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的野望和DC失去的十年



第2198期文化产业评论


2008年之前,全球的超级英雄电影市场仍处于混沌的状态:三股势力扭作一团,难分高下。2008年,DC请来了知名导演诺兰,引发了多少人的幻想和思考。三年间,《守望者》(Watchmen)、《西部英雄约拿·哈克斯》(Jonah Hex)、《绿灯侠》Green Lantern)接连问世。不成熟的阴暗风格,难以理解的反英雄思路,又在低龄向和成人向之间摇摆,使这三部影片兵败如山倒,将DC拉入深渊。2018年12月7日,《海王》横空出世,以8.2分的豆瓣评分创下DC近年来在中国内地的最好成绩。DC能否通过《海王》突破藩篱,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作者 | 前夕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3422字 |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当漫威(marvel)下定决心结束其漫威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下称“MCU”)第一个十年的时候,老对手DC(Detective Comics)正在寻找着进一步突围的可能。

2018年12月7日,《海王》正式在国内上映。据片方提供的数字,《海王》公映24小时票房破2亿,48小时4.26亿,首周末三天共斩获票房6.5亿,打破中国影史12月单片首周末票房纪录,同时打破DC超级英雄电影首周末票房纪录,单日最高票房突破2.6亿。


就在同一日,漫威把《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的预告片摆上“货架”——这也意味着漫威10年布局的MCU第一阶段即将进入尾声。在全球影片预告片24小时内观看人数排行榜中,该预告片以2.89亿的观看量位列第一;而第二位正是《复仇者联盟:无限战争》的预告片,该数字为2.38亿。

此时,距漫威横刀插入超级英雄电影领域恰好十年。2008年,漫威忐忑地等待其孤注一掷的《钢铁侠》的票房,成败一瞬,漫威的心里并没有底。而彼时的DC却是漫威面前横亘的一座大山。蝙蝠侠系列方兴未艾,《蝙蝠侠:侠影之谜》和《蝙蝠侠2:黑暗骑士》(下称《黑暗骑士》)大获成功。DC鲜衣怒马、春风得意。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黑暗骑士》的阴暗风格,充满人性的思考方式,使其大受欢迎;但也正因如此,这也成为了DC开拓新疆域的拦路虎。过分地纠结身后的成就,便失去了开疆拓土的勇气,DC的溃败并非一朝一夕。

DC失速五年

2008年之前,全球的超级英雄电影市场仍处于混沌的状态:三股势力扭作一团,难分高下

索尼影业靠着蜘蛛侠在超级英雄电影市场上占得先机;20世纪福克斯和他的X战警系列也不甘落后;华纳兄弟和DC则用《超人归来》和《蝙蝠侠:侠影之谜》,重启了两个巨型英雄IP,英文名叫“Batman begins”和“Superman Returns”。(注:蜘蛛侠与X战警,均是漫威将其版权售卖给索尼和福克斯。)

2008年,DC请来了知名导演诺兰,打造了《黑暗骑士》。诡异癫狂的小丑、沉默寡言的蝙蝠侠、贪婪猜忌的人性,最终引爆在荧屏——《黑暗骑士》大获成功,全球狂拦10亿美元票房。影片最后的独白:

“he's not our hero.He's a silentguardian...a watchful protector...a dark knight.”


引发了多少人的幻想和思考?

也正是这一年,漫威正式进场。收获了6亿美元票房的《钢铁侠》,使漫威劫后余生,并逐渐与DC分庭抗礼。


2009年-2011年,一个致命战略错误,演绎了DC教科书式的溃败。

由于诺兰《黑暗骑士》的一炮走红,复制阴暗画风、直击人性风格的电影成为DC的重要策略。但DC没想到的是,驾驭这一类的风格极度考验导演的功力,诺兰之后再无《黑暗骑士》。

三年间,《守望者》(Watchmen)、《西部英雄约拿·哈克斯》(Jonah Hex)、《绿灯侠》(Green Lantern)接连问世。不成熟的阴暗风格,难以理解的反英雄思路,又在低龄向和成人向之间摇摆,使这三部影片兵败如山倒,最终分别以1.85亿美元、1100万美元、2.2亿美元的票房将DC拉入深渊,此前DC积累的优势荡然无存。

美国一家媒体如此评价《守望者》:随着故事的展开,影片反而变得越来越乏味、复杂而且容易被遗忘。



而DC的老对手漫威,开始了其MCU的十年布局。无论是《钢铁侠》还是《美国队长》,可延续的布局思路使漫威收获颇丰,并展现了十足的后劲。至此,DC在与漫威的争斗中,已渐入下风。

2012年,DC请诺兰重新出山,亲手执导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下称《黑暗骑士崛起》)也于下半年上映,题中的“Rising”一词深显DC想要复仇漫威的野心。尽管也拿到10亿美元的票房,不过相比《复仇者联盟》的15亿美元,仍是小了不少。

尽管《黑暗骑士崛起》难言失败,但DC深谙一城一池的得失来得快去得也快,由于作品之间没有互动,风格忽左忽右,不确定性剧增,DC仍在寻找新的突破口

从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中,由于自身的犹豫逡巡及漫威的强势围剿,DC始终没有在《黑暗骑士》之外,寻找到新的立足点



柳暗花明

2013年,思忖着转变的DC意识到,作品之间的联动或是打造电影IP的绝佳途径。DC拓展宇宙(DC Extended Universe,下称“DCEU”)尽管存在“以漫威的方式做电影”之嫌,但箭在弦上,不得不改变。当年6月,贯穿DCEU的首部电影《超人:钢铁之躯》上映。

随着战略的确认,DC也进入调整与思考期。在随后的2014年及2015年中,DC没有推出任何电影。

沉寂两年之后,DC在2016年及2017年开始向市场发力,并试图借此接近甚至超越漫威。用厚积薄发形容DC为时尚早,但两年的积累与思索,的确给DC带来了后劲。

2016年上半年,《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收获6.19亿美元票房,下半年的《X特遣队》即便没有在中国内地上映,也收获了全球7.45亿美元的票房。

2017年,DC的《神奇女侠》获得了6.1亿的票房,几乎与漫威《银河护卫队2》打平;年末,被DC寄予厚望的《正义联盟》强势上映,票房6.58亿美元差强人意,但其在2016年及2017年的强势归来,让众DC粉看到了希望。


2018年,《海王》横空出世。

截至12月11日,糯米电影票房显示,其全球票房已达8.23亿美元,这个数据还未包括北美票房(还未在北美上映)。若按照《神奇女侠》近4亿美元的北美票房数据,《海王》破10亿美元票房已是板上钉钉,冲击15亿美元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而在口碑方面,《海王》以8.2分的豆瓣评分已创下DC近年来在中国内地的最好成绩,在可以代表大众评分的猫眼上,也已取得高达9.5的A+级成绩。

有影迷如此评价:“开场水族馆一幕气势十足,史诗气质尽显;而进入西西里,开始了奇观堆砌式的大场面轰炸;海沟国一段在温子仁的恐怖片手法与IMAX全屏加成下,视效美到惊叹。作为一部超级英雄起源电影,成功拍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史诗感。”

海王和湄拉拿着照明火焰跳入海沟国的一幕成为经典。随着火焰的照明,一路呈现的海底之景,深海、压抑、密集、未知,多种感官体验相交织——赋予《海王》如此效果的,是亚裔导演温子仁的想象力和掌控力。

所以,温子仁在Instagram上感谢该影片的特效、音效、剪辑团队时,连用了三个 many。“我没办法表达我对他们无休止工作的感谢,许多许多许多个星期都没放过假,只为了打造这一部特别又美丽的电影。”

北方公园在评论《海王》时,用了三个字——“莽到底”。




其评论称,与漫威交手的十年来,DC发现,在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之后,阴暗风格路线的电影均难以取得成功,比如《钢铁之躯》《蝙蝠侠大战超人》《自杀小队》。以《神奇女侠》《海王》为代表的“莽起来”的电影,倒是对上的观众的胃口。

有业界人士称,《海王》是DC的救命稻草。这话正确与否还不得而知,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海王》乃至DC想要突围,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海王》能否破藩篱?

Joseph Campbell的《千面英雄》详细论述了英雄故事的叙事方法。在好莱坞,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都把此书的理论作为处理叙事的指导工具。

1、普通世界(Ordinary World)2、冒险的召唤(Call to Adventure)3、抵触(Refusal of the call)4、遇见导师(Meeting with the Mentor)5、第一个极限(Crossing the First THreshold)6、确认盟友与敌人(Tests,Allies,Enemies)7、抵达最深的洞穴(Approach to the inmost cave)8、严峻考验(Ordeal)9、得到嘉奖(Reward)10、回去的路(The road Back)11、复活(Resurrection)12、满载而归(Return with the Elixir)


若仔细分析,会发现《海王》的叙事运行,始终在此框架之下,内核老套、人物脉络敷衍了事。一位影迷对此评论:在《海王》中,没看到一点人物弧光,价值观也是陈腐的;叙事处处落入窠臼,三条故事线基本上各自为政;情感线也羸弱不堪

“21世纪的超级英雄片绝不能止步于视觉奇观。”他认为。

这是《海王》的弱点,亦是DC的难点。

尽管业界调侃,DC英雄思考的问题是“是否拯救世界”和“为何拯救世界”,而漫威英雄思考的是“怎么拯救世界”。但很显然,这样的调侃仍围绕在DC诺兰三部曲中。可见DC此后多年没有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始终处于摇摆之态。

一方面,华纳对DCEU电影干涉较多,有时候甚至由其高层拍板,导致DC难有独立的空间和创作的灵感;另一方面,华纳和DC的“导演中心制”也给予了DCEU电影风格的不统一与多样化,同时也极易受之前电影的干扰。“导演印记”在DCEU电影上一览无余,比如《海王》与温子仁,比如《黑暗骑士》与诺兰。




反观对手漫威,其典型鲜明的文化特质——风格明快、适度搞笑、打斗火爆等带来了较高的电影工业化生产能力,较好的娱乐体验也使其商业化程度越发成熟。此外,迪士尼的绝对放权也让漫威在决策权、选择权上比DC更加自由。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漫威佳作频出,但缺少神作——工业化的劣势体现于此。

DC是矛盾的。《海王》和《神奇女侠》的成功,让DC认识到“漫威的路”走得通。但“仅仅让观众看的爽”是否是DCEU的终局,DC自己也并不清楚。不过,不管DC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走下去,如何保持其电影的稳定性,或是DC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按照DC的预期,《沙赞》《神奇女侠2》将于2019年上映,《自杀小队2》《钢骨》《绿灯军团》接于2020年,《正义联盟2》也会在不久之后与粉丝见面。届时,DC用什么样的口吻来讲述这些故事,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