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前的那場勝利,依然振奮人心!

送命題

1.今天是什麼日子?

82年前

長征勝利了!

1936年10月22日

紅軍三大主力完成會師

宣告長征

勝利結束

這是人民軍隊的光輝勝利

也是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

這是一段艱苦卓絕的征程

中央紅軍25000裡長征路

各路紅軍行程總和約65000裡

按現在的行政區劃

共途經15個省份

遭遇600餘次戰役戰鬥

跨越近百條江河

攀越40餘座高山險峰

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餘座

……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新華社記者 馮琦 編制

這是一場意志征服環境的鬥爭

在中央紅軍耗時368天的長征途中

僅有44天可以休息

平均行軍364裡才能休整一次

日均行軍74裡

平均每天都有1場戰鬥

突破了10個地方的封鎖包圍

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這是用油畫表現的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走過長征的萬水千山。

中央紅軍先遣隊司令員劉伯承同志與彝族古基家首領小葉丹,殺鶴飲血結拜兄弟同盟。

這是一個以巨大犧牲為代價的勝利

中央紅軍

從瑞金出發時的8.6萬人

到抵達陝北時的6500人

平均每前進1公里

就有3至4名戰士倒下

平均每13個參加長征的將士

只有1個活著到達目的地

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裡無名烈士紀念園一角。

而主導這場勝利的

卻是一支年輕的隊伍

在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上

確立領導地位的毛澤東

才剛剛度過他第41個生日

油畫《遵義會議》,388×223釐米,1977年,彭彬繪。

大量年輕人擔任了紅軍的高級職務

29歲的王稼祥

任中革軍委副主席、紅軍總政治部主任

36歲的聶榮臻,紅1軍團政委

30歲的左權,紅1軍團參謀長

37歲的彭德懷,紅3軍團軍團長

28歲的楊尚昆,紅3軍團政委

而少共國際師師長肖華

這一年才19歲

......

靳尚誼的油畫《送別》。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這一聲號角

凝結他們當年的信仰

那些年輕的紅軍將士

他們面臨的是槍林彈雨

是敵人的圍追堵截

是飢寒交迫

是疾病與死亡

還有大自然最惡劣的考驗

……

1935年,一幅描繪長征場景的圖畫(資料圖片)。

長征到達陝北的紅軍一方面軍一部(資料照片)。

我們不會忘記這樣的英勇

紅軍二十二勇士

從敵軍拆掉了木板的瀘定橋鐵鎖鏈上

爬過冰冷的鐵索

穿過敵人的槍林彈雨

突破圍追堵截

油畫《飛奪瀘定橋》,130×180釐米,1957年,劉國樞繪。

我們不能忘記這樣的堅韌

就算衣難禦寒、鞋不暖腳

紅軍戰士硬是靠著嚼生薑辣椒禦寒

翻越了海拔接近五千米的雪山

這是紅軍長征時經過的雪山——川康邊界的夾金山(資料照片)。

就算危險叢生、彈盡糧絕

他們靠著一步一探路

靠著挖草根,嚼皮帶

穿越過遍地是水草沼澤泥潭的茫茫草地

張文源的油畫《過草地》。

我們無法忘記這樣的犧牲精神

我們不會忘記

軍需處長把最後一件棉襖留給戰士

自己卻凍死在冰天雪地裡

我們必須記得

宣傳員在茫茫沼澤裡

用體溫貼身保存下來七根乾柴

留下生命的希望

國畫《大會師》,360×210釐米,1976年,李寶林、周順愷繪。

我們更被這樣的

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所感動

82年前今天,紅軍征戰萬里

勝利會師,功績赫赫

不畏艱難險阻的鐵血兵將

以執著、勇毅的精神

創造了世界革命史的奇蹟

譜寫了中華民族抗戰勝利的光輝篇章

為黑暗的世界點燃了一盞明燈

為中華之崛起開啟了一條復興之路

婁山關。

82年歲月山河

82年接力長征

歲月的年輪沉澱了戰火的痕跡

沖天的硝煙

留下了悲壯的回聲

長征的鐵血精神

今天,我們仍然引以為傲

它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不朽豐碑!

這是紅軍走過的水草地(四川西北)的資料照片。

今天,煥然一新的中國面貌

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結果

同時也是我們偉大的紅軍戰士

用鮮血與淚水

以及血肉之軀換來的國盛基石

紀念長征勝利82週年

我們向黨致敬

向長征中壯烈犧牲的將士們致敬

他們是革命歷史上

一幅無比壯麗的畫卷!

這是長征到達陝北的紅軍部隊(資料照片)。

82年過去了

時代變了,條件變了

但為美好未來而奮鬥的理想信念沒有變

如今

在“新長征”的路上

仍然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

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

長征精神

已經融入新時代

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

每一個奮鬥、創業的故事裡

2018年3月30日,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這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69次飛行。

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對戰巴西。

我們深知

如今的生活

早已沒有了當年的艱苦

2018河南城建學院軍訓彙報表演

回顧二萬五千裡的長征路

我們重走長征路

就如毛澤東曾經在詩中寫下的

紅軍不怕艱險

不畏艱辛的這種大無畏精神是我們應當學習

傳承併發揚的優良品質

話劇專場劇照

重走長征路

不是說我們一定要按照長征之路走一遍

而是說我們要學習紅軍的精神

現在社會的生活不如以前那樣

那麼艱險

但是我們依舊不能忘記的就是長征精神

回顧昨天的長征路

是為了走好今天的長征路

開闢明天的長征路

相信我們

會走好我們這代人的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