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襄大地“蓝鸟”飞 40年改革创新铸辉煌

1953年,木器厂的前身邢台市第一木工手工业合作社在靛市街一处门洞院成立

1985年车间职工检验产品质量

1989年11月,蓝鸟退休老职工代表回厂参观办公楼落成典礼后合影

工人在引进的设备前加工部件

80年代老厂大门

80年代生产的家具

蓝鸟80年代中期厂门

蓝鸟职工欢送上海家具厂技术人员外出休假

1991年度庆功会现场

1993年,蓝鸟家具实业总公司成立

今日的蓝鸟公司办公楼

今日的蓝鸟新厂区门口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记者毕立峰 通讯员肖许华)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而对于位于邢台市的河北蓝鸟家具股份有限公司来说,已走过60个春秋。在60年的光辉历程中,河北蓝鸟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勇立改革潮头,大胆改革创新,从一个沿用锛、凿、斧、锯传统工艺生产的小作坊家具厂发展成今天拥有职工2000人、总资产5亿元,年产销额达到5亿元,集研发、生产、销售、商场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家具企业;连续22年保持“河北省轻工行业排头兵”、河北省家具行业领军企业等荣誉,成为中国家具行业先进企业、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

60年以来,蓝鸟人在地处内陆,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城市——邢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第一次创业——率先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小企业起死回生

1953年,在全国手工业者社会主义改造热潮中,河北蓝鸟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邢台市第一木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邢台靛市街84号成立,当时只有员工20名,生产用的锛、凿、斧、锯等原始生产工具全部由员工自筹。

1956年,全国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第一木工社合并了油漆、笼箩、裱糊、风箱等其他几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建成邢台市第一木器厂,人数达到40人左右,主要生产百姓家庭用桌椅、板凳等简易家具。

1968年12月,市第二木工社并入第一木器厂,改名邢台市木器厂,人员达到200人。

1979年初,严重亏损的市纤维板厂带着47万元债务和200多名没有技术的职工并入木器厂,工厂面临严峻的局面:经济底子薄:总资产120万元,年产值100万元,人均月收入不足30元;员工素质低:400工人,一半人不懂技术,大多是小学文化;生产手段差:生产工具全部是传统手工用的锛、凿、斧、锯,工人靠手艺吃饭;产品档次低:产品30年一贯制,老、大、笨、粗,档次低,个体户拉着家具在木器厂门公然叫板;市场范围窄:产品销售靠几间小门市等客上门或走街串巷兜售,从建厂起产品市场就没有走出邢台市区。当时木器厂连年亏损,人心散乱,频临倒闭的边缘。

1980年1月,贾然董事长受命于危难之时,出任厂长,面对当时的困境,立志要把木器厂带出低谷,贾然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制定了8项政策和32项措施,在邢台第一个把承包机制引进工厂:与有一技之长的老职工签订承包合同,在全市开办各类门市;辞掉外包搬运工,与不懂技术的青壮年签订承包合同,组建成木材运输队,节省费用;在生产上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率先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

通过一系列得力措施,很快稳住了木器厂形势,生产经营步入正常轨道。1982年,不仅还清了全部债务,还盈利2多万元。在当时计划经济形势下,能够把一个债台高筑,人心涣散的小企业起死回生,是个大震动。因此,木器厂被评为邢台市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先进单位,成为市属企业学习的榜样,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并在1983年京津冀两市一省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传授经验,受到与会领导和企业同仁的肯定。

第二次创业——“双开放、双引进,两最融合”,实现“一步一层楼”

1983年,虽然暂时摆脱困境,但面临的形势却没有变。当时,北有雄居石家庄的9个木器厂,南有称霸的邯郸木器厂,他们与蓝鸟处在同一个市场竞争圈,技术封锁,市场围堵,使蓝鸟处在夹缝中生存,要想冲破围攻堵截,在市场上站住脚,就必须要引进先进技术,“借船出海,借梯子上房”,走“远交近攻、跳跃联合”之路。

“对内开放,引进先进技术打基础”。

贾然率队在华北、东北、华东、华南等地考察,发现当时家具行业的形势是:西部比不上东部,北部比不上南部,全国上海最先进。于是,贾然厂长毅然选择了当时全国同行业管理、技术、效益具佳,称雄亚洲的上海家具厂,立志要学到上海的技术对企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贾然承载着职工的忧虑,面临着同行们的讥笑,“三顾茅庐请高师、十下江南搞联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锲而不舍的真诚之心感动了上海家具厂的领导。

1984年11月26日,上海家具厂输出技术、邢台木器厂交年服务费20万元,技术协作协议正式签订。

1985年5月6日,上海家具厂技术服务部叶宝根经理一行7人先期到邢,后逐步增加到20人。木器厂将上海师傅奉为上宾,聘请他们为厂长助理月薪1000元;车间主任月薪800元;技术工人月薪600元外加奖励。这在当时工厂每年利润只有5万元,人均月工资不足50元的困难时期,蓝鸟人顶着了强大的压力,冒着巨大的风险,“以诚感人,以厚待人,以信取人”,换来了上海师傅毫不保留的传授技术。

师傅倾心教,徒弟用心学,在短短的两年时间,木器厂就掌握了当时全国最先进、黄河以北从未有过的“树脂色浆,砂磨抛光,细木工板制作”等技术工艺,解决了过去30多年一直未能解决的木家具制造的关键技术难题,使家具的结构由框式变板式,产品由单件变套装,档次由低端变高端的三大转变,产品获得了国家质量评比三个第一,在河北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品质走到了行业前列。

1987年,邢台木器厂在建厂30多年来尝试性的举办了第一次“蓝鸟”家具新品看样订货会,吸引了省市领导和省内外几十家同行参加,产品一炮打响,成为市场上的紧俏商品,出现了买蓝鸟家具必须托人走关系才能订上货的局面,蓝鸟成为省直机关、高级酒店的首选家具。当年实现产值617万元,利税180万元,是引进技术前的3倍多。木器厂一举成为河北省家具行业的一面红旗,成为河北家具企业争向学习的榜样;贾然董事长被授予“河北省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实现了“引进技术打基础”的第一步战略。

产品紧俏,供不应求,但产能低、周期长,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先进技术的引进,家具结构的改变,迫使沿用了几十年的传统手工生产方式必须向机械化大生产转变,否则,蓝鸟就不会有长足的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蓝鸟人又把目光投向了下一个目标“对外开放,引进先进设备增实力”。

在上世纪80年代,北方家具企业长期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思想僵化,行为保守,普遍认为;尚未摆脱手工生产的家具企业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是狂妄行为,再加上当时引进国外设备,企业无经验、无渠道、无资金、无外汇确实非常困难。

但是,贾然董事长带领蓝鸟一班人不为所动,果断开始实施“引进设备增实力”的战略部署。

1986年,在企业总资产只有120万元的情况下,贷款500万元,从日本、瑞士引进了第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板式家具和软家具生产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只用了3年还清了贷款。

1990年,投资2900多万元,引进意大利、德国板式家具和实木家具生产线、西班牙油漆自动滚淋线及荷兰“木材低温干燥除湿设备”等现代尖端技术和设备。促使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年生产能力由3万件上升到了30万件。

1992年,蓝鸟与日本建立合资企业,把日本精良的技术装备融入蓝鸟,引入日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极大提升了木家具制作工艺技术,合资公司的产品全部出口。

1994年,蓝鸟公司又同香港金田公司合作,把先进的德国豪迈家具生产线引进邢台。

从1986年到2012年,蓝鸟累计投资2亿元持续引进世界各地的先进设备,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不停步,开发产品创名牌,兼并联合扩规模,多枝嫁接拓市场”,持续26年开拓创新,具备了现代工业化生产制造体系,形成了年产销达到5亿元的大型家具制造企业。

1988年兼并食品厂、1989年第二木器厂、1996年兼并丝绸厂,蓝鸟先后兼并9个亏损破产企业,解决了1000多名失业人员重新就业,为400名破产企业职工解决了退养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加快发展扩大了场地,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

蓝鸟人通过“双开放、双引进,两最融合”,实现了“一步一层楼”大发展,产品获得省优、部优到国优和国家银质奖,蓝鸟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等上百项荣誉,品牌由弱到强,市场由本省到全国市场、再到国际市场的步步跨越。“蓝鸟家具”飞进了钓鱼台国宾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外交部、国家税务总局、外国驻华使馆等高级寓所。贾然厂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改革开放先锋”光荣称号。江泽民、李鹏、乔石、胡启立、宋平、雷洁琼、布赫、迟浩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30多位省、部级领导多次对我们企业进行视察,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第三次创业——新起点,大跨越

鲜花、掌声、荣誉和成绩,没有使蓝鸟人陶醉。他们又开始以坚实的步伐立足新起点,实现大跨越。

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形成产销额达15亿元的制造格局。占地260亩,投资2.3亿元,邢台蓝鸟家具工业园建成投产。三年内实木、板式家具产销10亿元。生产线引进由德国豪迈的电子开料锯、意大利比艾斯数控双面钻孔中心、数控加工中心等当今一流的信息化、自动化装备组成。蓝鸟公司在北方家具行业率先引进当代国际上最先进,德国豪迈集团的定制化生产线装备,满足当代对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

广东佛山、北京香河分厂以及出口家具年产销2亿元。

蓝鸟新厂区在配置工装设备时,淘汰了大量能耗高、效率低的设备,总投资9000多万元引进德国、意大利等高效率、高精度、信息化的工装设备90多套。

德国豪迈电子开料锯,带有条码识别和优化开料软件系统,自动按步骤,按数量进行锯切,其数字化、自动化软件接口可与ERP信息中心连接,可以自动接收生产指令,并可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按要求操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及产品质量。

意大利比艾斯数控双面钻孔中心、数控加工中心,这些设备可以读取CAD图纸,按照图纸标注加工部件,一次完成钻孔、镂铣、开槽,大幅提高了效率和精度。

长江以北首次引进德国豪迈纵横锯加工系统,采用德国先进的板材优化开料系统,可远程通过网络在办公室将每天的工作计划开料图传输给纵横锯,按照开料图自动按照顺序进行加工生产;国际上最高效的封边生产线,一次完成家具部件的四边封边、开槽、倒角等工艺,工件不落地一次完成。

龙门式数控钻孔中心,采用数字化控制,兼容条形码信息化管理系统。设备通过内部局域网与公司服务器相连,加工程序,加工工艺全部由办公室编制的软件控制。该设备即可实现大批量生产,又能实现小批量多品种加工,可实现“批量为一、调机为零”生产管理理念,完全属于数字化、柔性化生产设备。这些技术装备华北领先,业界一流,是他们挺进家具强企之林的重要物质基础。

建立着眼未来的工艺技术研发创新体系,形成新引擎。蓝鸟主要生产实木、板式、软体三大类家具,产品现有实木欧麦系列、实木SD系列,亮光板式简欧系列、亮光板式803系列,现代板式米萝系列,沙发系列,软床系列,出口产品系列。

蓝鸟不断加强与国内著名的家具研究设计院、林业大学、环境艺术学院等省内外科研院校深度合作,联合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型产品;选派技术、管理等人员定期到这些单位培训学习,这些单位又把蓝鸟定为科研教学试验基地,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成螺旋式上升。

蓝鸟家具与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提高了技术创新能力,保证了蓝鸟家具的市场引领地位。蓝鸟将集中发挥好蓝鸟家具与上海合作、日本合资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蓝鸟特色的技术工艺。结合蓝鸟公司研发的“三维空间一次成型技术”、“微薄木三维梳化工艺”和“真空转印仿生技术”等工艺技术,引领华北家具制造。

学管理,上软件,实现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升级。为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聘请台湾管理专家传授先进管理经验,推行5S精细化管理;运用ERP信息管理系统,对生产、销售、物资采购以及办公管理等方面进行信息化管理,企业管理步入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

实施产商并举,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实施以产为主、产商并举的经营战略。公司搬迁后,原址将建成集家具、家饰、家装、建材于一体,营业面积6万平方米,年营业额达3亿元的蓝鸟商贸中心现在已启动,这将是邢台最具现代化的家居商贸中心,进一步加强多元化发展战略。

借助资本市场,助力主业腾飞。2010年12月27日,“蓝鸟家具”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成功上市,迈出了融资战略的重要一步,并建立起长期在股市融资的渠道,为发展制造主业吸纳资金,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近年来,蓝鸟在“树诚信形象,建百年老厂,创世界品牌”的理念指引下,依托蓝鸟60年的优势,尤其是实木家具、板式家具自动化、规模化生产的优势,以及60年品牌优势,全力发展实木家具、三胺板式家具;建设好华北根据地市场,特别是石家庄、邢台、郑州等标杆市场,全力辐射整个华北;依托强大的物流优势,重点开发东北、西北市场,力求以沈阳为中心辐射整个东北,以西安为中心辐射整个西北。与此同时,主力下沉长江以北三、四线市场,以期迅速占领长江以北市场,做到北方实木、三胺板式家具领袖品牌。下一步,蓝鸟将谋划打造1000亩基地,建设蓝鸟健康家居环保智造产业社区,打造全居住环境、全产业链的健康生态产业,做生产智造的典范企业,承载生态发展产业社区的百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