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不是变老,而是学会“自己不欺负自己”

前段时间岳云鹏吐槽机场面太贵的微博在网上流传。起因是他在机场某餐厅看到一碗酱油面竟然售价88元,惊愕之余他也想到了原因:

“机场房租一定很贵吧!”



但他却遭到网友的痛骂:“嫌贵别吃”,“吃饱了撑的”。甚至面馆老板也直接回怼他:“和你们艺人这么贵的出场费相比,我一碗面卖88块又怎么了?”

我不知道他会不会感到委屈,但他在某节目中曾坦言自己未成名之前在一家餐厅当服务员,因为算错账而被客人侮辱,哪怕自己为对方免单、道歉、好话说尽也不能求得对方的原谅。情动之处他忍不住用纸巾捂住了眼睛。那个时候,他一定是委屈的吧?



委屈的具体感受是什么?

朋友琳琳被一件事情所困挠:她有个同事小C总是跟她诉苦,她好心去安慰小C,到头来却变成了小C的“情绪垃圾桶”,这让她感到很委屈。



但是小C的确不容易,最近一件让人感到委屈的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单位领导在开完晨会后问了一句:“大家对于工作时间安排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小C说:“我的工作后续需要别的部门协助,但别的部门同事都只顾着自己……”

领导大手一挥:“行了,别说了!”然后转头又问其他人:“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其他人表示无异议,于是散会。

事后小C又去找琳琳,说领导多么多么不近人情。琳琳听得很烦躁,更多的却是委屈,心想领导不近人情跟我有什么关系,凭什么我要承受这些?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委屈,但对有些人来说,委屈的感受可能更强烈一点,委屈的次数也会更多一点。

委屈的字面解释为:受到不应有的不好的待遇,从而感到难过。它并不是一种基本情绪,而是诸如痛苦、悲伤、愤怒等的综合。



当一个人受委屈的时候,TA会认为这个世界不公平,我本不应该这样被对待;对我不公的那个人我好恨他,我特别希望有一个方式可以让他认识到他的错误,或为此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我不想或不敢跟他正面冲突。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存在即合理。某个存在自有它如此存在的理由,虽然这个存在不代表就是绝对正确的。



为什么受委屈的总是你

不妨来讨论一下,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感到自己受了委屈。

1、委屈是一种主观感受,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也许有不同的感受。

我有个来访者,她说她老公非常“冷”,不苟言笑,还经常由一件事扯到不相干的另一件事。比如她说:“你发那么大脾气干嘛?”他会说:“我这边着急走呢,你那边没完没了地问,我得挣钱去啊,房子该交贷款了,你去交吗?”

每当这种时候,她就会感觉他是高高在上的样子,而自己没能耐、只能呆在家里做些家务活,还被他看成是理所当然的。她觉得很委屈,同时心里像堵了块石头。

这缘于她父母经常向她灌输的一个观念:你婆婆家里条件好,咱们不如人家,你嫁过去是会受气的!她也就认同了父母的说法,多年来她把自己放在卑微、受气的位置上,对方一旦态度不好,她自然就联想到对方是高高在上的,自己只配受委屈。

说白了,是她心里有“伤”,即她讨厌被瞧不起,当别人不小心碰到了她的“伤处”,她就感觉很疼。如果换一个在这方面没有伤的女人,听到她老公说那样的话,她也许会这样反应:“噢,是我拖你后腿了,你赶紧去吧回来咱们再聊!”要么是这样:“你再着急也不能跟我发脾气,否则下次有你好看!”



你瞧,同样的话会引出不同的反应,看你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言行的哪个点上。有时你感受到的委屈,只是自己伤痛的外化。

2、有一个心理学术语叫做“投射性认同”,即:你诱导别人以不公的方式对待你。

上文提到的琳琳的同事小C,在晨会时被领导当众奚落,她觉得委屈从而向琳琳诉苦称“领导不近人情”。事后琳琳通过领导助理得知,领导“不近人情”是因为当他问大家对于时间安排有何异议时,小C并没有“按要求答题”,而是说起了自己的难处——别的部门同事不配合自己。由于时间紧迫,领导只好打断她,以致她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



这让我想到另一个来访者,她承认自己不分场合地“话多”,也常因此将身边的人激怒。别人越是制止她“别说了”,她越是担心别人没有听懂自己的意思而一遍遍重复,她也因此一次次遭受别人的厌恶和白眼。过后她常常委屈地掉眼泪。

她对自己的心理模式有多无意识,她的处境就多么令人同情。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她个性中的依赖,再就是父母从不给她确定感,比如她提一个要求或问一个问题,父母充耳不闻,她就很害怕,不知道父母答不答应以及他们有什么意见。她为确保自己是安全的,就用重复的方式去求得他人的回应,大有一种“你不回应(其实是她自己的不确定)我就一直说”的架势。



很多时候他人如何对待我们,是我们诱使的。即我们投射,他人认同。我们投射的是自己不接受的那个层面,他人在认同中会感到被利用和操纵,然后他人的情绪就发动了。受情绪的控制,他人自然不会公平友好地对待我们。

3、没有边界,不能保护自己。

每个人都是有心理边界的,能清楚意识到自己边界的人,会生活得很舒服。但有另一些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被很好地尊重过,他们就会认为,不被尊重才是常态。



什么是尊重呢?就是你的东西我不动,你不想说的话我不问,你不想做的事我不干涉。它承认一个人是独立存在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去侵入的这样一个心理空间的存在。尊重也是后天习得的,没有人教过你,你就不会尊重自己,也不会尊重他人,这就相当于说,你对自己的心理边界没有清晰的意识。

人的边界不同,有的范围大,有的范围小;有的生硬,有的柔软。无论它是什么特质,只要你有意识就好。怕就怕,你对它很茫然,当别人手脚伸得太长、已经越过你的边界了,你只是感觉不舒服,却不能明确表达出来。这个时候你只能愤怒或委屈,一如我的朋友琳琳对小C无限制倾诉行为的反感。



假如你有清晰的边界意识,就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你会对待你不公的人说“请你停止”,或“我不允许你这样对我”。那么对方就能意识到他自己的错误,及时在你的边界前停下脚步。

想拥有清晰的边界意识,首先需要观察、了解自己内心的实际需求。青音姐的全新节目《青音夜谈》就希望能在每晚陪伴你的同时,学会更好地与自己相处。点击此处了解《青音夜谈》是一档什么样的节目



是时候让自己从委屈中走出来了

1、正向看问题,走出“受害者”陷阱。

常话说,有什么样的深层信念,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事情。我们没必要认为自己很可怜很痛苦,我们也没有那么重要,以致旁人故意跟我们过不去。



遇事多体会积极的一面,想想自己已经拥有了什么,又从“不好”的事件中收获了什么。只要不把自己当成“受害者”,我们就有机会感受到不曾留意过的正能量。

2、带着善意与人沟通。

善意并不是讨好,不是你觉得对方喜欢听什么就顺着他去说。“善意”是不带攻击性地把事情搞明白,重在“具体”。比如对方说:“你这件事做得不应该。”你可以问:“你觉得哪里做得不好,能说具体一点吗?”或者:“我应该怎么做才好呢?”如果对方不能回答,那么他可能也不清楚怎么做才算好,你也就没必要认定自己做错了。



如果对方说得条理清楚,你便有了机会去思考并学习他的处事能力了,这对你来说未必不是成长。

3、及时内省。

这一点最重要。受了委屈要及时内省,搞明白是沟通不畅所致,还是因为自己太敏感、太脆弱,本来对方没有那个意思,自己却觉得对方是故意针对自己。也许对于意识化程度不那么高的人来说,做到这点有些困难,那么你可以求得专业人员的帮助。



综上,对于经常遭受委屈的人来说,小部分是由外界环境或他人造成的,这点也比较好解决,良好沟通,然后努力去做就好。大部分的委屈都缘于对自己的不了解,缘于很多心理内容都存在于潜意识中,而没有机会“浮出水面”;再者意识和潜意识往往是相反的,你越是注重什么,内在越缺乏什么,我们也就不能看清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模样。

所以,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一如《丝绸之路》这本书里讲过的一句话:“这世上没有大人,只有假装已经长大的孩子;或者已经长大、但无法完全相信这一事实的孩子。”也正是因为没有长大,才总是主观体验到不美好的感受。



如果我们知道,成长的终极是对现实生活的游刃有余感,我们一定会不负生命的期望,一直努力行走在变得更成熟的路上。愿我们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