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街窥探:外国游客是向往中国文化,还是香港特色

​​庙街夜市的闹腾里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但如果走进小贩摊位世界,夜市又是另一番景象,如一个在露天璀璨灯光下的自由集市。



来这里选购的游客基本上是以外籍人员为主,常常见到的面孔除了印度,中东和南亚地区,也就属欧美游客。夜市摊位的售货似乎也是专门为他们准备,一眼望去几乎全是中国特色,具有中国文化的工艺品、衣服鞋子等等。



就好比中国游客去国外的当地跳蚤市场或夜市,所面临的情况基本一致。全世界的游客都会在与一个自己国家文化、习俗等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寻找具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为此,来到中国香港的外国游客也不例外。庙街夜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世界?



有人说它就像是90年代的内地集市,卖得所有东西几乎与这个21世纪脱轨。不论是电子产品、旅游纪念品、衣服鞋子等是显得那么“落伍”。不少内地游客是看不上这里的,但却莫名的深受外国人的欢迎,不禁心生一个困惑:他们究竟是向往中国文化还是喜欢香港特色。



虽然庙街是一个平民化的“夜总会”,所有东西廉价也没有质量保证,但这里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我喜欢庙街并非因为物价便宜,而是这个破旧,嘈杂的地方散发着浓浓的怀旧气息,随时随地可以找到我小时候的记忆,传统文化的氛围恍若一段黄金岁月。



闹腾的夜色里,十字路口传来的阵阵敲锣打鼓的声音引起我的注意,沿着昏暗又充满迷幻的街道跑去时,拥挤不堪的围观人群中突然出现的一个红色舞狮身影令人大为吃惊。围观的人都在鼓掌呐喊,不少外国游客也挤在人群里。 临近圣诞节的前夕,一股浓浓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提早到来,我记忆里的春节景象像是洪水猛兽一般。



这是2018香港庙街节,虽然不知道是否每年都会举办,但突然遇到它,这尘封的记忆便就被打开。过年对我而言最欢乐的时期还是在童年阶段,每逢一年初一初二,最期待的一件事不是收到压岁钱,而是舞龙人的出现。



他们穿着大红大紫,充满喜庆,三五个人支撑着一条长龙,每走到一户人家,就会进门转一圈,寓意新年好气象,迎来吉祥驱走一切不好的东西。而这个时候,父母就会点鞭炮,在噼里啪啦的炮竹声中,舞龙人接过父母递来的红包,然后前往下一家。



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究竟是一种传统风俗还是一门生意,但从记事以来,每年的春节都会期待舞龙人的出现。遗憾的是,我的童年时光里只出现过两次。庙街的舞狮人,或者说是香港人的舞狮顿时勾起了我对本以为消失的传统文化的思考。



虽然舞龙舞狮现象从春节到元宵灯节仍是盛行,但形式与规模却少了亲切化,取而代之是商业。除了少数地区的延续传统,包括对古老祭祀仪式的留存,大多地方不是变成了比赛性质就是旅游景点宣传。



这也许是传统文化的另一种方式保留,但终究不像是过去那么谨慎,当繁琐的仪式和礼仪被简化或取消之后,人们对于传统风俗也就失去了敬畏。



香港人的舞狮之前有无仪式进行,我并没有看到。但家家户户为了生意兴隆,都会请舞狮进店讨个吉利,尽管炮竹声不再,但锣鼓声天。那些流动的街头摊位为了一讨好彩头,也会挂上一颗生菜,满脸充满喜悦。



庙街的夜色顿时变成了另一种模样,真如90年代的怀旧景象,牌坊下舞龙人在围观的人群里依旧活跃着,水泄不通的街巷里弥漫着一种传统节日的氛围,而并非是这2018年的庙街节。



当外国游客可能还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的时候,只见一群本地人的狂欢与闹腾,夜市的上空虽不是张灯结彩,但挂满中国红旗的景象也能使他们明白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大概正是这个节日,夜市上关于中国文化元素的纪念品尤其受欢迎。但也有人认为这是香港特色,于广东福建一带都比较流行这种文化,实际上舞龙舞狮的传统习俗是整个中国人的,唯一的区别是南北之分。



在一路跟拍这些舞狮的同时,听到的一些外国游客的言论令我倍感亲切,在他们眼里这是“Chinese culture”。他们喜欢来这里购物中国特色的纪念品,不仅是因为便宜,更多的是对中国与本地文化的了解。



就如我自己去其他国家旅游的时候,当地的自由市场、跳蚤市场甚至菜市场都不会错过,不仅是可以淘到喜欢的物件,更多的是人文气息的聚集,以及对当地文化、生活方式的更快捷了解。



而在庙街,舞狮人的身影令我想到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精髓,不论时代走得多快,文化传承是无法割断的。即便各大商场的圣诞气息愈发浓郁,但庙街丝毫不见圣诞,倒开始提前进入春节了。

其实你的一个小动作,是小编努力的动力啊!

清平调汉服

|期待遇见喜欢汉服的你|

淘宝店铺:清平调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