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助力基金业“突围” 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国民投资理财的需求不断增加,基金行业未来的投研、风控、服务内容与方式也面临重大变革。不久前,证监会发布《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信息技术管理办法》,允许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设立信息技术专业子公司。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加强行业信息技术监管,引导经营机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善客户服务体系、改进业务运营模式、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增强合规风控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那么,目前基金行业的科技应用现状如何?金融科技未来又将如何为基金行业提供迭代变革的新路径?

供图 今日头条

基金业转型的破解之道

“未来只有数字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去,基金行业也不例外。”易观联合创始人、总裁刘怡日前向《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数字化是未来基金行业的发展方向,这要求基金公司一方面需要具备非常丰富的数字触点;另一方面,在数字触点建立起后,要有较强的数据管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事实上,部分基金业人士以及如蚂蚁金服或恒生电子等提供金融科技的企业均认为,基金行业的转型升级能为财富管理创造巨大机会,而金融科技是实现基金业转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易观与蚂蚁金服联合发布的《2019基金业金融科技白皮书》显示,当下基金业中心视角已经开始从产品转向用户,围绕用户做深度服务,引导个人投资者走向理性成熟的投资路径,而金融科技正成为这一转向的破解之道。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线上销售公募基金占比已达81%以上,基金行业第三方服务平台尤为引人关注。白皮书认为,AI能力与服务生态是第三方服务平台的核心竞争点。

“近两年,我们在智能投研、投资投顾、智能营销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如2017年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启独家合作,探索如何利用AI和大数据辅助基金经理进行决策。”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在智能投顾方面,我们推出了理查智投。以前只有投资一百万元以上的客户才有资格拥有投资顾问,而现在,智能投顾打破了资金门槛,任何投资人都可享受此项服务。

博时基金总经理江向阳则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在基金公司的合规与风险管理中,金融科技同样起到重大作用。其中,数据架构、计算能力,应用端的应用方式等,为基金公司的风控插上了翅膀。

应用前景广阔

“在金融科技的应用方面,现阶段,各家基金公司都已建立了用户的数字触点,数据能力也有所增强。”刘怡表示,比如,国投瑞银在数据管理能力的投入以及利用自身生态资源方面较为均衡;再如,南方基金在利用自身生态资源与数据管理能力同步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用户运营;而博时基金则更加注重将金融科技应用于风控,在智能风控和安全性方面创新较多,下一步博时基金还要将销售、投资、运营的相关数据打通,形成更大的联动;华夏基金则是利用数据深入挖掘用户需求,进行智能投顾探索。

在刘怡看来,各家基金公司运用金融科技的能力存在差异,包括智能营销、智能运营、智能投顾、智能风控和智能投研等方面。不过,目前金融科技在基金业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基金公司对于用户的分析以及数据的整合还存在很大不足,这或许会成为制约后续产品改进,以及投研进一步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未来,人工智能可以在后续投资管理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比如设计一款股票型基金,以及分析‘债券违约的可能性’等。”蚂蚁金服财富事业群副总裁祖国明在接受《上海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怡认为,“未来,整个金融产业的格局会向科技倾斜,金融企业更倾向于专注深度服务的研发、运营,调动更多资源服务用户需求。”

记者 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