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视角|改革开放40年,路灯见证阜阳变迁

从1950年阜阳第一盏路灯出现在大隅口算起,阜阳路灯的历史已经走过了68个年头。从1盏路灯开始,到70年代的不足百盏,再到如今的3.1万盏。路灯,不仅体现出阜阳这个城市的过去和现在,更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 



在老阜阳人的记忆中,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阜城大部分街道还没有照明。以前晚上一出门两眼一抹黑,几乎每个家里都会准备一个手电筒。手电筒还是大家晚上串门的必备工具。



当时,解放大街、人民路等主要道路已经架设了路灯。那时所谓的路灯就路边立着一根木头杆子,灯头上有圆形搪瓷灯罩。尽管灯光不怎么明亮,白中透黄,黄中透红,但是总算给人们带来一片片难得的光明。每到夜晚,在路灯亮处,总能看到不少人围在路灯下,家长里短,说古论今,追逐嬉闹,打牌跳绳,路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乐趣。



时间流逝、岁月更新。改革开放以后,人们习以为常的路灯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漫步夜幕下的阜城,路灯的变化真可谓是显而易见,阜阳的发展,从“小变化”里就能看到“大发展”。



确实,曾几何时,电线杆子“进化”了,由木头的换成了水泥的,又由水泥的换成了各种金属的,千姿百态、妩媚婀娜。灯泡再不是只有萤火虫般光亮的白炽灯,由荧光灯到卤素灯,又有如今许许多多的高科技灯,流光异彩、绚丽多姿。为了实现从“路灯照明”到“夜景照明”的转变。



近年来,阜阳市在设计道路照明系统时,除了满足夜晚照明的功能,创造舒适的照明环境外,还考虑到了白天的效果,让路灯担当起美化城市的功能。进入2000年以来,阜阳市区内所有新建的道路和主干道,均按“一路一灯型,一路一景观”标准创建。



如今,清河岸边一个个璀璨的灯球、文峰公园的五色灯交织辉映、泉河风景带造型别致的景观灯,给人如梦如幻的感觉。人民路、颍州路、清河路上选用了不同艺术风格的灯型,形成了一条条“灯光隧道”,五彩缤纷、变化万千、争光斗艳,将美化、绿化、亮化结合在一起,白天给城市增添一道风景,夜晚给人们一种光彩夺目的灯饰美感。



改革开放40年来,阜阳市区路灯一路变迁,从不足百增加到3.1万盏,从简单的道路照明到公园广场的景观照明,光源方面,电子节能灯和LED灯淘汰了低光效、高能耗的白炽灯。路灯的变化见证了城市的变迁,路越修越宽越平,灯越照越远越亮,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