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手起家到企业年产值超亿元,看他是怎么做到的

王大安,有着充满传奇色彩的“创业履历”,13岁做生意、3000元起步资金、18年创业艰程,白手起家,经过艰苦奋斗,开办的企业年产值从不到2万元上升至超亿元。

13岁时,王大安就开始利用放学和假期的闲暇种大葱,种茭白,收成后自己挑到镇上去卖。同时,还到处收购旧书,按市场价格卖给父亲做鞭炮。

16岁,他跟着父亲做起了制作鞭炮的行当。其特有的打工经商磨练和阅历,成了他以后闯荡商海,成就大业的“原始资本”。

20岁那年,总觉得办鞭炮厂不安全,挣钱也不多的王大安劝说父亲,关掉了鞭炮厂。

鞭炮厂熄火后,一刻也不能空闲的王大安就打算做生意。当时,一种叫不干胶的商标非常流行,几乎所有的商品都贴着这种商标。王大安的表姐就是专门做不干胶商标推销生意的,天南海北地走。

王大安便央求表姐带上他,表姐倒是爽快,立马收下了这个徒弟。第一次出门,王大安随表姐去了安徽蚌埠一家肉联厂。

初次单独出去跑,困难自然不少。主要是人生地不熟,不知从何去找用户。因此,每到一地,他就先逛商场,记下哪些本地产品需要用商标,厂址在哪里,电话号码是多少,然后一家工厂一家工厂地跑,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商品的种种好处。

短短几个月,王大安就跑到了安徽、山东、甘肃等地。单子倒接了几张,但付掉印制费和挂靠单位管理费等费用,王大安自己所剩无几。

于是,1987年3月,刚21岁的他,决定自己办厂。可是资金不够,于是他就向一位朋友借了3000元。

就这样,他办起了自己的工厂——温州平阳水头辉煌工艺厂。创业之初,厂里仅自己、妻子和表妹三人。“一步一个脚印,大大小小所有的活都是自己干的,那段日子受益颇多。”王大安说。

一年后,他接到了知名家电企业的订单。当时他生产了一批线路,由于底色花纹不符合要求,他当场表示,请他们挑选使用,不合格的当场销毁。

这一承诺树立了一个诚信品牌,就是依靠讲诚信这个品牌,他的公司越办越红火。1996年8月,胸怀大志的他又把公司的“大本营”迁往杭州,谋求更好的发展。

创业第一天至今,他始终相信 “付出总有回报”。2001年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属于王大安的占地54亩的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

在本行业,家电商标,标牌,IMD塑料装饰件,市场占有率达70%,海尔、长虹、日立、夏普等世界知名家电都是他的客户。

1966年出生的王大安,如今家大业大,创业18年来,环境、身份、地位、容貌,许多事都改变了,但与当年上门做推销员时相比,他做人处世的信念始终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