充成保險公司的人,謊稱能幫其讓退休金翻倍。



女士聽了立馬心動,讓傑克進屋。

緊接著,傑克就掐死了她。




最後,還不忘再補上一刀。




還有前文提到的獵殺遊戲,他硬是把前來體驗打槍的母子三人當做目標。

逐一擊斃後,將其和獵物擺在一起。

於是,有了下面詭異的一幕。




這還沒完——

把割下的女人的乳房縫製成錢包;

為拿到一顆子彈,爆頭曾經的老友;

抓幾個陌生人交錯排隊,實驗一顆子彈能穿透幾個人的腦袋。

考慮到觀感,圖片就不放了。




殺了這麼多人還沒被抓,難道他是“神”?!

答案是否定的。

傑克不僅不“神”,反而有點兒笨拙。

比如冒充警察時,傑克說話支支吾吾,對方稍有質疑,他就慌得一批。



更致命的是,傑克本人有重度強迫症和潔癖。

家裡總是一塵不忍,難以想象他怎麼跟屍體、鮮血打交道。




作案時,傑克的工具齊全,手套口罩必備。

而在殺人之後,潔癖人的心理也總是折磨著他——

明明已經把現場的血跡整理乾淨,還是不放心。




一遍一遍的擦拭。

凳子下,地毯下,甚至壁畫背後都要反覆確認。

每一次情況都是——

傑克腦海裡是這樣兒的。




嗯... ...現實卻是這樣兒的。




反覆的糾結導致傑克無法輕易開車離開。

結果,讓他碰上了日常巡視的警察。

好不容易擺脫警察,他又不知怎麼想的,竟用繩子把屍體拴在車後,拖著回到放屍體的冰庫。




死者的臉部經過一路摩擦,血肉模糊,只剩骨頭。

糟糕的是,還“畫”出一條“血路”。

證據都這麼明顯了,還不玩完?!




正當傑克琢磨的時候,突然天降大雨,留下的血漬被沖洗沒了。

“我感覺自己身後有一個保護神。”

好吧... ...必須承認,你牛



片中,像這樣看似荒誕,實則充滿象徵意義的場景還有很多。

裡面有諸多藝術知識:古爾德的彈奏、威廉·布萊克和盧梭的畫作、《神曲》……




穿插各種史實資料。

包括像賈樟柯的《江湖兒女》一樣,拉斯·馮閃回自己以往的作品,來個自我“致敬”。

他把電影拍得像學術論文。

這是在賣弄文化嗎?不是,而是跟觀眾“玩”了一場道德遊戲。




肆無忌憚的獵殺,對生命的漠視,傑克象徵著沒有來由的至惡。

身為設計師的傑克一直想建一棟房子。

推翻、重建、推翻、重建... ...




直到地獄使者維吉爾出現,告訴他有另一種材料。

於是乎,傑克用所有冷凍起來的屍體,“造了一棟房子”。

完成了一件所謂藝術品。




可以說,這一幕把“惡”體現到了極致。

毋庸置疑,它是違揹人類道德的。

因此導演聰明的讓維吉引領傑克一步步走向地獄,有了一個“政治正確”的結局。




有意思的是,渡河這個鏡頭,導演cos了名畫《但丁的渡舟》。

原作中,詩人維吉爾正引導他的夥伴但丁乘小舟穿越地獄,浪花翻卷的河水中,幾個被罰入地獄者緊緊抓住小船不放。(摘自@百度百科)它意在說明行惡者必然受到懲罰,罪惡深重的魔鬼們如果有求生的慾望,也必然遭到拒絕。





可以說,這是本片最迷人的地方——

最亮的光,在底片裡則變成了最深的黑暗。




如果說傑克是那張底片,《此房是我造》就是用底片“拍攝”出的啟示錄。

之前,很多人都在爭論拉斯·馮為何要製造惡。

其實,他沒有。

殺妻騙保案、以及時隔兩年因二審再度引起大眾關注的上海殺妻藏屍案,像這種惡性事件一直都在持續發生。




拉斯·馮只是選擇直視人性的黑暗而已。

惡一直在,

“地獄”也一直在那裡... ...

END

想要觀看電影請私信小芮,回覆「電影」二字,即可獲得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