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信访干部应当练强“破”题内功

基层信访干部应当练强“破”题内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基层信访干部身处群众工作第一线,工作成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紧密程度。基层信访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将接访现场当考场、来访群众当考官、群众诉求当考题、群众满意当答案,练就全面过硬的“破”题内功。

解决初次信访问题,要变“简答题”为“速答题”。如果对群众初次信访诉求重视不够、方法简单,就会导致原本可以在本级解决的小问题拖成重复信访的大难题。解决初次信访问题,要倒逼基层信访干部变首“接”为首“结”,真正让群众最多跑一次。真诚接待。要确立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工作站位,切实把信访群众当家人、群众难事当家事、解决问题当家业的接处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真正做到接待群众热心、倾听诉求耐心、解决问题诚心,拉近双方距离,增进彼此互信,夯实一次性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基础。快准处理。要及时就地解决初次信访问题,依法依规,在早在小,能在本级解决的合理诉求要“闭环”处理不空转,确需上级协调解决的要“借力”处理不拖拉,确无依据支撑的要回应关切不躲避,真正做到凡问必答、有题必解、遇疑必释,给群众一个清楚,还群众一个明白。跟踪问效。要落实首接首问负责制和责任倒查追究制,既要认真接待、规范流转,更要紧盯不放、跟踪问效,现场能解决答复的要现场解决答复,需转由其他单位办理的要简化办理流程,催促办理结果,确保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应。

解决重复信访问题,要变“选择题”为“必答题”。解决重复信访问题,要倒逼信访干部把认为可解可拖的“选择题”变为不能回避不可推卸的“必答题”。勇于担当。要有“不怕挨批评、不怕得罪人、不怕担责任”的担当精神,站得稳立场,挺得直腰板,扑得下身子,心底无私,一往无前,问题不解决不回头,群众不罢访不收兵,赢得群众的信任,争取涉事主体的理解,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精准破题。要有“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克难韧劲,以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找准病因,对症下药,一个疙瘩一个疙瘩地解开,一个疑点一个疑点地理清,综合制定出双方均能接受且有政策依据支撑的化解方案,最终达到事要解决、人必罢访的目的。集思求同。要有“大家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浆开大船”的开创思维,通过自身的主动有为、能动作为和适时的压力传导、责任传递,获得领导支持,争取上级给力,赢得群众信任,组建专门班子,搭建化解平台,形成可行方案,持续跟进工作,稳步纵深推进,努力推动案结事息人稳。

解决陈年积案问题,要变“无解题”为“有解题”。解决陈年积案问题,要倒逼信访干部使出“智取威虎山”的浑身解数,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变无解为化解。“双聚”同向。要聚力聚智,挖掘专案专班资源,激活律师等社会参与资源,用足包案领导资源,通过专案专班厘本清源、会商提策,社会力量教育疏导、释法明理,包案领导定期接处、会办定策,形成集中攻坚、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的工作合力。同时以我为主,持续跟进,一步一个脚印,巩固成果,扩大战果,案结事了,清零销号。“双解”同步。要把解决信访问题与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因人而异,因案施策,找到最大公约数,在最大化解决当事人合理诉求和下大力解决当事人实际困难的同时,通过当事人亲朋挚友、心理疏导师等多个渠道和主动约访、定期回访等多种形式,同步解开当事人心结,引导当事入走出“信访”困境,回归融入社会,实现案结事了人稳不反复。“双守”同力。要坚持底线思维,守住政策和法治两条底线,坚持“三到位一处理”,坚决顶住缠访、闹访压力,不乱许愿、乱承诺、乱开口子,坚持教育疏导和训诫处罚并举,对执意以访施压、择机滋事或者以身试法、触犯法律的,态度坚决,依法处置,不能图一事一时的解决,形成摁下葫芦浮起瓢的负面效应,更不能因当事人胡搅蛮缠、威逼恫吓,丧失原则,听之任之。

基层信访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基层信访干部要把提升能力素质作为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持之以恒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持续积蓄能量、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