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朋友能接纳我的书吗?

有一个月没有更新我的头条号了,再此向各位致歉!

年初时,打算写一本书,谈谈如何顺利地度过大学时光。真要动笔,却苦于无从下手。于是,在知名文史学者张耀杰先生的建议下,在网上每日一篇,每篇1000余字,写了60天,没有间断,这算是我写书的第一阶段。把这60篇集结成书,发现完全达不到自己希望的水准,于是整合书稿的同时,文字量又增加了1倍,算是完成初稿,这是我写书的第二阶段。

先后和重庆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磋商,特别是北京大学出版社都已经立项通过了,因种种原因无功而返,耽误了不少时间。偶然间,我和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年轻而资深的策划编辑何春梅女士交流,很高兴何老师非常支持我的写作构想,提供的出版条件,符合我的预期。

在60篇网文完稿后,有很多好友,以及不少以前不认识的朋友都积极支持我的书稿出版,在大家的资助下,已有1000本的预定量了。由于我的能力有限、精力不济,出版时间比预想的大大推迟,真是抱歉!

现在进入写书的第三阶段,就是如何优化,让学生们更愿意阅读。因为之前,有一北京的出版策划人告诉我,这种选题他不感兴趣,因为面太窄,而大学生都不太愿意买书。但我坚信,若有真诚的心,和善于倾听的耐心,一定会有文字感动学子们!所以,我的拙著需要进行再次“迭代”!

关于对原有书名及内容等方面,策划编辑何老师贡献了好的构想,于是重新对书名进行甄选,也请您贡献智慧,哪个书名更能打动读者?

第一个书名《赢在大学》,简洁明了,但已有同名的影响力不足的书出版,并且随着时代发展,新一代人,不再狭隘地强调“赢”,需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第二个书名《种种可能:读大学是做选择题》,书名比较朴实,也比较接地气。并且 “种种可能”,来自于波兰知名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波斯卡的诗《种种可能》,不过,可能知晓这位知名女作家的朋友比较小众化。

大学时代,如何读大学,把时间和精力花到哪里,自己有不少自由的选择。自由选择就如做选择题,不同的选择结果不同。如何做好选择题,需要学子们认真思考和前辈的指引!

第三书名《一切皆有可能:人生从大学起航》,可能有些朋友觉得有些空泛,不够具体,我是这样理解的:中学时代,学生几乎都没有选择,核心诉求就是高考时考一个好分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煎熬,甚至算不上真正的人生过程。而到了大学,不少时间安排都可以自己做主,由于有了自己的自由选择的天地,差别就拉开了。所以,我理解为大学才是人生的起航,不同的航程就有不同的可能,所以是一切皆有可能。

第四个书名《不要假装读大学》,其实,就我个人观察,不少朋友在大学就是混过来的,虽然拿到了文凭,但是拿的是真的“假文凭”,就如自己读了一个假的大学一样。多篇网络爆文作者肖卓写了一本书叫做《你只是假装很努力》,以及90后畅销书作者李尚龙写的《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这种取名方式有他们的影子。

您觉得哪一个书名更吸引读者,告诉我好吗?感谢您的关注!希望您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