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载商海沉浮记录时代背影 追忆鲁冠球

100秒,带你走近鲁冠球的传奇人生

10月25日,万向人的手机上都收到了一条短信,天南海北的万向员工,脸色肃穆,步履匆匆,赶回杭州萧山大本营。

26日凌晨时分,万向官网登出了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的讣告,不到8小时,马云、郭广昌、南存辉、徐冠巨等浙商已向外公布了致哀词。

萧山童家塘,得知消息的人前来送别鲁冠球最后一程。

鲁冠球,15岁辍学,做过打铁匠,3年的铁匠生活使鲁冠球对机械农具产生狂热的爱好。他把一间农机小作坊打造成中国乡镇企业的佼佼者,并把持万向集团的方向盘稳步前行,用40多年的时间一手缔造了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王国。

就是这样一个“农民的儿子”,经历了中国改革风云激荡的30年,巧妙地处理好与体制的关系,在产权改革中成功转型,并依靠自己独特的商业哲学,打造出一个巨大的“万向帝国”,被外界誉为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的常青树。

“回想我们这代人的创业梦,从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东躲西藏,到在计划经济夹缝中‘野蛮生长’,再到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以及全球化中无知无畏闯天下,可以说是跌宕起伏。”这是鲁冠球生前对自己创业的一个总结,回首来时路,这位“创造历史的勇敢者”,勇敢地创造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人生。

传奇:“地下黑工厂”到民企不倒翁

1945年1月,鲁冠球出生于浙江萧山宁围乡。不到9岁,他就帮着家人在田里干活。碰上年成不好,一家人要饿大半年肚子。

15岁,读初中的鲁冠球选择辍学,到浙江萧山县铁业社当打铁学徒。3年后,因人员精简而被辞退。回乡后,不想当农民的鲁冠球,想尽办法跳跃农门。利用3年铁匠生活中对机械农具的兴趣和钻研,他筹集3000元办了个米面加工厂,让乡民们不必再走七八里地到镇上磨米面。

1969年,鲁冠球24岁。他变卖了全部家当,筹集了4000元,带领6个农民创办“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当1969年中国首次允许每个公社成立一家农机修配厂时,他已经积累到了第一桶金;当1978年中国开始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时,他的公司已经能够每天创造1万元的利润。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人民日报》一篇名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的社论,让鲁冠球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前景。汽车做不了,他决定集中力量生产一个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已经在做的产品:汽车传动轴与驱动轴的连接器——万向节,并将工厂更名为萧山万向节厂,在夹缝中强势崛起。

1991年5月,鲁冠球登上美国主流媒体《新闻周刊》封面,成为继邓小平之后第二个登上该杂志封面的中国人。

第一家万向节产品出口海外的中国企业,第一家国内上市的乡镇企业,第一家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中国乡镇企业,第一家成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零部件供应商的中国企业……

今天,鲁冠球几乎包揽了中国商界所有的至高荣誉。他以务实与创新所缔造的基业长青传奇,以及国际化征程,更成为中国工商界的一本教科书,启迪着未来及众人。

风云迈向国际化市场 资本大鳄纵横捭阖

20世纪90年代初,鲁冠球提出了国际化战略,他形容这是被“逼上梁山”。

事实上,早在1984年,拥有世界上最多万向节专利的美国舍勒公司,就在广交会上就“相中”万向,并下了3万套订单,请万向帮忙生产。这是中国汽车零部件首次进入“汽车王国”。

进入90年代,鲁冠球发挥这一优势,加大力度从国际往国内打,并先后打开了日本、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1994年,万向钱潮上市后,鲁冠球还及时在美国成立公司,成为率先真正在美国扎根经营的中国企业之一。

这最终让鲁冠球获得双丰收。众所周知,直到今天,中国汽车市场依然掌握在外国大厂手里,通过征战国际市场,拿下世界汽车巨头的订单,国内市场也就水到渠成地被万向拿下。

进入新世纪,面对汹涌而来的国际化大潮,已经羽翼丰满的鲁冠球更进一步抓住机遇:不仅成为国内第一个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供零部件的OEM厂商,还相继收购了舍勒公司和翼形万向节传动轴的全球最大供应商——洛克福特公司。

2001年,万向还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I纳入麾下,开创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此时的万向,也已从一个万向节的厂家蜕变为从零件到部件,再到系统模块供应的世界级汽车零部件企业。

今天,以制造和销售汽车零部件为主业的万向,依然以年均递增25.89%的速度发展向前。

在国外,万向于美国、英国、德国等10个国家拥有近30家公司,40多家工厂,海外员工超过万人,是通用、大众、福特、克莱斯勒等国际主流汽车厂配套合作伙伴。在国内,万向已形成6平方公里制造基地,与一汽、二汽、上汽、广汽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60%以上。

而在其发家产品万向节领域,万向集团已是世界上万向节专利最多、规模最大的专业制造企业,在美国制造的汽车中,每两辆就有一辆使用万向制造的零部件。

理念:尽心尽责,为党为人民做点事

据知情人介绍,鲁冠球喜欢每天早起看《人民日报》《浙江日报》,晚上7点收看《新闻联播》,这样的习惯30多年来雷打不动。至今,除了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外,鲁冠球还兼党委书记,保持着又红又专的本色。

这也能部分解释,为何同一代出山的民营企业家有的经营走麦城,有的年龄到站退二线,有的行业风光不在黯然消失,鲁冠球则一直坚持“奋斗十年添个零”的壮志豪情,万向集团在制造业的基础上转型升级,悄然完成了金融全牌照的布局,更在新能源汽车的战线上全速前进。

万向的发展三次被哈佛商学院写入教材,当作典型案例:《万向集团,一个中国企业的全球战略A》和《万向集团,一个中国企业的全球战略B》、以及《万向创新聚能城》。

创造了这些卓越业绩的鲁冠球,一直住在1983年修建的农家小楼里,只要不出差,他便按时回家和妻子一起吃晚饭。

闲暇时间,鲁冠球不打高尔夫,也没有什么奢侈品爱好。“买游艇?我买得起,但我不会买。人的生命有限,你要抓紧时间工作。”他曾说。

被问到自己的成功秘诀,鲁冠球说:“只要你尽心、尽责、尽力去做一件事情,当别人一周工作5天,而你365天都不休息,别人在过年初一,而你还在接着干,那么你一定能成功。”

低调务实、与时俱进的苦干精神,让鲁冠球赢得了来自各方的肯定和尊重。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鲁冠球时说:“鲁冠球同志是我们第一批乡镇企业改革家,现在仍然站在改革的前线。我在浙江工作过,鲁冠球同志就是依法合理,谦虚谨慎,一直保持务实低调,与时俱进。他始终琢磨万向,一直琢磨到现在,万向始终处于一个领导潮流的地位。”

鲁冠球说,总书记的鼓励鞭策,对他来说,是动力,也是压力。“我们更要尽心尽责,为党为人民做点事。千句话并一句话,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和我们的员工,都要脚踏实地干事,多为这个社会做贡献。只有我们大家都来担当,去追求每个人心中的梦,我们这个民族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

语录:坐在办公桌前,我心里才踏实

1、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诱惑,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就有可能犯错误。境界和思想可以超越,精神可以升华,但力量不可超越,这个一定要想清楚。现在许多论坛都可以去听,听一定有好处,但做的时候要衡量自己的能力。——摘自2006年10月27日《中外管理》

2、回首自己的创业往事,鲁冠球概括说,一切都是干出来的,别人工作5天,你就365天都不休息,尽心、尽责、尽力去做一定能成功,这就是我的成功秘诀。——摘自2008年7月28日《中国青年报》

3、虽然我连普通话都不会讲,但是我能吃苦、肯干,到现在也没有停止过学习。——摘自2008年7月28日《中国青年报》

4、对于接班人,我现在选好我儿子,如果将来有能力超过我儿子的优秀人员出来,只要能够把企业搞得更好,能够为农民多增加收入,为农村富裕做出贡献的,我可能会要调一个,这个是可以改变的。——摘自2010年11月10日《经理日报》

5、什么叫成功呢?今天的成功不等于成功。今天你说我好,明天我一个大的失误,我就前功尽弃了。企业就是看阿拉伯数字,你能生存下来,稳固向前就是好。——摘自2008年12月《汽车商业评论》

6、不要争,慢慢来。事情是干出来不是斗出来的。所以一切让时间来说话。——摘自2009年8月《南方人物周刊》

7、无论世界怎样变化,我们都要继续发扬艰苦创业,大胆创新,克难攻坚,勇往直前的万向精神,承担责任,敢于担当,以责任赢得信任,以责任彰显价值。——摘自2016年鲁冠球在2015年度表彰会上的演讲

8、事情做错,生意失败,都是有原因的。做企业还是要实事求是,不能超越自己的承受能力。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情。——摘自2015年《界面》报道

9、睒睒同志:要挺住,不要怨,查自己,做得对,从头越!鲁冠球——2013年,农夫山泉陷入“标准门”漩涡,鲁冠球给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发了15字电文

10、回想我们这代人的创业梦,从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东躲西藏,到在计划经济夹缝中“野蛮生长”,再到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以及全球化中无知无畏闯天下,可以说是跌宕起伏。面对中国企业在世界“异军突起”的时代契机,我们谁都没有理由错过!——摘自2017年鲁冠球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感言

追忆:含泪相送,不说再见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如果说鲁老身上最鲜明的东西是什么,我想就是他骨子里那种与生俱来的企业家精神。浙江遍地老板,富了一批人,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分歧的时候,鲁老又站出来说,企业家不能“满了口袋,空了脑袋”。他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洞见和气度,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我想,我们浙商对鲁老最好的思念,最永久的纪念,就是把他身上的勇气、视野、格局,把他身上的企业家精神传承下去。

省工商联主席、富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沂:鲁老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是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领军人,是浙江企业家的精神楷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鲁老忠党爱国,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浙江企业家“敢为人先、务实坚守、开放大气、义利并重”的优秀企业家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我们会学习鲁老的先进事迹和优秀企业家精神,继续坚定“四个自信”,继续坚定理想信念,继续坚定“听党的话、跟中国共产党走”的信念,怀抱使命、不忘初心,积极参与“四个强省”建设,接续发展、继续前进。

浙商精神永存!

据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浙商杂志、浙江在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