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永辉变局



剥离了云创业务后,永辉新零售的棋局该怎么继续下去?

文 | 《中国企业家》记者 徐硕

头图来源 | 视觉中国


连续亏损了三年后,永辉超市终于下定决心,将永辉云创剥离出去,此次割腕止损的举措来得好不痛快。

2018年12月4日,永辉超市发布公告,永辉超市与张轩宁签订《永辉云创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约定以3.94亿元的价格向其转让永辉云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永辉云创”)20%的股权。而本次转让后,张轩宁持有永辉云创的股权由9.6%增至29.6%,成为永辉云创第一大股东。而永辉超市仍持有永辉云创26.6%的股份,为永辉云创第二大股东,但不再有控股权。

业界有不少人士将此举解释为在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永辉超市不得不聚焦主营业务,把该做大的业务做大,将该清理掉的业务清理掉。12月6日,永辉超市董秘张经仪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曾表示,云创业务的持续亏损严重影响到了永辉超市整体业绩,与此前公司董事会的设想不同,也不符合上市公司整体股东的利益。

再加上永辉超市董事张轩松和张轩宁于12月4日签署了《关于解除一致行动的协议》。在解除一致行动后,截至公告日,公司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实际上,张氏兄弟间的“分歧”早已人尽皆知,不管是执着于商超业务的大哥,还是坚持新零售业务的小弟,彼此长期捆绑在一起反而更束手束脚。但分开之后,永辉超市是否会回归传统线下业务?云创对永辉而言又意味什么?



新零售拉锯战


“张轩宁成为第一大股东后,反而可以更大程度地决定永辉云创的发展路径,也代表了永辉管理团队对于云创的信心。”永辉云创联合创始人程浩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

2015年6月,永辉云创在上海成立,作为永辉新零售的试验者,近几年云创在永辉生活便利店、永辉到家、超级物种以及在线上线下融合方面做了不少的尝试。

2017年1月,首家超级物种在福州开业,营业面积达500平方米,单品数量超过1000种。截至2018年6月,超级物种在全国共开出46家门店,但距离其年内新开100家超级物种店的目标仍有差距。“2018年三四季度的时候,我们根据外部环境及资源情况做了一些调整,暂时不会加速扩张,会根据市场变化及业务需求着手。”程浩坦言,在业务方面也会相对保守一些,云创对超级物种的定位仍旧是零售业态,而不是餐饮业态,希望其线上-线下零售-餐饮业务,从门店体验到线上慢慢来。

不得不提的是,自从2018年以来,永辉超市的业绩不断下滑,第三季报显示前9个月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滑幅度达到26.9%,其中云创的亏损成为了拖累业绩的主要原因。根据其近几年的财报显示,2016年、2017年永辉云创亏损分别达1.16亿元、2.67亿元。2018年半年报显示,永辉超市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47%的情况下,净利润反而下滑了11.54%,其中永辉云创的亏损达1.91亿元。

“对上市公司来讲,这种业绩压力确实是很大,尤其像云创要做互联网方面的转型和探索,未来如果销售继续增加,亏损肯定还会进一步扩大。”程浩对《中国企业家》记者解释,但绝不存在永辉超市放弃云创或是超级物种的行为,反而云创业务剥离出来后,在资本及资源投入等方面会更加灵活自由。

根据公告显示,云创即便被剥离出来,但资源按照关联方往来,与永辉超市的某些资源共享仍旧继续,同时继续开展创新业务,只是云创未来的战略布局将不再受永辉超市主导。这几年,背靠永辉超市,云创获得了不少来自于今日头条、腾讯等的外部投资,“对永辉来说,云创是可以通过外部融资以及资产合作的方式去快速发展的,而不是仅仅依赖永辉的商场业务。”零售专家张欣表示。

2018年5月,永辉卫星仓首先在福州对外运营,同时借助了腾讯的七大工具来建立新的模式,在福州以外的城市,则通过不同业态接入了京东到家的平台,来比较不同业务模式的优劣、效率及成本,进行试验。“如今到家业务在福州的仓库覆盖面积有几十家卫星仓,已经相对比较完善,接下来还会将这个模式输出给永辉云超。”程浩说,未来云创在新零售方面的探索、应用等项目都会反向输出到永辉。



围地多者胜?


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线下实体零售业纷纷闭店,人口红利、流量红利达到瓶颈,永辉则将目光聚集在传统商超业务上,希望通过云超业务来缓解新零售带来的压力。据永辉半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云超部分门店已达到441家,在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达326亿元,同比增长19%,利润则为14亿元,同比增长29%。对永辉超市来说,云超板块的直接决定了公司的营收及利润。

12月4日,永辉超市发布公告称,拟受让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791.02万股,占万达商管股份总数的1.5%,转让价格为52元/股,交易总价为35.31亿元。据悉入股万达商管是为了拓展优质物业,而万达商管是万达集团旗下地产公司,运营着全国近300家万达广场,无疑给了永辉更多的先发优势。

而在此之前,万达已与腾讯展开合作,腾讯作为发起方,与融创中国、京东等公司以340亿元入股万达商业,收购万达商业香港H股投资人持有的14.273%的股份;2018年5月,万达、腾讯、高鹏为了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模式,成立了新的合资公司,显然万达已经成为腾讯在新零售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2018年年初,永辉联合腾讯收购了家乐福中国业务,同时成为四川零售巨头红旗连锁的第二大股东,占股9%,并与百佳、腾讯签署投资协议,以期向平台化过渡。11月19日,永辉超市旗下云超业务宣布将一二集群合并管理,并任命李国为永辉超市执行副总裁兼云超总裁。

张经仪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表示,永辉超市现阶段将注重提升内部运营效率。“目前后台的信息系统建设以及供应链系统建设都还在打基础阶段,在提升内涵,大量的收购兼并都没有做,内部做好后,外部的扩张会加快。”

“集群合并后,意味着云超业务、资源整合方面更加集中。”程浩表示,此后永辉的排兵布阵会更加完善,且不断聚焦,继而在上游供应链端持续发力。但不管新零售业务成功与否,永辉早已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END 。

温馨提示: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本头条号分享的股权投资、股权激励、私募股权、投融资、企业管理方面的干货,感谢支持!文章版权归所有者,如果有侵权清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