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未来青岛至济南仅6分钟!

随着2018年逐渐走向尾声,最让青岛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即将通车运营的济青高铁了,这条350公里/小时的全省命脉铁路,将极大地促进济、青两大核心城市的联系。目前时速可达350公里/小时的“复兴号”已开始驰骋在青岛段,未来有望实现青岛到济南的1小时通达。

当青岛人们沉浸在1小时抵达济南的喜悦中时,央视却传来一个炸裂性消息,中国将研发最高时速4000公里/小时的新型“高速飞行列车”,小编掰着指头数了数,青岛到济南竟然只需要6分钟!



新研发高铁最高时速4000公里/小时


近日,一张“全球高铁建设公里数”数据图走红网络,中国在运营高铁线路27684公里,建设中的高铁线路10026公里,成为全球新建高铁的“主战场”。


与基建能力成正比的,是中国制造和中国速度的技术支持。

你以为中国现在研发的最高时速项目是600公里/小时的磁悬浮列车?全球研发最高时速为1000公里/小时的美国的超级高铁隧道网络?

No,No,No!我国此前公布了将研发“高速飞行列车”的消息,最高时速达4000公里/小时,在技术研发层面将其他国家和地区远远甩在了后面。

4000公里/小时是什么概念?举例来说,即将通车运营的济青高铁,最高时速达350公里/小时,而目前我们乘坐的高铁最高时速一般350-400公里/小时,就连国内最快的磁悬浮,最高运行时速也只有430公里。

也就是说,“高速飞行列车”一旦建成,最高时速将达到现在高铁的10倍以上,济南到青岛只需不到6分钟的时间,半小时之内即可横跨大半个中国。


据航天科工集团“高速飞行列车”项目技术负责人毛凯介绍,高速飞行列车的技术是利用真空环境以及超声速外形减小空气阻力,可以将空气阻力降低到传统高铁的3%。此外,还会通过磁悬浮技术,降低与地面摩擦,

让它贴着地面去飞行。

新研发的高铁会飞?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超级高铁”了。值得一提的是,“高速飞行列车”在全球首次提出了“超声速”的目标,不仅能拉近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还具有不受天气影响,不消耗化石能源,可与城市地铁无缝接驳等诸多优点,是世界公认的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趋势。


未来,“高速飞行列车”将按照最高1000公里/小时、2000公里/小时、4000公里/小时三步走,逐步实现国内城际间、国家主干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飞行网络,成就继航天、高铁、核电之后的中国新名片。



65%的动车组从青岛驶出


也许会有人觉得4000公里/小时的设定,太过痴心妄想,但是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现实与幻想从未停止过对接实现。君不见中国研制成功第一台载人磁悬浮列车,到如今即将取得“高速磁悬浮关键技术”,也不过20多年的时间。


何况高铁作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早已声名在外,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而这之中,“青岛造”功不可没。

青岛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产能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每年全国有65%的运营动车组从这里驶出。此外,“青岛造”动车组还早早抢占了国际市场,登陆了美国、新加坡、阿根廷、印度尼西亚、巴西、埃及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然,这些都离不开青岛技术研发环境的支撑。青岛拥有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四方车辆研究所、四方车辆有限公司等100余家轨道交通装备企业,落户了全国首个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并以此为契机,加速打造独具产业、创客、宜居、智慧、低碳五大特色的世界动车小镇。

作为“中国制造”动车组的代表,青岛中车四方始终以高精尖技术为武装,从2006年开始,自主创新,领跑全国,创造出了中国高铁的多个第一。


中国高速列车产业化基地


2006年,第一列国产时速200-250公里高速动车组;2008年,世界最快的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2011年,时速605公里的实验室滚动试验最高速;2014年的耐高寒抗风沙动车组;2017年,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均从这里驶出。

而早在今年1月25日,由中车四方牵头提交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方案,便已经在青岛通过专家评审。预计将于2020年研制出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样车。


在轨道交通方面拥有绝对优势的青岛,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及研发领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未来,青岛在建设自身的现代化轨道交通网的同时,也将为轨道交通行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使“青岛造”成为光彩夺目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