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赤腳”行醫30年他把村民當親人

保康縣寺坪鎮地處深山,很多醫生都不願意留下來,然而,黃德東醫生卻在這裡默默守護了30年。從簡單的塗藥水、包紮傷口,到現在內科兒科,他“赤腳”行醫30年,隨身帶著三件寶:聽診器、體溫計、血壓計,堅持走村入戶為鄉親們出診看病,宣講健康知識。田間地頭,山坡山坳,到處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也收穫了鄉親們的信賴。誰有高血壓、誰有糖尿病、誰該打疫苗,他都一清二楚。

 打著火把到患者家中行醫

三十年前的保康縣寺坪鎮,大山環繞,河水湍急,這裡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就醫條件差。出生在這裡的黃德東,打小就看到父輩們就醫不便,便萌生了學醫的志向,長大後如願上了衛校。1988年9月,黃德東以優異的成績從衛校畢業,被分配到庹家村衛生所工作。

庹家衛生所更加偏僻,離黃德東的家也很遠,他沒有抱怨,而是懷著滿腔的熱情走上了從醫的崗位。這一干就是30年。

在農村長大的他深知鄉親們的不易,對待鄉親們總是非常熱心。有個冬夜,黃德東接到一個急救電話,南河對岸3組村民馬應恆突患急性胃腸炎,肚子疼得他快要暈過去了。黃德東聽後立馬起身背起藥箱出發了。到了南河岸邊,夜色已深,船民們都收船回家了。黃德東想著病人的病情不能耽誤,心急如焚,就自己趟著河水過河。到了河中央,河水越來越深,他擔心打溼了藥箱的藥,趕快用雙手托起藥箱。冰冷刺骨的河水很快沒過他的腰,沒過他的肩,他冷得真打哆嗦,腳下一滑,差點摔倒。

但他咬緊牙關,緊緊地托住手裡的藥箱,心裡只有一個信念:“我一定要安全到達,病人在等著我!”半個小時後,當黃德東出現在馬應恆的家門口時,馬應恆一家看著衣服溼透的黃德東,激動地說,這麼冷的天你還趟著水來,真是救命恩人啊!

一個名叫肖選福的病人住在離衛生室50裡外的山溝,因脊柱受傷至雙下肢癱瘓長期臥床併發褥瘡感染了,下午快5點時,家人找到黃德東,要他去出診。雖然天色已晚,但黃德東二話沒說,揹著藥箱就走。

走進山溝,伸手不見五指,黃德東就乾脆點燃火把,藉著火把的光亮,穿過小溪邊的亂石和草叢,晚9點多終於到了患者家裡,顧不上自己又累又餓,趕快為病人處理患處。一進屋一股惡臭撲鼻而來,病人的家人都忍不住捂鼻跑到室外,而黃德東依然平靜地走近病人,打開藥箱,為病人清創敷藥止痛。此情此景,病人哽咽著說:“你真是活菩薩啊!”

患者拎雞感謝救命恩人

患者的信任,鄉親們的鼓勵,讓黃德東更加熱愛醫生這個職業,更加熱愛這份工作。

黃德東身上隨時帶著他心愛的三件寶貝:聽診器、體溫計、血壓計。無論是走在路上,還是在家中,還是節假日走親訪友,只要有人找到他,哪怕再忙,他也會馬上放下手裡的活為病人施治。

每年大年三十早上,他在家人的催促下回家陪家人吃個團年飯,初一又回到診所。有年大年三十中午,黃德東收拾好東西已經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接到消息說,有人自服農藥中毒,命在旦夕。黃德東趕緊返回衛生所,收拾漏斗洗胃管及解毒藥,飛奔到病人家中,給病人進行洗胃等一系列急救,守在病人的床前一夜沒有閤眼,直到病人第二天甦醒過來。

後來連續5天,黃德東每天都去病人家中觀察病人病情,並開導病人,直到病人完全脫離危險期。病人痊癒後,非常感激黃德東,拎了自家的雞去感謝,黃德東不收。病人眼淚汪汪地說,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這只是點小心意。黃德東還是堅決地拒絕了。

點油燈研究中藥藥性

一次次行醫中,黃德東越來越感覺到基層衛生工作的重要,衛生所是把守疾病的第一道大門,如果不能及時準確地做出診斷,就會延誤病情。作為基層醫生,不僅要有細心的服務,還要有過硬的技術。於是黃德東白天工作,晚上就著一盞煤油燈閱讀古今中外醫學經典,光學習筆記就記了幾大本。

工作之餘,他還帶領同事挖出荒地,種上草藥,觀察研究中藥藥性。有時聽到人說哪個地方有名老中醫時,他不遠千里前去拜師學藝,並收集整理中醫古方。

60多歲的魯大媽,30多歲時就得了蕁麻疹,遇到冷水、冷風、露水、青葉,反覆發作,奇癢無比,生不如死。她的兒子在北京工作,幾次找專家治療,沒有效果,最後找到黃德東。黃德東剛好在省培訓班學習,他診斷為“寒性蕁麻疹”,採取治血療法,經過幾次治療,根治未再復發……

隨著名氣的增大,有外地醫療單位承諾開出高薪想“挖”走他,面對高薪的誘惑,很多人都以為黃德東會遠走。因為他的家並不富裕,2014年他的妻子患腦膜瘤,做了手術及放療,2015又患腎病需長年服藥。但黃德東說,當他看到排著長隊等他看病的鄉親們時,他想到自己學醫的初衷,他堅定地謝絕了外地醫療單位的高薪聘請。“我的根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