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武松,这个梁山好汉的武功被水浒迷黑的最惨

对于水浒传中的人物评价,看电视剧的和看原著的出现了很大的争议,这个争议几乎在每个好汉上都存在。因为央视版本的水浒传和新版水浒传的导演和编剧可能本身就没有读过原著,当然了后来电视剧火了,采访了几个演员,演员们都表示自己的确没看过原著。毁原著真是不遗余力啊,恭喜他们,毁原著除了名字已经毁得十分彻底了。当然了,以前山东版的改动也大,却不动骨架不伤精髓,改的甚至比原著还要合情合理。

但是对于这么一个人却很少有争议,看过原著的、看过小人书的、看过各版本电视剧的、还是听奶奶讲故事的都对这个有同样的看法,这个人就是孔明,绰号毛头星。大家千万不要误会,这不是诸葛孔明,那是三国里的人物。

所有人都认为孔明的武功是很渣的那一类。为什么都会这么认为呢?首先就是他们称呼宋江为师父,造成了人们以为他们的武功是宋江传授的。实际上,当时宋江也是刚到孔家庄上不久,这么短的时间是不可能传授武功的,而且宋江也说了,是点拨他们,就好比老师批阅作文一样,人家本来就是有基础有武功的。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接受宋江的点拨和指点,还师父师父的喊的那么亲切?因为宋江名气大,江湖上吃得开。他二人明显就是深知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以此来和宋江拉上关系,以后混江湖安全。所以这时候根本不能用宋江的武功来衡量孔明孔亮的武功。就好比当年工厂里的大老粗厂长经常让大学生技术员改稿子一样,很多时候就是把写对的改成错别字。你能说他改的不好,你还要不断的说受教了,文章增色不少等等。孔明孔亮喊宋江师父就这个道理。

另外也有可能是这样,宋江武功不高但是见得多,还真可能具备为别人指点修改的可能性。比如不会写文章的人,天天看那些高水平的文章,即使不会写也能给其他人指点,毕竟见得多啊,能发现你的不足,能告诉你怎么改进,这种可能性也是完全存在的。你们说呢?

当然了,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孔亮和武松动过手,当时武松在饭店吃饭,小酒馆不卖给武松肉吃也不卖给酒喝。孔亮却在里面大吃大喝,武松气不过就打了店小二,孔亮就出头要教训武松,结果因为力量相差太多,武松靠蛮力秒了孔亮,按照原著描写,在招式上孔亮是占据优势的。这不足为怪,西门庆与武松动手也能在招式上获胜,输在力气不足。就因为武松靠蛮力胜了孔亮,而且是很轻松获胜,因此孔明孔亮被烙印上了战五渣的印象。笔者仔细分析了一下,如果不是徒手相斗,而是动用的武器兵刃,武松真不一定能获胜。首先就是武松的兵器功夫实在不能恭维,打虎用棍丢棍,只能用手搏斗;用刀砍西门庆,被西门庆用脚踢飞了单刀;使用双刀迎战贝应夔,还是扔了刀之后将贝应夔拽落马下。用双刀比试只胜了一个武功低劣的王道人(只有电视剧把飞天蜈蚣演成高手,从原著的描写来看其实是很渣的)。

而且孔亮在拳脚的招式上是占优势的。因此动兵刃结果难料,兵刃让力气大的优势荡然无存。即使孔亮很弱,能代表孔明也很弱?真不一定,水浒传中的兄弟之间有的武功确实是相差不多,比如童威童猛,比如朱贵朱富,比如解珍解宝。但是不可否认也有亲兄弟之间武功差距是很大的,比如穆弘和穆春,穆弘是一流高手,可能都不输林冲,穆春却是很一般,曾被薛永打败,再比如孙立和孙新,孙立武功八骠骑水平,孙新武功也就和张青差不多。因此断定孔明和孔亮是一个水平的是过于武断了。

从原著的描写来看,孔明的马上功夫是不弱的,因为他能抗呼延灼20回合,其他人面对呼延灼时怎么样呢?扈三娘十几个回合输,李忠十几个回合输,周通六、七个回合输。武松对呼延灼呢?武松从来没敢出手。因此孔明的武功应当是高于扈三娘的。在征讨方腊时,孔明和孔亮哥两个联手活捉了方腊手下江南12神之一的黄幡神卓万里。这个战绩还是很不错的。因此可以断定,孔明的武功还是不错的,孔亮越差反而是孔明越强。卓万里的武功是远高于贝应夔(武松唯一的一对一胜绩)的。因为江南12神的武功和韩韬彭玘差不多的,而24将中最厉害的都不如吕方,贝应夔还是24将中最差的,排在末尾最后一个。

所以,毛头星孔明的武功是因为武松而被严重低估,他的武功是高于扈三娘的,也高与祝家庄祝龙、祝虎和祝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