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没了仁富贵贫贱何处安放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有句话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说任何人都希望有钱,可这钱都得是从正道上来的才行!孔子在这句话里所表达的正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chǔ )也”——富和贵,就是金钱和地位,金钱和地位是每个人都想要的,可“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可是呢不是通过正道来的,最终你是没有办法处于富贵之中的,俗话说“不义之财来得快去得也快”就是这个道理。

孔子接着说道:“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贫穷和低贱是每个人都厌恶的,每个人都恨不能离贫贱远点儿,但是呢“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是通过正道得来的财富,你也是无法摆脱贫贱的!“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恶乎”表示疑问,意思是怎么。一个君子离开了、丢掉了“仁”,那他还怎么成就君子之名呢!也就是说一个君子如果没有了“仁”,那他还怎么有资格称为君子呢!

接着孔子继续说,一个君子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终食”就是一顿饭的功夫,孔子说君子连一顿饭的功夫都不能违背“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是”是这、这样的意思,即使“造次”和“颠沛”的时候也要这样,不能离开“仁”、不能违背“仁”!

下面咱们来说说“造次”和“颠沛”这两个词,咱们在一些古装剧中经常看到一个场景,一位大人正在陪客人喝茶聊天,这时一个下人慌慌张张跑进来了,大声说道:“大人,大事不好!”,这时候那位大人连忙呵斥一声:“不可造次!”,“造次”就是形容一个人匆忙、仓促、慌慌张张的样子,而“颠沛”呢是指居无定所、无家可归、到处流浪,孔子说即使是有什么急事儿,仓促之间,或是无家可归到处流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时候,也不能丢掉“仁”!

孔子所说的“仁”正是人最本真的东西,是人的本心,如果一个人能坚守仁德,守住本心,其实是不会在乎贫困还是富贵的,更不会去谋求不义之财,也不会为改变处境而出卖良知、不择手段,他内心中始终是平静、善良,时时刻刻都以“仁”来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