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东城:开展胡同“厕所革命”,试点厕所入院入户

胡同的故事

改革开放四十年,北京城的变化日新月异,胡同作为城市文化和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也经历着自身的传承与创新。

市委书记蔡奇强调,首都文化是我们这座城市的魂,主要包括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和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这四个方面。消失的胡同和现存的胡同,共同构成了如今北京城市的宏伟印记和首都文化的辉煌篇章。

而在胡同里,一点一滴的岁月流转和风韵留存还在讲述着这座城市改革发展的故事。北京新闻广播推出系列报道:《胡同里的故事,故事里的胡同》,为您讲述改革开放40年,北京胡同的变迁与都市文化的传承。

胡同进行厕所革命试点厕所入院入户

住过胡同平房的人都知道,想上厕所只能到胡同中的公厕,别说自己的房间里了,就连院子里也没有。这也是拉低平房区居民生活品质最重要的一点。不过,今年东城将开展“厕所革命”,他们不光要改造升级108座公厕,还将开展厕所“进院入户”的试点。区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韩卫国说,改造升级公厕,不是追求档次的奢华:

更重要的是真正让老百姓能够方便,现在我们一个胡同里面有一个厕所、有两个厕所,有的个别的胡同还没有厕所,我们2018年要做到每条胡同必须有一个厕所。

他认为,达到了一条胡同至少有一个厕所的目标,也不能叫做是厕所革命:

只有把我们的厕所相护理延伸向院里延伸,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厕所革命,老百姓在真正的能够方便。要实现厕所入院入户,管线的问题不是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空间的问题,这个问题恐怕需要一系列的政策进行配套来做,就是通过疏解院内10~20%的居民,然后把居民院里面的违法建设拆掉,在这个院里面建一个公厕。

东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之常说,2018年改造升级的108个公厕,要解决这样几方面的问题:

一个就是按照蔡奇书记的要求: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厕所没味儿。坦率来讲,我们现在很多厕所达不到这个要求。再有一个就是补空缺,有些胡同老百姓入厕不方便,花的时间比较长。再一个东城实际上是一个大的文化旅游景区,我们一些景区的厕所从标准和管理上要提升。虽然我们认准了,但是个很难的题,要继续去破解。

平房院落今年试点自愿腾退

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对标对表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探索老城整体保护复兴的有效途径,努力实现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不断降低人口、建筑、商业、旅游四个密度,营造优良的政务环境和一流的人居环境。

老城区不能再拆了,但落后的基础设施、破旧的房屋、脏乱的环境还要提升,“自愿腾退”将是破解平房院落整治更新的有益尝试。今年,东城区将会选择一到两个片区进行试点,目前正在进行具体的政策研究。将会与共有产权房等公共政策相结合,解决腾退居民的安置问题。

王府井步行街拟延长

2018年东城区将加快“王府井国际化商圈试点”建设,推动王府井步行街延长。今年将激活海港城项目,推动利生体育商厦、东安市场、新中国儿童用品商店业态转型升级,推动王府井大街277号院升级改造和校尉胡同西侧环境提升,推动步行街延长,努力将王府井大街建设成为“全国最好的商业街”。

推进保障房建设棚改不低于1000户

推进顺义、大兴保障房项目开工建设,豆各庄项目开工建设2849套,望坛项目回迁楼开工建设1000套,“两站一街”项目竣工1328套。实施棚户区改造不低于10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