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巴中全域旅游“康养”金字招牌

巴中人民政府

光雾山红叶

茂盛的森林中,一条小路向前方延伸,踩在鹅卵石路面上,享受着足底按摩,好不舒坦;接着,一段用树桩铺就的路面呈现在面前,截面染上了青色苔痕,就像一幅徐徐铺展的画卷……这条长达三公里的小路,是位于光雾山大坝景区的一个新晋“网红景点”,被网友们称为四川最美的森林康养步道。

巴中素有“川东北氧吧”之称。改革开放40年来,几代巴中人不懈努力,守护家乡的青山绿水。今日巴中,森林覆盖率62.1%,人与森林和谐共处,森林康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巴中的好山好水淌出了“绿色财富”。

护好绿

“砍树人”变成“种树人”

魏家坝林场位于南江县北部,地处秦岭南坡米仓山南麓。1982年,闫忠海来到这里当起了伐木工人,那时,魏家坝林场叫南江伐木厂。“四五个职工一起上山,平均每人每天要砍2—3立方米木材,然后再把砍伐的木材运下山。”闫忠海回忆,“有时十天半个月都回不了家,就住在山里,但是靠着卖木材,收入还不错。”

1997年,19岁的景祥俊中专毕业,来到通江铁厂河林场,成为一名护林员。此时,距离“天保工程”正式启动还有一年。

铁厂河森林保护区

与许多需要砍树的老护林员不同,景祥俊的工作内容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植树。1998年,“天保工程”从四川开始试点,林区大面积推进森林抚育。她扛着锄头背着背篓,参与了共计64万余棵树木的种植工作。

2000年,魏家坝林场正式启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闫忠海等“伐木工”放下手中的斧锯,由“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护林人”。经过18年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林场的郁闭度由本世纪初的0.6%上升为0.8%。林场共计经营管理森林资源16.2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99%。

在铁厂河林场,景祥俊栽种的第一批树苗,如今胸径已近30厘米了。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2.1%,活立木蓄积2000余万立方米,有森林植物800余种、木本植物600余种。

用好绿

擦亮“康养”金字招牌

我市森林覆盖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四川平均水平的2倍,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如何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2016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意见》《巴中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5年)》,提出要大力发展养生等休闲度假旅游、养老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森林康养就此写入巴中发展篇章。

去年10月,我市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生态成为巴中发展的最大潜力,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很多游客正是为此前来。

唱歌石林

刘先生是重庆人,患有哮喘,常来通江县唱歌乡森林康养基地度假。他说:“重庆市区的空气不太好,为了有个好身体,一年中我会在这里待上7个月左右。”

“镇龙山空气清新怡人,特色农产品多,是理想的休养之地。”达州的退休居民王强每年都要上山十余次。他说,达州离平昌很近,非常适合在节假日前往。随着森林康养的不断发展,森林太极、瑜伽体验、休闲徒步及特殊护理养老等森林康养产业越来越多,很适合退休老人常住。

如今,到南江光雾山,通江唱歌乡、空山等地“洗洗肺”,已成为一种时尚。

空山天盆

为推动全域旅游奋力突破,我市编制了《巴中市全域旅游规划(2018-2035年)》,将森林康养作为全市旅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突破重点,提出打造医疗、运动、教育艺术、养老四大森林康养产品体系,擦亮全域旅游中“康养”金字招牌。

张兵在南江光雾山景区开农家乐,“以前红叶节期间游客多,但平时寥寥无几。随着森林康养的兴起,光雾山景区软硬件升级,留下来常住的人更多了。”张兵说,他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通江县空山镇龙池村也搭上了森林康养的快车吃上了“旅游饭”。村民何强以前主要销售农特产品,现在他办起了农家乐。去年,靠着农家乐和销售农特产品,有3万多元的净收入。尝到森林康养的甜头,龙池村开办了20家农家乐,部分村民依靠发展旅游走上了脱贫路。

今年上半年,我市推出森林康养精品线路14条,实现森林康养收入31亿元,接待游客790万人次,森林康养已逐渐成为我市林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秦巴美好江山,携手与您共创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