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这部电影等了四年

毫不夸张,《伸冤人2》,个人年度最期待电影。看到预告片,如同翻开陆德伦的《龙争虎斗》。只叹电影未引进,唯有下载观看。

期待不仅源于第一部精彩绝伦,更与情感有很大关联。与其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不如说,情感代入不同。

《伸冤人2》海报

《伸冤人2》人物设定变化,很大。男主角从上一部,宜家员工,变成来福汽车司机。来福汽车(英语:Lyft)类似网约车,又有区别。镜头几次给到车内显眼的“Lyft”标志。

情感叙述过长,拖泥带水。男主角背景,上一部已交代,在第二部,成了他用来感动教育年轻人的资本。用国人惯用语“好为人师”,之前的低调、内敛全无。观众易出戏,格格不入,上一部的风格尽毁,基调全无。

《伸冤人1》剧照

既然是动作片,场面必不可少,套路相似。动作电影玩新意,要么场面,要么打斗。可以确定,编剧中了漫威毒,很深,无可救药。

之前大隐于市,世外高人的感觉全无。反而成了漫画英雄,到处惩戒坏人,深藏功与名的好人。这一点,绝对败笔。

《伸冤人1》剧照

一部电影,不能延续风格,就已失败一半,远的不说《碟中谍》、《谍影重重》系列,风格鲜明且强烈。

珠玉在前,《伸冤人1》麦考尔塑造得很成功,雏妓泰利出事,其行为完全可以用投行界常用的话:雷军在考虑这笔投资时,只用了三分钟。麦考尔稍作考虑,拍案便起,各种所向披靡,直捣黄龙,从黑帮分公司,杀到俄罗斯,好像犹豫片刻,生命就会因此贬值。

《伸冤人1》剧照

到了《伸冤人2》,麦考尔个性被磨掉,有难就帮,跟漫威英雄相似。但那是科幻片,都是非人类,满天飞。电影对麦考尔的塑造,失败中的失败,人物塑造,就是:个性。没别的。

动作场面有所弱化,四段打斗,插入中规中矩,教科书式,开头、20分钟、60分钟、片尾。按套路没错,可惜就可惜在,场面并未利用好。短、平、快,在这里不是褒义,观众G点还没来,打斗便宣告结束。

导演福奎阿,想营造出男主角身手了得,瞬间结束战斗,却未达预期,后面厚度不够,场面单薄,就跟乐器少了贝斯。与谍影重重快速剪辑和手持式摄像机的凌厉风格不同,《伸冤人2》中并没有“动起来”,场面、空间感完全不如上一部。

这大概就是《伸冤人2》观后感,无论人物复杂与刻画程度,还是动作场面设计,抛开个人情感代入,都不如上一部精彩。

等了四年,多少失落,却不枉此行,更像画上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