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其实早就在我们孩子的身边……

自从1981年世界第一例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被发现至今,

已经过去30年了。

艾滋病,其实早就在我们孩子的身边

这是西北地区某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公布的该省累计感染HIV(艾滋病毒)人数前15所高校名单。

出现在名单中的大学,既有985名校,也有民办高校

“感染基数虽小,但增长速度特别显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疾控)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吴尊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1年起,青年学生艾滋病新发感染数以每年约30%的幅度增长,2014年的增幅更是接近60%!

前段时间,上海部分高校新增的“艾滋病检测包”自动售卖机,在上架当天就引起了学生们的疯狂抢购

其中,上海*济大学“表现抢眼”,不出6小时,全部卖光。

而检测结果也非常不乐观,多名学生被检测出HIV呈阳性。染病比例之高,让人不禁反思,现在的大学生究竟怎么了

正如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2011年到2015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且65%的学生感染发生在18~22岁的大学期间

这些还只是有记录的数据。没被发现的、未登记的,还有更多,可谓是触目惊心。如此发展下去,后果可谓不可想象!

性教育缺失+压抑的高中=大学的放纵

性教育在中国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不论家庭,还是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对于性话题及性行为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大学生的性观念、性心理、性行为虽然趋于开放化,可是对于性病知识的缺乏及预防能力却令人堪忧。性知识的缺乏,加上突然到来的自由,让不安全的性行为在高校校园里如脱缰的野马。

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是青年学生群体艾滋病疫情的一大特点。”原国家卫计委表示,从2008年到2014年,青年学生中新报艾滋病感染数从482例上升到2552例,其中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的比例由58.5%飙升至81.6%。

在华东某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工作人员登记了一名大学生的个人信息:男,19岁,第一次检测……对华东某985高校学生刘明(化名)来说,这一年是他人生的分水岭:藏在他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被发现了。

这种可怕的病毒什么时候进入了刘明的体内?他很轻易就想了起来,那是大一下学期末。期末考试前的压力,让他和几个好友在周末去通宵网吧放松了一下,凌晨又到KTV,3罐啤酒下肚,迷离灯光下,他和一位刚认识的同性纠缠在了一起...而那天距离他结束高考,整整一年。

高考时,刘明曾是父母乃至学校的骄傲。他是高中母校当年考进985大学10名考生中的一个,成绩623分。学校光荣榜里,他的照片依然在激励着学弟学妹,但现在的他却不得不作为AIDS(艾滋病)患者休学治疗。

高校学生艾滋病发病速度的高速增长,还有以及学校附近小旅馆和无痛人流泛滥,都和孩子的性教育程度不够、不懂自我保护、对危险了解不足有很大关系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他儿子18岁生日时,送给他两件礼物:

第一件,一辆奥迪A6;

第二件,一盒避孕套。

因为他知道,读童话的孩子们,总有一天会长大,会面对这些问题。他得告诉自己的儿子要“安全出入”。

同样,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没有办法完全避免孩子将来可以遭遇的风险,但至少可以让他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

01坦诚地和孩子沟通恋爱,性,怀孕和疾病

让孩子在合适的时候,用科学的眼光去了解自己的身体,生命产生的过程,坦诚的让孩子了解性知识,是让孩子拥有自我保护能力的最佳选择。欲说还休,遮遮掩掩,神神秘秘,只能让孩子更加好奇而充满诱惑,做出错误的选择。

青春期的时间段在10~19岁,但从8岁起就应进入准备期,此间,父母要留意孩子青春期的变化。青春期有三个指征:生理变化、体貌变化、性感情的产生。最后一个指征常被忽视,却非常重要。因为多数孩子的困惑发生在情感层面,如果情感层面上性的困惑得不到疏导,性的压力得不到解脱,偷尝禁果,不安全的性行为就极易发生。

我们可以坦然的告诉孩子,遇到心动的异性和冲动很正常,但是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婚前性行为可能会让你受到伤害,比如意外怀孕,比如感染疾病。如果实在控制不住自己,那么一定要使用避孕套,这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你。如果实在不幸婚前怀孕了或者生病了,一定要告诉家人,家永远是你的港湾。

这些坦然的沟通和父母发自内心的爱,会让孩子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就算是有了最坏的结果,至少孩子还有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不至于自己默默承受痛苦。

02男孩也不是那么安全

过去我们一直觉得,女孩子更容易成为性侵犯的对象,可是我们忽略了,男孩子也有同样的风险!

曾经有一个15岁的男孩子,被一名中年大叔强暴而感染了HIV,同时感染了梅毒和其他疾病。患病后的男孩变得沉默寡言,他们的家庭也因此走向破碎。

无论是性教育也好,还是自我保护也好,不应该区别对待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谈艾色变,我们以为艾滋病是绝症,患上了就等于宣判了死刑。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艾滋病人在得病后选择疯狂报复,想要拉更多人陪葬的原因。

其实,才发现我们之前对于艾滋病的认知,有许多都是盲目的。

首先,已知艾滋病传播途径只有3种: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艾滋病还有其他传播途径。

正常生活、工作、娱乐、运动等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和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会感染,接触病人的汗液也不会感染

其次,不同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潜伏期不同,有的短至几个月,有的长至数十年。这期间坚持有效治疗,可以延缓发病时间

,甚至让感染者达到正常人的寿命。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事前预防,事后阻断的意识

事前预防:未感染的高危人群可以使用药物进行事前预防。Truvada是一种蓝色小药丸,它是HIV暴露前预防药物。每天坚持服用能使被感染的可能性降低。

事后阻断:一旦发现自己发生了高危行为,或被恶意传播HIV病毒,可以在72小时内通过服用阻断药物(2小时内服用效果最好)来防止HIV病毒在体内扩散。72小时内正确服用阻断药物,艾滋病阻断失败的几率大概为5/1000左右。

最后,洁身自好,婚前检查,产前检查,非常重要。

多一个性伴侣,就多一份危险。

多一次危险行为,就多一点感染艾滋病的几率

一定记得要使用安全套,这是有效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并不是同性之间、老年人之间就不需要安全套,它不止是用来避孕,更是阻断疾病的有效措施。

但并不是所有带套性行为,都百分百安全(比如病人恶意破坏安全套)。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洁身自好,用心识人。

希望各位家长能提早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自己也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暴露,注意个人卫生,为自己、为家人、为孩子负责。毕竟那些看起来遥远的危险,真的很有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欢迎转发,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让更多的孩子免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