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电音》想让中国电音走向世界?还是先做好本土化吧!


《即刻电音》第一期节目中,Anti-General正面刚大张伟,表示:“请你调一个我从来没有听过的音色,谢谢”,戏剧性的一幕引发了观众的期待。此外,该选手4日发长博称,自己确实不欣赏大张伟,他的作品存在“借鉴”和“没有自己”的问题,引起热议。不过大张伟在第一期节目中的表现展现了其专业性的一面,扭转了不少观众的印象。

其实早在《即刻电音》启动项目阶段,就引来了不少电子音乐爱好者的批判,其中最主流的观点是认为电音的表现形式与其他音乐类型不一样,无法通过一般的唱跳表演形式就能全面的展现给观众。而第一期节目播出后,专业性不足、#土嗨电音怎么了#的热搜、剪辑、三个视频版本等问题都引起了一番争议。

事实上,小众文化与综艺节目的结合就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更大范围的讨论,随着《即刻电音》的播出,目前,微博#即刻电音#超话阅读已经有4.7亿,讨论有274.7万,确实让更多的观众加入到对于电子音乐的探讨中,有网友表示,小时候只听过大街放的土嗨,有一点反感,但是看完这个节目真的很喜欢了。

此前,国内综艺市场已成功将民谣、嘻哈说唱、机甲等小众文化从综艺融合中“破土而出”,而后续还有多档电音综艺陆续推出。可以预想,随着一系列电音综艺的播出,未来,新的一批电音制作人将被推至聚光灯下,电子音乐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不过,电子音乐要想走向世界,首先应该做好本土化,拥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才能够得到世界的认可,而目前,电子音乐的本土化仍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单一印象到多元化探讨

电子音乐(简称电音),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指通过电子乐器及电子音乐技术制作的音乐,包括了无数子风格,拥有极强的创新力,是世界上衍生变化最密切的乐种之一。

国外电音媒体归纳的电音流派

细数电子音乐在国内的发展,86版的《西游记》配乐开创了电子音乐和民乐及管弦乐队结合的先河;八十年代中后期,在世界潮流音乐的影响下,一批先进的音乐人开始尝试在作品中加入电音元素;1994年,“野人的士高(Savege Disco)”磁带专辑传遍大陆;与此同时,歌舞厅开始蓬勃发展,流行乐坛女歌手孙悦通过一系列电音舞曲成为当时的电音女王。2000年,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大批本土音乐人、DJ将电音细分为慢摇、嗨曲、混音、劲爆DJ舞曲等;2007年后,王绎龙凭借一首《摇啊摇》夺取了“中国顶级电子音乐制作人”的称号。

国内很长一段时间里,大众对电音的认知大多数都是夜店酒吧的嗨曲,而EDM(电子舞曲)最初只是House Music(浩室音乐)里的子风格,是电音里很小的一部分。

张艺兴表示,“不是原声乐器发出来的声音制作的音乐,都可以统称为电子音乐”。大张伟说,“电子音乐就是派对音乐,能让所有人头发丝到脚后跟,都能一块跟着动起来的”。这些表述虽然并不十分精确,但已将电子音乐从单一的EDM字眼中解放出来,让观众看到一个更加宽泛多元化的电子音乐。

第一期节目中,节目组对选手表演的音乐类别、使用的效果器、节奏鼓点等专业术语都用字幕标注了出来。相较于嘻哈音乐,电子音乐对歌词、人声的依赖性很小,对技术、律动的要求更高,对专业性的要求也更高,很多不了解专业知识的观众只是听个热闹。

节目通过“原创领军”、“野路子”、“怪咖”三个态度关键词,让选手自己选择分组,虽然这样的赛制放大了主理人挑选的主观性,但是主理人差异化的态度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多元化探讨。有豆瓣网友表示,主理人和制作人多少都有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这样的态度和观点不一定正确,但是态度的出现往往意味着独立思考的开始,自我意识的确立。

张艺兴和Panta.Q探讨了”好的音乐走出国门还是带向世界”的问题;大张伟以“野路子”的标签挑选选手,询问制作人“你自己是谁”的问题也带给了部分观众对于电子音乐更深层次的思考。

从 “嗨曲” ”国际化“ 到”中国风“

电子音乐起源于和工业文明息息相关的现代西方,大众审美对于后工业革命的美感有着比较深厚的理解。而音乐扎根于地域的文化土壤,不同的国情,盛行不同的音乐风格。自由主义的美国人更偏向于hop、Trap、Brostep,严谨绅士的英国人更偏向于Dance-pop、UK Bass。

与工业时代盛行的西方社会相比,国内的工业时代相对短暂,并没有十分适合原生态电子音乐发展的土壤,早些年电子音乐在大众的印象里似乎都离不开夜店和蹦迪,电子音乐在国内一直未能找到与主流文化的对接点。

一方面是违背了电音复杂制作方式的夜店蹦迪“嗨曲”,一方面是近年来,国内各大音乐节为了吸引更多的raver,首选一线国际百大DJ的国际化道路,这样的模式并不能真正地推动国内电子音乐的长远发展,而中国风元素或许是电音本土化融合最有效的方式。

乾元资本创始合伙人王晨宇在接受鲸准研究院采访时层表示,单纯引进来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国情,某些时候也不具备发展的土壤,这就要求我们进行一些本土化的改良,植入一些中国风的元素在其中,让受众群体感受到原来电音可以与我国的文化相结合,产生一些不一样的内涵,使大众的接受和认同程度得到提高。而且,本土化之后更利于对外的反向传播,中国风的电音植入也会让西方觉得充满新鲜感,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节目中,Panta.Q并没有模仿欧美日韩的歌词创作手法和唱腔,而是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娓娓道来《熊猫人》,正如Panta.Q所言的“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写好每一首歌”;Anti-General与谢帝合作的《形意》,源于中华武术中的形意拳,而编曲上也大量地使用了中国的传统乐器。

此外,Dirty Class在《东邪西毒》中加入了山歌和民间大鼓的中国风元素,获得了张艺兴的推荐后,后台观战的尚雯婕却表示,其山歌是完全硬加上去的东西,是败笔,大张伟则持有相反的看法。

而节目中大张伟询问选手“你自己是谁”的问题,很多选手却无法回答。正如大张伟所言,“我们不应该变成一个假老外。你要把音乐做得像老外,那个是努力就能做到的。但要做出自己,那是需要才华的”,这才是电子音乐要想走出国门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此前,美国的说唱团体(Wu Tang)也有从中国功夫中吸取音乐灵感,中国风元素为电子音乐在国内的进一步本土化带来了更多可能性,而目前,电子音乐中中国风元素的融合仍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小众到大众化

在综艺平台的助力下,曾经小众的嘻哈说唱、街舞、民谣等文化形式,都有了最大程度接触大众的机会。知乎上曾有#电音如何才能得到大众认可?#的话题,有人答到,只需要一档综艺就够了。

此后,芒果TV的《电音骑士》、爱奇艺的《超音觉醒》、SMG的电音 IP《魔音中国》也将陆续推出。知名视频平台在综艺上的布局往往能轻易左右观众的喜好,多家平台不约而同的共同布局,就很可能会决定流行趋势了,多档电音综艺加上剧情式的剪辑风格,可以预想,电音文化将得到裂变式的传播。

除视频网站外,各家音乐平台也开始布局电音领域。早在今年1月底,腾讯音乐与索尼音乐一同成立电音厂牌Liquid State,厂牌定位于发掘培养电音人才,推动电音原创内容的发展,聘请李宇春、谢霆锋、Bigbang胜利为地区大使。网易也于今年10月份宣布电音品牌“放刺 FEVER”正式上线,与国外顶尖电音制作学院 Point Blank 共建了电音学院,发展沉浸式的电音体验剧场、VR DJ 游戏等多元化相关产业内容。从线上到线下,种种迹象表明,小众的电子音乐在资本紧锣密鼓的布局下即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电子音乐在国内历经30多年的蛰伏,”揠苗”式的助长一方面可能会将正处在初期阶段的电子音乐带偏,但另一方面,也为电子音乐提供了更多的资本支持和受众基础。

信息时代的今天,“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总是在自由转变着,而小众文化以大众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争议,如近期播出的《声入人心》,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了美声之美,但也被不少专业人士吐槽拉低了美声的水准。

商业化推动下的电子音乐走向大众的趋势难以避免,泛电音受众也是推动电子音乐稳健发展的重要群体,不过,从弹幕、微博、豆瓣的反馈来看,第一期节目,网上有很多吐槽的声音,主要集中在节目的专业性、导师的实力、选手的音乐、混乱的剪辑上等,这也是《即刻电音》的不足之处。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现阶段,中国电音要想走向国际化还是很难的,而要想走向世界,得先做好“自己”,才能够杀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