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噱头就骗了2亿,比《爱情公寓》还坑的电影真的一无是处?

2018刚刚过去,这一年茄叔我看了很多电影,也亲眼见证了很多观众在电影审美上的分歧。

从《前任3》到《西虹市首富》,再到后来的《爱情公寓》,几乎每一部话题性作品上映的时候,评论区两极分化的情况都十分严重。



但是,这些电影的口碑再怎么分裂,都不会有我今天要聊的这部电影分裂。

地球最后的夜晚


谁能想到,2018年争议最大的一部电影居然真的是最后一部。

感觉现在大家在网上就这部电影是好是坏都能吵上一阵子,这架势,可能也就“甜豆腐脑好吃,还是咸豆腐脑好吃”能媲美了。

当然,差评还是更多一些。

现在这电影在猫眼上的评分已经来到了史无前例的2.6,我估计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被人超越了。



所以,这片子到底干了啥伤天害理的事情,搞得这么人神共愤?

其实说来说去就两条——

第一,骗票房;第二,看不懂。

骗票房这事儿就没啥好洗的了,真的不地道。



古往今来,无论你做什么买卖,货不对板都免不了被人骂骗子。

更何况电影这种“一锤子买卖”,被人坑了连个售后都找不到,观众也就只能在网上通过差评的方式来祭奠自己浪费的时间和金钱了。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部电影的宣发,说它失败吧,人家“一吻跨年”的噱头实打实地带来了几亿票房。



即便现在口碑崩盘,2.8亿总是没问题的,这个成绩在文艺片领域绝对一骑绝尘。

要知道,前不久上映的《江湖儿女》最终的票房也才六千多万,而这已经是贾科长导演生涯的最好成绩......



说它成功吗?好像也不对。

别人家的营销都是分阶段各种吹,甭管是卖情怀还是卖CP,首先要保证的是市场评价不崩,其次才是吸引更多潜在受众。

今年已经不止一部影片证明,良好的口碑才是票房持续增长的前提。



现在的观众早就学精了,一般都是按兵不动,先看看第一波口碑,再决定买不买票。

但《地球》倒好,从一开始打的就是杀鸡取卵的算盘,定档跨年,这下没法观望了,想要这个仪式感就必须得乖乖买票。

至于忽悠一帮普通观众去看一部大闷片是啥后果,估计这两天大家在豆瓣、微博、朋友圈也没少看,我就不再赘述。

反正自杀式营销大家也不是第一次见了。



8月的“爱情公墓”尸骨未寒,这才半年不到,《地球》就迫不及待跳出来效仿,且影响更深,打击面更广。

前者的受众好歹还看过剧版,后者干脆把年轻小情侣一锅端了,打着浪漫的旗号,干着抢钱的勾当。

于是2018年的12月31日,就真的成为了《地球》最后的夜晚。



这对片方当然不会有什么损失,但对电影本身,和毕赣导演的未来无疑是巨大的透支。

你不知道这种信誉透支对他会有多大影响,但我唯一能确定的是,观众在很长一段时间看见毕姓导演都会绕道走。

没有人会被同一个姓氏坑三次。



当然,圈钱只是这场闹剧的序幕,真正的重头戏在于,两拨观众对影片质量的分歧,以及由此引发的骂战。

一切的一切,都是从“看不懂”三个字开始。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对普通观众来说,花钱买了票却看不懂到底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是一次失败的消费。

货不对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货不对板+一文不值。

就好比你拿买奥拓的钱买到了奥迪,肯定不会骂街,但要是你拿着这些钱只买到了奥迪双钻,那后面的剧情我想都不敢想...

很显然,《地球》在某些观众眼里,还不如奥迪双钻。



它在影像风格上更像是塔可夫斯基、侯孝贤加安哲罗普洛斯的结合体,总结下来就三个字:长、闷、困

毕赣不止一次在公开的采访中表达过他对塔可夫斯基的崇拜,他的两部长片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致敬了偶像的《潜行者》。



这本来没什么,刘慈欣说过:

我的一切作品都是对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


那毕赣也完全可以说,我的一切作品都是对塔可夫斯基最拙劣的模仿。

区别在于,大刘这么说是自谦,毕导这么说可能是自省。



为了让大家更明白这电影讲了什么,我试着以正常的逻辑捋一捋这个看起来很玄的故事。

罗纮武(黄觉饰),一个在缅甸赌场看场子的。十二年后,因为父亲离世,他回到了老家凯里。

在旧屋的一个坏钟里,他发现了母亲的一张老照片,于是郁结在他心里的三段往事,就此爆发。



母亲:罗纮武对母亲的印象是很模糊的,他不记得母亲长什么样子,只知道她抛弃了自己和一个养蜂人私奔了。

朋友:罗纮武的发小白猫(李鸿其饰),当年让他给黑老大左宏元(陈永忠饰)拉一车苹果,里面藏着一把枪。



但罗纮武因为刚离婚,就把这茬给忘了,导致白猫惨遭毒手,被扔下矿洞。

情人:罗纮武得知兄弟因他而死,心怀愧疚,想找左宏元报仇,结果找到了他的情人万绮雯(汤唯饰)。

没有一丝丝意外,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相识相恋、怀孕堕胎,万绮雯要罗纮武干掉左宏元,然后相约私奔到缅甸。



但得手之后,万绮雯却突然消失了。

怎么样?惨不惨?

我们来看看这个汉子都经历了什么——

母亲将他抛弃,朋友因他而死,爱人下落不明,孩子胎死腹中,最后父亲的离世,让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

这也是整部电影风格如此孤寂、阴冷的原因,那个不断漏水的屋子,就像他的内心一样,空洞、潮湿。




不知道为啥,观影过程中,这片子总给我一种赛博朋克的科幻感,尤其是只身行走在石板路上罗纮武,有没有几分《银翼杀手2049》里高斯林的味道?



越是孤独的人,就越渴望救赎。

《2049》里高斯林的救赎是身份认同,而《地球》里罗纮武的救赎,显然就是上面我提到的那些。

可白猫、父亲、孩子都已经离开,母亲更是连面都没见过,唯一能解扣的人就只剩万绮雯了。

历经千辛万苦,罗纮武眼看就要找到万绮雯,结果等待期间,他走进影院,看了一场电影,进入梦境。



自此,本片在电影层面最受争议的部分来了——长达70分钟的长镜头。

我并不喜欢这个设计,因为对一个“梦”而言,这样的编排太过清晰,既违背了“造梦”的最初意愿,又增加了许多无意义的镜头。

你能明显感觉这里面有很多对面和停顿都是为了完成这个镜头而硬加上去的,导演对长镜头的执念大过了艺术本身。

梦里罗纮武见到了自己没能来到世间的儿子,他给他取名小白猫,还陪他打了一场乒乓球;

他见到了年轻时候的万绮雯,那个时候她叫凯珍,红衣红发;


他还见到母亲,因为不记得样貌,只能用白猫母亲的脸来替代,他只记得母亲喜欢红色,于是也给了她一头红发。



有一种说法,说电影里的手表、红发都在暗指小凤(罗纮武母亲)、万绮雯、凯珍其实是一个人,整部电影根本就是罗纮武对母亲离去的执念。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俄狄浦斯式”的恋母故事,可以说非常非常无聊...

总的来说,我不觉得这部片子有多好,尤其是长镜头的处理,精致有余而共情不足。



但,这也绝对不是一部大烂片。起码摄影和音乐是真不错,金马奖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得的。

导演想这么拍,是他的自由,毕竟钱是投资人给的;观众不买账,觉得被骗了,骂两句,也可以理解,毕竟是花了钱的。

回头想想,这次《地球》搞出来的惨剧,好像真的不是第一次见了

远的不说,在刚才提到的《银翼杀手2049》身上我见过,在《聂隐娘》身上我见过,在《阿飞正传》、《2046》身上我都见过。



可这能代表什么呢?

倒头来还是,文艺片该咋装逼咋装逼,商业片该咋圈钱咋圈钱

说一千道一万,也就只是部电影而已,如果把自己的三观、品味、审美都赌上去,那代价,未免也太大了一些。

想看更多悬疑电影、爱情电影、伦理电影、婚姻电影、科幻电影的朋友

就可以加茄叔为好友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