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产业关注:内蒙古不惊慌

Kopu导读:区域面积占全国第三位的内

蒙古由于边界线狭长,横跨东中西三大地理版块,且自然资源丰富,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常争之地。早些年的内蒙古与西部地区整体落后的状况不同的是,内蒙古2012年人均GDP高达1万美元,但近几年西部经济转型大环境下,内蒙古也失去了原先靓丽的成绩单,经济跌入低谷。

2012年一度比当时的东南沿海省份呼声更高,居于浙江、福建之下,一度超过广州。并且经济增速一直领跑全国,维持了许多年20%以上的增速。尽管内蒙古表现良好,但作为西部大省,拥有西部非典型的强省会特点,省会城市呼和浩特的GDP在鄂尔多斯和包头之下。除此之外,在全国经济放缓,增速下降的形势下,内蒙古也快速进入低潮,不得不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充分给区域经济降温挤水分,故今年上半年的增速不到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Kopu导读:挤水分导致全面失速

当然,也不只是内蒙古在挤水分,上半年整体来说,天津、辽宁都爆发了相同的问题,过度举债搞基建,工业增加值注水严重,很多城市GDP增速全面大降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工业增加值从2016年开始挤水分以来,直接导致2017和2018的经济数据很难看,公开数据显示,内蒙古在2017年的增速的4%,达到有史以来最低。挤水分的同时,政府也在叫停过度举债搞基建,直接导致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经济势头低迷,与其十年前辉煌的经济增速相比呈现大跳水形态。

16年挤水分和叫停举债,似乎这种强势难堪的经济转型依然维持到今年上半年,内蒙古除了呼和浩特,其他城市全面失速,无一不是负增长。唯一的解释就是,上半年内蒙古还在坚持挤水分,搞转型。

Kopu导读:鄂尔多斯的高人均低收入

一方面,内蒙古整体经济下行,另一方面,区域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由于狭长的区域分布和相似的居住环境,使得内蒙古的人口分布相对比较均衡,与东西部各区域的人口分布相比而言,内蒙古人最少的阿拉善由于环境极度缺水干旱,人口在25万左右,其他地区都在100-400之间。但内蒙古的三驾马车——鄂尔多斯、包头和呼和浩特却基本包揽了过半的经济产值,人口分布均匀,但经济产值的高度集中,却使得区域之间呈现巨大的差距。举个例子,那2017年内蒙古人均GDP来看,鄂尔多斯的人均GDP比北京、上海和天津要高许多,更是赤峰的6倍之多。

除了三驾马车与内蒙古其他区域产生了巨大差距,就连三驾马车内部之间的差距也是相当明显了。呼和浩特和包头的人均GDP只有鄂尔多斯的一半。那么鄂尔多斯高人均是从何而来?

首先内蒙古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产煤大省,其中鄂尔多斯又是资源宝库,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1/6。鄂尔多斯凭借传统资源型经济结构撑起了鄂尔多斯高产值高总量的辉煌,但鄂尔多斯经济生产能力强,市场经济太弱,利润的大头全进入巨头腰包,利润低,导致人均收入竟然不高,大多是被人均罢了。

内蒙古的发展路径也只是西部城市普遍发展脉络的一个缩影,都代表以资源型产业的过度依赖到遇到产业结构瓶颈和生态资源枯竭的难题,到不得不面临产业转型升级挤水分的阵痛,再到现如今经济数据放缓增速倒数的难堪,其中蕴含的是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谁先行以及经济红利无法共享的落差。Kopu君倒觉得内蒙古如今的挤水,正是破釜沉舟一鼓作气抓改革的勇气之举,也只有意识到资源型产业在未来面临的迫切威胁,才是改革转型的源动力,才能有凤凰涅槃重生的希望和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