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谜踪》的瑕疵,凶手在父亲刚解密女儿的电脑时候就已出现

号称年度最佳悬疑的《网络迷踪》(Searching)好评不断,本片在亲情的渲染和悬念的营造上确实费了一番心思,类似《解除好友》的拍摄手法也很独特。但本片在剧情上仍然有一些瑕疵,以下涉及剧透,不介意的话请继续。

看完整部电影的朋友都知道男主开始怀疑女警官源于接线员说的“自愿”这个词,然后从网上的照片中找到了女警官和所谓的凶手的合影照片,由此锁定女警官。

从剧情上说,最后设置的这个反转确实精彩。但男主通过这样运气的成分发现真相其实是有瑕疵的。线索已经全部放在眼前,观众和男主具有平等的视角,由此推理出真正的凶手才显得完美,剧情的反转才会更有力度。所以女警自愿参与调查这个过于明显的线索应该在最后她录口供的时候再和盘托出,而不应该作为决定性线索让推理过程显得平淡和刻意。

那么,有没有能让男主更自然的发现真相的线索呢?当然有!如果你看的足够仔细,这个线索在一开始就给出了。

我们知道,女警官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凶手,在女警官认罪为儿子开脱的时候,出现了儿子的手机名称也是Robert。

请仔认真看上面这张图片的头像,如果你足够仔细就会发现这个头像其实已经出现第二次了,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男主刚刚破译女儿电脑,登录facebook的时候。

一目了然!男主如果足够仔细,就能发现女警官的儿子一早便出现在女儿的社交软件中,影片如果让男主通过这个线索的回闪而引出最后的反转将会更有力度!当然有的观众会抬杠:男主根本没有见过女警官的儿子,又怎么能联想到这一点呢?其实男主不但见过女警官的儿子,还知道对方的名字是Robert。在男主和女警官的一次视频通话中,女警官的儿子恰好闯了进来,女警官还喊了对方的名字。

这一段显得非常刻意,就像是导演故意让男主看到女警官的儿子,但奇怪的是为何既然一早就埋下了这么好的伏笔,最后却让男主用那么拙劣的线索揭开谜底呢?大家不妨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