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表達內心世界:撩妹?騷柔?還是愛國?

是首古典音樂,這很容易聽出來。聽節奏,簡單規律,還帶有一絲朦朧的傷感,最重要的是,那獨特的美聲,從歌者的面部表情看來,他很投入,我時常擔心他會不會突然喘不上氣暈厥在臺上,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唱的意大利文,我聽不懂,但是這樣低沉的曲子和高昂的聲音碰撞,讓我覺得我好難過啊,我好像被困在了一間屋子裡,只有6平米,沒有燈,但是有從小窗戶裡穿過來的陽光......

當你的情緒在某個時間段時,你會聽這個時間段的歌,你覺得歌裡都在唱自己......(矯情似你)

但是這些都是通俗音樂,在之前沒有通俗樂的時候,古典音樂才是流行的"皇帝"啊,它是那時候的"情緒表達機"。

接下來就給你們說說古典樂怎麼能反映情緒......

心動~我要和你走下去

1868年春天,來自意大利的歌劇團正在莫斯科進行訪問演出。這個劇團有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黛西莉·阿爾託,她嗓音圓潤甜蜜、富有感情,演技也精湛高超,只要有她,演出場場爆滿。

柴可夫斯基也被阿爾託征服了,他從來都沒這樣過,對一位演員如此傾心。

巧合的是,他的朋友安東尼·魯賓斯坦和阿爾託曾經一起合作過多部歌劇,關係還不錯。演出結束之後,魯賓斯坦將阿爾託介紹給柴可夫斯基認識,而阿爾託得知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作曲家,也非常榮幸,熱情邀請他到自己莫斯科的住所做客。

柴可夫斯基是個非常靦腆的人,生來不善於交際,在接到阿爾託邀請後,他並沒有赴約過。

要不是魯賓斯坦有新的歌劇邀請阿爾託擔任女主角,同時託柴可夫斯基來作曲,恐怕他這輩子都沒有勇氣走近阿爾託的家門。不過從此開始,兩人漸漸從走到一起。他開始頻繁登門造訪阿爾託……該發生的總會發生——兩人墜入愛河。

結婚與否成了兩人交往之後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二人原本決定,夏天在莫斯科舉辦婚禮,但是阿爾託的母親卻極力反對。她母親認為柴可夫斯基太年輕,女兒跟隨他生活不是最好的選擇。(阿爾託比柴可夫斯基大五歲)阿爾託從小隨母親長大,母親的話她必須慎重考慮。

柴可夫斯基這邊也壓力重重:魯賓斯坦就不看好這段婚姻,"當一個女歌唱家的丈夫非常可憐——必須要為她放棄一切,跟她走遍歐洲,沒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要靠老婆的錢度日;換個角度,阿爾託會放棄如日中天的事業,和你定居莫斯科嗎?"

二人都放不下自己的事業,可面對心中的愛人,就能輕易放下嗎?於是柴可夫斯基寫了這首浪漫的鋼琴曲《F小調浪漫曲》給阿爾託,以表示自己與她繼續走下去的決心。

《F小調浪漫曲》感情真摯,曲調優美,阿爾託聽後流淚了——她深切地感受到對方的愛。然而現實依舊無法迴避,二人最後決定先訂婚,再商議以後的事情。但命運多舛,訂婚典禮取消了,阿爾託去波蘭演出,不久就嫁給了一位西班牙男中音,只留下柴可夫斯基一個人在莫斯科獨自嚥下這愛情的苦酒。

這是曾經音樂圈的愛情故事裡最慘的吧,從一見鍾情,到小心翼翼,到終於在一起,最後打敗了一切,卻敗給了現實,這是多少情侶分開時經歷的過程:

"你愛我嗎?"

"我愛你。"

"那你現在娶我嗎?"

"親愛的,我想現在是我奮鬥的時候,我想等工作穩定了,我們再結婚。"

"這就是你說的愛我?我等不了你那麼久,我想安安穩穩過日子,我們分手吧。"

可能有人會說:那只是鋼琴曲啊,又不是歌,感同身受的不強烈。

這位朋友說的好,讓我們感同身受的音樂,總是適合的曲子加上合適的歌詞,再通過完美的人聲演繹出來,這樣的聽覺衝擊力,席捲大腦,直擊內心。所有的表達,都不如語言來的有溫度,想必異地戀的你們深有感觸,你用微信表的白,和當面擁抱說的我愛你,哪個更衝擊?你當面擁抱說的我愛你,和抱著一束花,唱著表達愛意的歌,單膝下跪拿出一枚戒指,哪個更心動?(講真,遇到這樣大膽的人追你就從了吧)

所以,我們也可以和前文提到的唯美愛情鋼琴曲搭配起來,將歌唱作為載體,把表達感情的歌詞和優美的鋼琴曲結合起來,不是更酷嗎。

恰好,我們國內的男高音歌唱家莫華倫

,就是通過古典音樂表達自己內心的人。

莫華倫

莫華倫畢業於美國夏威夷大學音樂系和曼哈頓音樂學院。1987年至1994年,簽約德國柏林歌劇院,任首席男高音,從此開啟他在歐美歌劇舞臺上長達10餘年燦爛星途,曾在數十部大型西洋歌劇中飾演主角,包括《弄臣》中的公爵、《茶花女》中的阿爾菲瑞德、《塞維利亞理髮師》中的伯爵、《繡花女》中的魯道夫等等。莫華倫還曾在美國、德國、西班牙、中國、前蘇聯等地,與世界許多著名樂團和指揮家合作演出。他逐漸將事業重心轉向亞洲,除頻頻在歐美地區參演大型歌劇外,還活躍於祖國大陸、臺港澳地區和東南亞。

能夠站在世界歌劇舞臺上的,除有多明戈、帕瓦羅蒂……還有一個值得中國人驕傲的名字就是莫華倫本倫了。

還有人說,高音歌唱家...歌劇...我等一介凡人,怎麼唱啊。

莫華倫唱的流行歌曲《喜歡你》,這種美聲與流行相結合的唱法,也是另有風味。

早在20多年前,莫華倫在柏林歌劇院做簽約駐團男高音時,幾乎只有自己一個亞洲人在國外劇團演出。但如今,中國歌唱家在歐美舞臺上越來越多,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在一次國際美聲比賽上,最後入圍決賽的5個人裡就有3箇中國男高音!莫華倫對此說:"其實中國人有著與生俱來的聲線優勢,非常適合唱美聲。"

為了將古典音樂走近人們的心裡,更把中國文化推向世界,作為"中國三高"男子天團的成員之一,他積極履行著自己的責任。

2012年,作為北京旅遊大使,在紐約林肯中心,用"中國三高"的歌聲,用"中國三高"的形象來推廣北京,推廣中華文化。他所演唱的《鳳陽花鼓》等一大串的中國歌曲,讓觀眾在劇場裡全場起立,這些觀眾中,過半都是西方人。

看著莫華倫用古典音樂,發出中國的聲音,來抒發自己的愛國之情和民族之情,最美好的事,也不過如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