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玉皇大帝每次宴會都吃龍肝,四海龍王為何不抗議?

raoyaoting





答:這個問題一點也不難理解。

我們先從《西遊記》裡的幾則故事說起。

一、話說唐僧師徒離了車遲國,到了通天河,在陳家莊投宿,發現陳家莊上上下下正在忙碌著、準備著童男童女給通天河河神食用。

二、唐僧來到比丘國,聽說該國國王要殺一千多個小兒取肝作藥引治病,一下子就流下了眼淚。豬八戒卻說:“他傷的是他的子民,與你何干!且來寬衣服睡覺,莫替古人耽憂。”

三、實際上,豬八戒和沙和尚都是有過吃人歷史的。豬八戒出家前,向觀音供述自己是“佔了山場,吃人度日”的;沙和尚在流沙河為妖時,“三二日間,出波濤尋一個行人食用”。

《西遊記》表面上寫神、寫仙、寫妖、寫魔、寫鬼,實際上還是寫人世。

象陳家莊用童男童女供奉給河神食用的情形,中國歷史上並不少見,著名的《西門豹治鄴》的故事就有這方面的記載。

象比丘國王聽信左道邪術以吃人肉來治療疾病的事例也屢見不鮮。

比如隋代的麻叔謀,其奉隋煬帝命開汴渠,在寧陵患病,專門蒸食小兒以治病;南宋寧宗嘉定年間的廣西欽州知州林千之專吃童男童女的肉以強筋健骨;明代萬曆高姓抽稅太監甚至生取童男童女腦髓和藥服用以重新長“勢”;清初順治朝安邑知縣鹿盡心吃小兒腦漿以治痿痺之疾,等等。

此外,還有大批量殺人吃人的,如隋末的朱粲,此人經常辦人肉大餐,讓部下捕獲大量婦女和兒童,蒸熟分配給士兵享用。

五胡十六國的前秦苻登、唐末黃巢、秦宗權、趙思綰也都有過把人肉當軍糧的罪惡歷史。

其中的趙思綰尤其愛吃人的肝,特別是美女的肝,他讓人把活的美女綁在木柱上,剖開肚子,割下肝臟,現炒現吃。

這裡有個問題,有人做過統計,趙思綰從作亂到暴死,一共吃了六十六副人肝。取這麼多人的肝,他一個人肯定完成不了,必定是有人幫捉人,有人幫綁人,有人幫動刀子,有人幫烹炒……

說了這麼多,回到問題的本身——玉皇大帝每次宴會都吃龍肝,四海龍王為何不抗議?

那麼,趙思綰吃人肝,其他人為什麼不抗議,而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同類被吃掉?

二者的道理是一樣的。

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批判吃人的封建制度:“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可謂撕心裂肺、震耳發聵。

吳承恩在《西遊記》中漫不經心地寫玉皇大帝當著龍王的面吃龍肝,又何嘗不是在批判吃人的封建制度?


覃仕勇說史


龍王為什麼不抗議,因為玉帝吃的並非真正的龍。

為什麼說他吃的不是真正的龍。

我看前面好多人都在扯淡,其實西遊記早就告訴我們玉帝為什麼能天天吃龍肝了。



且看原:

三人都到馬邊,那馬跳將起來,口吐人言,厲聲高叫道:“師兄,你豈不知?我本是西海飛龍,因為犯了天條,觀音菩薩救了我,將我鋸了角,退了鱗,變作馬,馱師父往西天取經,將功折罪。我若過水撒尿,水中游魚,食了成龍;過山撒尿,山中草頭得味,變作靈芝,仙僮採去長壽。我怎肯在此塵俗之處輕拋卻也?”

西遊記明明白白的告訴了我們,純正龍族,如小白龍,可以直接用龍尿把凡間的魚變成龍。



還有呢

長老四眾,俱各叩頭謝恩。馬亦謝恩訖,仍命揭諦引了馬下靈山後崖化龍池邊,將馬推入池中。

須臾間,那馬打個展身,即退了毛皮,換了頭角,渾身上長起金鱗,腮頷下生出銀鬚,一身瑞氣,四爪祥雲,飛出化龍池,盤繞在山門裡擎天華表柱上,諸佛讚揚如來的大法。

西天化龍池也可以直接把凡俗動物變成龍。

所以說西遊記中的龍肝並不難得,吃龍也並非要殺水裡的龍族,只要按照特定的辦法,把其他動物變成龍就可以了。西天化龍池,小白龍的尿都可以做到,那麼玉帝能吃到龍肝也就不足為奇了。


夢落楚塵


在《西遊記》中,不僅僅是玉皇大帝宴會才吃龍肝,連佛祖座前的大鵬鳥每日都要以龍為食,一天要吃一條大龍,五白條小龍。但如此“草菅龍命”並沒有引發龍族的反抗。為什麼?

首先,龍在《西遊記》中的地位真的很低下。基本職業多是布雨,偶爾被訓為交通工具,比如牛魔王的避水金睛獸就是龍族的一個分支。而龍的布雨詳細到雨量、時間、地點都需要玉帝批准。比如涇河龍王因為不服袁守城的未卜先知,私下改了降雨的時間點數,便被斬首了。



你若說涇河龍王官不夠大,那四海龍王夠大吧?東海龍王三太子跟哪吒打架,莫名其妙被打死了,還抽人家的龍筋做腰帶。四海龍王聯名揍請玉帝討回公道,結果哪吒是斷臂剖腹,剜腸剔骨了。說是龍王被感動不與追究,其實不過是自認倒黴了。後來哪吒還不是神靈活現的?而那倒黴的三太子只見一條做成腰帶的龍筋。

西海龍王三太子也是(又是三太子,作者跟三有不解之緣吧?),不小心燒了玉帝賞賜的明珠,連老爹都怕禍及自己,一本奏摺參了上去,三太子就要被斬首。好在觀音求情,不過也是貶為人類的坐騎。想想八戒一隻豬犯了調戲仙娥罪都不至於這麼慘。

可知龍在《西遊記》中的地位多麼弱勢。連自己的骨肉都不能保護,想為它龍申張正義談何容易?

其次、龍的產量很高,而且易產。無需擔憂其滅絕。

有一回孫悟空配藥醫治民間皇帝,需要用及馬尿。八戒去取卻等半天取不來,八戒找到孫悟空:“哥啊!別去醫什麼皇帝了,先醫這馬吧。半天也不出一滴尿,想來都幹了吧?”。三徒弟到了馬前看個究竟。結果那馬跳將起來:

師兄,你豈不知?我本是西海飛龍,因為犯了天條,觀音菩薩救了我……我若過水撒尿,水中游魚食了成龍;若過山撒尿,山中草頭得味,變做靈芝。仙童採去長壽,我豈肯在此塵俗之處輕拋怯也?

多傲嬌的話,想吃本白龍的尿?沒門!



所以很多水中游龍可能是小魚吃了龍尿變的,這樣就不存在有血緣方面的糾葛。

而我們也可以猜測,也許玉帝正是用此種方法養殖食用龍,就像我們現在養豬一樣。只要給魚吃了龍尿,又是一條龍。這樣一來,龍王操什麼心?

再次、可能也是腦洞大開的一個,玉帝吃的龍肝不一定是龍的內臟。而是一個稱呼。比如我們吃的鳳爪,不是鳳凰的爪子;老婆餅裡面沒有老婆;羅漢果跟羅漢沒半毛錢的關係。龍肝,也許是一種形似龍壯的食物而已。說不準類似小編在吃的辣條……



所以,綜上所述,龍王不會抗議玉帝吃龍肝。


微影悼紅


經典西遊,曉聞解讀。優質原創,敬請關注。

“桌上有龍肝和鳳髓,熊掌與猩唇。”這是孫悟空大鬧蟠桃盛會時的景象,在玉帝宴請群仙的餐桌上顯然擺著龍肝鳳髓,那麼,四海龍王為何不抗議?

一、龍的地位很低。龍,作為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在《西遊記》中,地位卻很低。東海龍王見了藝成歸來、沒有名聲的孫悟空還得客客氣氣,尊稱一聲“上仙”,好吃好喝地招待著,還儘量滿足他的要求。在被悟空敲詐勒索之後,只能忍氣吞聲,上告天庭。涇河龍王和一介凡人打賭,竟然輸得一敗塗地。他為了贏得賭局,私自篡改玉帝旨意,剋扣了雨時和雨量。結果違犯了天條,被魏徵一刀斬頭。由此可見,龍王在玉帝的眼中,地位很低。

二、龍的親情很淡。西遊世界,神仙吃龍,跟妖怪吃人是一樣的道理,屬於弱肉強食,體現的是自然法則。在修仙得道的世界裡,親情變得越來越淡泊,利益變得越來越重要。神仙之間,資源最重要,壽命最寶貴。父子之間,兄弟之間,種族之間,爭奪的就是修煉資源。自己強大,才是王道。所以,所有神仙包括龍王在內,對親情都看得很淡。比如玉龍三太子,居然被自己的親生父親告上天庭,差點被一刀斬頭。要是他死了,他的龍肝立馬就會被端上了餐桌,成為神仙口中的食糧。



三、龍的數量很多。龍生九子,而且生性好淫,所以繁殖起來,數量特別驚人。現實很殘酷,再加上龍的身份卑微,如果不能成仙,立刻就會淪為別人口中的食物。其實,龍如同天庭圈養的生物一樣,任人宰割,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只有成了仙,擁有正式編制,才能像四海龍王一樣脫離苦海。玉龍三太子皈依佛門,化成白龍馬,給唐僧做腳力。他長途跋涉,歷盡千辛萬苦,最後才修成正果,被如來封為八部天龍馬。他在化龍池化成真龍,位列仙班,改寫了自己的命運。

因此,玉帝安排眾仙吃龍肝鳳髓,四海龍王沒權抗議,也不敢抗議。要是一著不慎,恐怕下一個被吃的就是自己了,他們是敢怒不敢言啊!

品讀西遊,打造經典。曉聞出品,必屬精品。


曉聞看西遊


(蝸牛看西遊第175期)

在往期文章中,蝸牛多次寫過關於龍的文章,但大家還有很多問題。

比如,四海龍王為何都姓敖?他們之間是不是親兄弟?玉帝為何會放心把佔三界地圖三分之一的海域交給龍氏家族管理,卻又將把他們子孫端上餐桌?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在西遊世界中地位為何那麼低?

對此,有人說,這是老吳為了貶低皇帝家族,故意把龍的地位寫低;也有人說,龍族掌管著四海,玉帝不敢讓他們做大,所以故意打壓著他們。

但這些解釋,都有說不通的地方,或不能全面打消所有人的疑惑。

本期,蝸牛再作一篇解讀帖,供大家參考,當然,也歡迎繼續提出不同看法。

在原著第三回,孫悟空到東海龍王處尋得金箍棒,仍賴著不走,吵嚷著要龍王送一套好西裝。龍王說,兵器有幾件,但西裝沒有。孫悟空說,如沒有,那就試試這棒的厲害!

東海龍王一下慌了,趕緊道:“上仙,切莫動手,切莫動手!待我看舍弟處可有,當送一副。”

孫悟空道:“令弟何在?”龍王道:“舍弟乃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是也。”

從這一段中,我們可看出,四海龍王的確是兄弟,而且都姓敖

既然四海龍王這麼牛叉,那他們的子孫為何又成為玉帝餐桌上一道菜呢?

在原著第八回,如來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玉帝安排安天大會給他慶功,原文如下——

(玉帝)請如來高座七寶靈臺,調設各班坐位,安排龍肝鳳髓,玉液蟠桃。

對原文中的龍肝鳳髓,爭議很大。有人認為,這只是一個比喻,表示桌上的菜很高級。但也有人認為,龍肝鳳髓在現代的確是比喻,但在那時卻是實指龍的肝鳳的肉。

甚至有人指出,佛祖吃一條龍算啥?在《妙法蓮華經》中有記載,迦樓羅是護持佛的天龍八部之一,有種種莊嚴寶象,金身,頭生如意珠,鳴聲悲苦,每天吞食一條大龍和五百條小龍。

後來有人將迦樓羅譯成了大鵬鳥。

大鵬每天要吃這麼多龍,龍族面臨著滅亡的危險,於是龍王帶著龍子龍孫找到如來佛祖,佛祖賜給了龍王一件舊袈裟,說:“你拿回去之後,把這件袈裟拆了,分給你的龍子龍孫,每條龍分一縷袈裟線,系在龍角上,這樣大鵬就不能吃你們了。”

看看,龍族混得有多慘!

在西遊中,龍族完全就是一個高級打工仔,連命運都不能自己掌握。

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卻是一個高貴的生物,皇帝雖然自稱天子,但穿的是龍袍,生的是龍種,坐的是龍椅……老百姓雖然不敢以龍的標籤來稱自己的衣服身體,但也自稱是龍的傳人。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答案揭曉:此龍非彼龍!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是真龍,是神物,它更多以圖騰形式存在,而非是體制中人,更不是海域的管理者,所以,古代皇帝才以真龍自居。如果龍王僅是一個低級別的打工仔,自我感覺牛逼的皇帝們,怎麼會以它來貶低自己呢?(別忘了,他們可是天的兒子!)

《西遊記》中的龍,其實是佛教中的龍

,也就是從古印度那邊引進來的蛇的別稱。古印度崇拜蛇,將蛇神化稱為“那迦”,翻譯成中文,就是大蛇,現在印度的畫像雕塑還隨時能看到這些神蛇的造型。

“那迦”被佛教吸收,並在佛經典故中擔任重要角色。白龍馬後來變為八部天龍,天龍其實還是指的是一種大蛇。

隨著佛教進入中國,“那迦”這個詞也開始出現在中國人的口中,但中國人是不喜歡蛇的,所以自然不可能將它翻譯成大蛇,那就很不威嚴了,所以改為“龍王”。

季羨林在《裡面的印度成分》中說:

“《西遊記》裡也講到東海龍王。同孫悟空只是文鬥,沒有武鬥。龍王這東西本身就不是國貨。葉公好龍的龍,同以後神話傳說中的龍、龍女或龍王,完全是兩碼事。後者來源於印度,梵文Naga,意思就是蛇,所說龍王者實際就是蛇王。”

既然是蛇,那麼在吳承恩的小說裡,肯定就沒有多高的地位,被端上玉帝和如來的餐桌,則非常正常。

那個大胃王迦樓羅,其實吃的也是蛇。如果吃中國的龍,不要說每天吃501條,就是吃一條,都有可能被國人揍死!

那麼龍王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同樣也是中國化的產物。

在《妙法蓮華經》裡的記載是:“龍王有八,一難陀龍王,二跋難陀龍王,三沙迦羅龍王,四和修吉龍王,五德義迦龍王,六阿那婆達多龍王,七摩那時龍王,八伏缽羅龍王。”

在《華嚴經》中記載了“十大龍王”分別是:“一毗樓博義龍王,二婆竭羅龍王,三雲音妙幢龍王,四焰口海光龍王,五普高雲幢龍王,六德義迦龍王,七無邊步龍王,八清淨色龍王,九普運大聲龍王,十無熱腦龍王。”

可是,看他們的名字,都不姓敖。

什麼時候他們開始統一姓敖呢?有人說,是明初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滄海》首提。這部雜劇是八仙過海故事的源頭之一,裡面出現了四海龍王,並分別有了名和姓:東海龍王叫做敖廣;西海龍王叫做敖欽;南海龍王叫做敖閏;北海龍王叫做敖順。

他們的名字,與西遊記中的名字卻不相同。不過這很正常,不僅這兩部作品名字不相同,就是在《西遊記》這本書中,同一個龍王的名字前後也是不統一的,有興趣的朋友可翻來對照一下。

為什麼印度的八部天龍、十部龍王,到了中國變成四海龍王呢?道理很簡單,中國人稱全世界就稱四海,從未稱八海,四海龍王,就代表鎮守四方了。

為何都叫一個名字呢?其實也是一個習慣,就像現在,我們統一把外國人叫老外一樣。

在翻譯俄羅斯人名字時,總有什麼“斯基”“諾夫”,翻譯日本名字時,總有什麼“山本”“太郎”一樣的道理,所以有人開玩笑說,俄羅斯總是司機太多,日本總是狼太多。

我們不能把名字中有“斯基”“太郎”的就當成親兄弟,同樣,四海龍王姓敖,我們也不能當成親兄弟,頂多當成幹兄弟。

前往“蝸牛看西遊”公號,還可看到第164期文章《西遊最慘的龍不是涇河龍王而是她,鎖在塔心柱上三天才能吃一頓飯》


蝸牛看西遊


1

龍,在古典小說中存在感其實很低。


很多從天上下來渡劫或者鍍金的神仙,都喜歡拿龍來歷練一番。


比方說在《封神演義》中,陳塘關總兵李靖的兒子那吒,平白無故的就去人家龍宮鬧事,把龍王三太子抽筋扒皮。

在後世的影視劇中還把那吒的行為進行了一番美化,說龍王欺男霸女,所以小英雄哪吒看不過去了,為民除害才去大鬧水晶宮,殺了敖丙。


但是小說中,那吒可是一點正義感都沒有,他去東海洗澡,差點給人龍宮拆了,馴海夜叉出來看看情況,那吒張嘴就罵:你那畜生。


然後殺了夜叉。龍王三太子太子來了後,那吒怎麼說:我在此避暑洗澡,他來罵我,我打死他無妨。


打狗還得看主人那,何況打龍。三太子自然不幹,然後他老人家很霸氣的把龍王三太子也給殺了,抽出龍筋做了條皮帶。


在那吒這兒龍王好歹找回點場子,逼得他自殺。


但是到了《西遊記》中,哪位無父無母的孫悟空跑到龍宮要兵刃,要盔甲,一通大鬧。


龍王敢怒不敢言,後來還把自己龍宮的鎮宮之寶金箍棒讓猴子借走了。


後來龍王告到凌霄寶殿,玉帝咋處理的:


原來民間還有這等驚才絕豔的人物嗎,太白金星你去一趟花果山把孫悟空找來天宮當官吧。


至於龍王的定海神針,玉帝理都沒理,後來,龍王也就沒敢再提。


如果說那吒有背景,孫悟空有能力,龍王惹不起。


但是有的凡人學了點本事也敢招惹龍王,而且龍王照樣拿人家沒辦法,這就比較氣悶了。


這些凡人就是過海的八仙。


八仙最晚的是宋朝時才得道的,龍王在武王伐紂時就是龍王了,但是即使這樣依舊被欺負的一點脾氣沒有。


2


作為龍王中的頂級存在,四海龍王在神仙世界裡如此受氣,想想那些不如他們的龍王們就更加被神仙輕視了。


看西遊記我們知道,河裡有河龍王,井裡有井龍王。


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有龍王存在。


這些龍王不像四海龍王那樣修行千年,他們來歷各異,有的是從佛祖的化龍池裡化成的龍,有的是越過龍門的鯉魚變成的龍。


這些龍在仙界的地位更低,有門路的也許獲得一塊水府可以修煉,沒有能力的只能變成散修野龍。


神仙們想打打牙祭,想整條龍吃的時候,就會把目光描向這些無門無派的龍們。


神仙們聽說玉帝喜歡吃龍肝,去赴蟠桃宴的時候也許會做掉一條龍,抽了筋做條皮帶送給王母娘娘,剖出龍肝送給玉帝。


可憐那些越過龍門的鯉魚,以為自己越過了龍門就能翱翔九天自由的飛翔,但是也許剛越過龍門就有一位大羅金仙等在哪兒,笑眯眯的把金龍抓走了。


越過龍門前的鯉魚能做一盤紅燒鯉魚,越過了龍門無非被做成一盤紅燒金龍而已。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首先,

龍肝鳳髓

不一定就是“龍肝鳳髓”。

畢竟如來佛拜的佛母孔雀的母親,

就是鳳凰。挺難堪的,

如來佛如何下得了口。

那麼,龍肝鳳髓又是什麼呢?

《漢武洞冥記》

有龍肝瓜,長一尺,花紅葉素,生於冰谷。所謂冰谷素葉之瓜。仙人瑕丘仲採藥,得此瓜,食之,千歲不渴。

在《齊民要術》中也記載,

“土芝,瓜也;其子謂之□。瓜有龍肝、虎掌、羊□、……瓜屬也。”

此時的龍肝即是一種神瓜。

又有“伏龍肝”,可作湯藥。

又《紅樓夢》中提到,

古鼎新烹鳳髓香,那堪翠斝貯瓊漿。

其中,

鳳髓是

《宋茶名錄》中的一種名茶。

《西遊記》雲:

龍肝鳳髓曾偷吃,百味珍饈我竊嘗。

按其對偶來說,

龍肝鳳髓應該是食物名。

安天大會上有玉液蟠桃,紫芝瑤草,碧藕金丹,火棗交梨,各種珍果,卻是沒有茶和湯。

宴會之上沒有茶和湯羹,

吳承恩應該不會犯這個錯誤。

瓜果、茶酒、湯水,

是尋常宴席上的標配。

因而龍肝鳳髓可能是,

鳳髓茶、龍肝神瓜或伏龍肝湯,

金丹派南五祖之一,

的海南白玉蟾也提到,

隨身風雨幾清閒,不做人問撥底官。朝飲一壺朱鳳髓,暮餐八兩黑龍肝。

也許有人說,天庭不會有此凡物,但不要忘了吳承恩就是個凡人。雖說如此,也可以看恍惚下文的其他猜測。

其次,

龍肝鳳髓可能是隱喻。

吳承恩精通丹藥之學,

比如孫悟空豬八戒就被比喻為金公木母。而金公木母是相愛相殺相輔相成的兩味藥。鉛投於汞,若龍虎相搏,所以孫悟空和豬八戒才會見面就打架,從晚打到“天將曉”。

比如,

《西遊記》

金性剛強能克木, 心猿降得木龍歸。 ……性情並喜貞元聚, 同證西方話不違。

《悟真篇註疏》

龍木、虎金、性水、情火,謂之四象,會聚中官,歸功戊己而成丹也。…… 故曰: 二物會時情性合, 五行全處虎龍蟠。

《周易參同契注》

喻鉛汞得火交媾後,終成丹而喜也。

就比喻孫悟空和豬八戒的關係。

至於龍肝鳳髓,

《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

蓋以自己神水華池、金晶玉液、硃砂水銀、真鉛真汞、龍肝鳳髓、奼女嬰兒,修合煅煉之所成也。

其中,

華池神水,指舌下的津液,

玉液,指“腎真氣合心中神水”,

金晶,這麼說吧,

和小說中的“內丹”基本上是一類。

真鉛,是金公,是硃砂,是奼女,

真汞,是木母,是水銀,是嬰兒,

由此推之,

龍肝鳳髓也許是丹藥密語,

即汞與鉛,煉製金丹的原料。

其中,鳳髓是金鉛,

《稚川真人校證術》

產出南方赤鳳髓,號為金鉛。

那麼,對應地,真汞為木龍,

肝屬木,以“龍肝”喻汞。

木本生火,木反自火而有,如汞感鉛而結,即木龍也。

又,《圓嶠內篇》

後天鉛汞,所以小結丹。先天鉛汞,所以大還丹。

先天鉛汞合成金丹,

以鱗蟲之長龍,

和羽族之首鳳,

喻先天鉛汞,也是有可能的。

又,《高上玉皇本行集經》,

是謂嚼得龍肝鳳髓,脫茲俗質凡軀。

鳳髓若是食物,

應該是啜飲的吧?

顯然,龍肝鳳髓,

即代稱鉛汞所成的九轉大還丹。

如此一來,

安天大會上的“龍肝鳳髓,玉液蟠桃。”應該都是指同樣的延年益壽的產品。





然後,最有可能的是誇張描寫。

龍肝鳳髓,屬於八珍,

但只是一種誇張的說法。

《西遊記》 明確地提到,

桌上有龍肝和鳳髓,熊掌與猩唇。

《五雜俎》

龍肝鳳髓,豹胎麟脯, 世不可得,徒寓言耳。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也說過,

雖龍肝鳳髓,亦不甘味。

想必天上的神仙,

能吃到世上沒有的珍饈。

如果說龍肝鳳髓就是龍肝鳳髓,

那麼說明龍族鳳族地位不高,

終究是禽獸。

《西遊記》中,

龍鳳簡直就是爛大街。

一水有一龍王,除了四海龍王,基本上都是底層管理人員。而鳳凰們就總是唱唱歌,拉拉車,就像宮女一樣。


此外,龍王不一定就是龍,

龍有自然之龍,也有化生之龍。

比如,鯉魚躍龍門,

就是一種化生龍。

據考證佛教所謂的“龍王”,

其實是蛇。所以一些龍,

其實是蛇的地位底下。

《西遊記》

龍王雲:“陛下是真龍,臣是業龍。臣因犯了天條,該陛下賢臣人曹官魏徵處斬,故來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

但是別以為沒犯錯就沒事了。

在佛教中,龍似乎有原罪。

據《佛說海龍王經》記載,

“九十八億居家出家。違其禁戒皆生龍中。”

又按《大乘大方等日藏經》記載,

諸生因十種業因緣,

和三惡業而轉生成龍王。

這些化生的龍,

死於神之口,或許是種解脫。


恍兮惚兮5


玉皇大帝召集眾神仙開會,那宴席必須豐盛啊!龍肝鳳爪大蟠桃可不能少,否則太沒面子。可哪去抓那麼多龍呢?於是玉帝召來四海龍王,命他們必須提供龍子龍孫。這下龍王可犯了愁,那可是自己的親骨肉啊!可玉帝旨意又不能違背!難難難。

這時正好觀音跟前的龍女來探親,見父王愁眉不展。問明緣由後,略略沉思說道:父王不必犯難,我去求觀音菩薩,必能助你。

於是龍女回到南海,請菩薩幫忙。觀音菩薩心腸好,一聽這樣,沉思問道:龍兒,你父王是不是有一件寶物叫化龍池?龍女道:稟告菩薩,確實有此寶物,這是為獎勵有功的水族,玉帝頒發的,可每年只能用一次。菩薩笑道:嗯!我賜你玉露一滴,融入你父王血中,每到月圓讓你父滴一滴血,到化龍池即可。只要是血入池,可化龍無數,但此龍只能食用,別無它用。爾等好自為之。


心燈與人


龍作為華夏的圖騰,在民間地位相當高,是吉祥的象徵,可在西遊記這個神魔世界裡,為何卻成為了玉帝桌子上的一道菜呢?難道龍在西遊記中的地位真的這麼低? 首先龍在西遊記中的地位低嗎?低,但只是官職低,身份肯定不低,更加不可能淪落到成為別人桌子上的一道菜,玉帝這麼吃下去,龍族不反才怪,但是西遊記中的四海龍王,貌似看起來沒有反叛這個想法,既然這樣,那玉帝吃的龍肝難道是假的?還是這裡面隱藏什麼秘密? 想解釋這個問題,如果不把西遊記原著吃透,基本解不開,但小易作為西遊記的忠實粉絲,抱著對廣大粉絲們負責的心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直苦思冥想,終於有一天,靈機一動,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被小易給找到了。 想要解釋玉帝吃龍肝的秘密,我們必須要從白龍馬入手,因為這個秘密被他用自己身體親自給揭開,小白龍乃西海龍王三太子,擁有最高貴的龍族血統,但因為燒了掌上明珠,被自己父親告了忤逆,玉帝直接給小白龍判了死刑。 此事正好被正在尋找取經人的觀音碰見,於是菩薩大發慈悲,向玉帝求情,拯救了小白龍,並且把他變成一匹龍馬,給唐僧做一個腳力,就這樣小白龍就由龍變成了馬。 在西天取經成功時,靈山封佛,小白龍是被封了八部天龍,但此時的小白龍是一匹馬,怎麼也當不上天龍,唯一的辦法就是變回龍身,那他是怎麼變的呢?原文有過這麼一段記載: “馬亦謝恩訖,仍命揭諦引了馬下靈山後崖化龍池邊,將馬推入池中。須臾間,那馬打個展身,即退了毛皮,換了頭角,渾身上長起金鱗,腮頷下生出銀鬚,一身瑞氣,四爪祥雲,飛出化龍池 白龍馬之所以最後能變回龍身,是因為跳入了化龍池,出來之後就是龍。化龍池為何如此厲害?因為他的主要作用就是化龍,不管是什麼只要跳進去出來都是龍,現在能明白玉帝為何能吃龍肝了嗎? 小易認為,玉帝所吃的龍肝,其實並不是真的龍,全部都是通過其他物種,從化龍池化出來的“假龍”,小白龍用自己身體親自揭開了這秘密,也就是說,有化龍池在,玉帝只要放一條魚進去,都能吃到龍肝。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上傳併發布,百家號僅提供信息發佈平臺。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百度立場。未經作者許可,不得轉載。 舉報 白龍馬主題 637關注 關注 相關閱讀


aegisdd


我們中國人號稱是龍的傳人,而歷代帝王也都以龍為圖騰。但有趣的是在我們的民間故事和小說中,龍的地位是很低的。

哪吒還是幾歲小孩的時候,就敢把龍王太子打死抽筋,甚至把東海龍王堵在半道揍了一頓。

孫悟空就不用說了,出道就訛了四海龍王一套頂級裝備。以孫悟空剛出道,還沒有天庭認證的編制,屬於最典型最標準的:妖怪。但面對這樣一個妖怪,四海龍王是沒有半點脾氣的,不敢有半點反抗企圖的。

不過人家孫悟空好歹也是名師指點,活了三百多年修成的金仙。而八仙之流,乃是人間修煉得道,也就幾十年甚至幾年的修為,但即便這樣,也能欺負龍王。

而且他們欺負的都是四海龍王,屬於龍中頂級的首腦。像烏雞國裡的井龍王估計是幹不過土地老的。

在我們印象中的白龍馬是英俊帥氣的小白龍變的。但就這樣一個龍族太子,居然被九頭蟲帶了綠帽子。這個九頭蟲在電視劇中,由於製作成本和技術水平的限制,外形很一般。但實際上它是蟲屬,應該就是蠍子、蜈蚣、螳螂之類,還九個腦袋,他這個外貌一定是極其醜陋噁心的。而一隻蟲類的妖怪,他的檔次肯定也是極低的,但就這麼個玩意,也敢欺負龍族太子。

所以,龍族是神仙體制內的弱勢群體,專職負責為各路神仙揚名出氣使用。


這是在道家體系,在佛家的體系裡,這個龍就更慘了。天龍八部中的迦樓羅,也就是金翅大鵬,每天要吃一條大龍五百條小龍。烏雞國那個井龍王應該就是這五百條小龍的級別,注意,是每天吃的。

這個迦樓羅屬於佛教的護法,也就是菩薩級別,地位是低於孫悟空的鬥戰勝佛的。但龍族也只能給人家當飼料。

所以玉皇大帝每次宴會上都有龍肝,我們老百姓覺得了不起,實際上那盤龍肝的真實地位就相當於:鹹菜。

四海龍王能做的也就是祈禱別吃自己而已,還敢抗議?這不是打算給天庭的廚子添原材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