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天14板后拟减持:妖股恒立实业暴涨的秘密是什么?

18个交易日股价翻了3倍,在10月19日启动初,恒立实业市值仅10.97亿元;截至目前,其市值已达到44.6亿元。随后,股东抛出减持计划,正所谓先养肥了再割韭菜。

涨停复盘:

妖股恒立实业17天14板

11月16日,妖股恒立实业(000622.SZ)又涨停了!早盘以9.53元平开后快速拉升震荡,午后开盘不久强势拉升,成功封板直至收盘,报10.48元,市盈率高达3067.7倍。自10月19日以来开启了此轮大涨之旅,走出了17天14个板的行情,期间大涨320%。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6日晚间,公司公告称,持公司7.30%股权的股东长城资产,计划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31%。如减持实施完成,长城资产将不再是持有股份5%以上的股东。

暴涨揭秘:

壳资源标签公司+游资“接力狂欢”

10月中旬开始,证监会不断发文松绑并购重组,公开支持优质境外上市中资企业参与A股并购重组,并将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的间隔期由3年缩短为6个月。

10月22日,在证监会官网公开发文表态鼓励并购重组后的首个交易日,壳资源股迅速迎来涨停潮。

招商证券分析认为,“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间隔期从3年缩短为6个月”、“多地为纾困上市公司质押问题,提供救市方案”、“监管层发声减少交易阻力,增强市场流动性。减少对交易环节的不必要干预”等,是推动妖股频频出现的主要原因。

炒作空间、市场稳定和市场情绪三因素共振,形成了这次的壳资源概念涨停潮。

业内人士认为,公司目前市值小、没有隐形债务,符合市场认定的“干净”,目前公司账面上还存有一定的现金,或是被游资看上的主要原因。

诡异的是,推动恒立实业上涨的主要力量,多为散户投资者,迷雾背后,依稀可以看到游资的“接力狂欢”——前一日的买入主力第二天就变成了卖出主力。

知名牛散根据地亦未缺席——“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益田路荣超商务中心证券营业部(简称深圳益田路)”身影闪现。

11月5日-8日,深圳益田路合计买入恒立实业5932.12万元,六日后,深圳益田路又将其一举抛售,卖出8498.12万元。

从近期龙虎榜来看,市场上很多有名的游资营业部都曾上榜。以11月12日为例,恒立实业放量涨停,该股全天成交9983万股,创下历史新高,成交总金额达到8.27亿元。

当天龙虎榜数据显示,中天证券台州市府大道、国泰君安上海江苏路营业部、华鑫证券福建分公司等5家游资合计买进5491万元;而在卖方阵营,大同证券长治延安中路、国元证券重庆观音桥步行街营业部等游资联合抛售1.49亿元,该股当天龙虎榜净卖出9283万元。

不过,在11月13日的交易中,恒立实业龙虎榜买卖双方的成交金额明显减少,买方席位净买入额均未超过千万元;相比之下,卖方力度更为强劲,大同证券长治延安中路抛售1459万元居首,华鑫证券福建分公司短线炒作出货1119万元;国联证券宜兴人民南路、华泰证券深圳海德三道、安信证券上海黄浦区中山南路等游资合计抛售2158万元。

伴随着这场击鼓传花的追逐戏码,恒立实业的股价节节上涨,换手率不断创出新高。

重点监控:

监管层+公司发文提示风险

恒立实业如此凶猛的涨势,不仅成功引起市场投资者的目光,更是引来监管层的重视。

11月13日,深交所表示,对恒立实业、*ST长生股票异动情况予以实时重点监控,密切关注公司舆情动态,及时核查股票交易情况,进一步加强交易信息公开,警示投资者提高风险意识,理性参与市场交易。对于市场而言,这种毫无基本面支撑的“炒作行为”给市场带来的只是虚假繁荣。

面对深交所的表态,11月13日晚间,恒立实业也发布异动公告,措辞已经相当直白,譬如“二级市场涨幅与公司基本面背离”,分析了公司多年扣非净利润为负数,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支持这种涨停,但是一直无法缓解市场炒作行为。

交易所的警示一出,此前炒作明显的股票出现大幅下跌, 14日,恒立实业早盘高开后迅速下挫,一度跌幅近9%,但随后又被资金拉起,收盘仍上涨2.51%。同时,前期潜伏多日的华泰证券深圳荣超商务中心席位乘机清仓出货逾8000万元。

15日,恒立实业“假摔”,以跌幅2.76%收盘。资本角力还在继续。16日,恒立实业午后再度涨停。

机构观点:

不能跨越法律法规与监管红线

“证监会想通过并购重组政策,激活市场,也给我们这些经营一般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防范风险,做好企业的机会。但监管层的政策,被别有用心的资金利用了。” 这是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口中最切实的体会。

“有政策托底的话,之前最烂的公司,边际改善最大。”11月13日,华南一家私募机构基金经理表示。

上海某私募基金表示,证监会前期出台的《关于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制度的指导意见》,其目的在于增强市场流动性,减少对市场交易环节的干预,优化交易监管,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资金”就可以为所欲为,也不意味着市场的交易行为不存在任何的监管阻力。

事实上,无论是游资也好,还是机构投资者也好,炒作任何一只股票,均须按章而行,不能跨越法律法规与监管的红线。

新闻多一点:

恒立实业是一家什么公司

素有“国内汽车行业第一股”恒立实业,原名岳阳恒立冷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岳阳恒立”),是由原岳阳制冷设备总厂改组而来,实控人为岳阳市国资委。遥想二十二年前,恒立实业作为岳阳首家上市公司初登资本市场,何等荣耀。1996年登陆深交所主板之时,公司的大中型客车空调机垄断了国内80%的市场,另有20%为进口,员工最多时有两千余人。

其后的十余年里,其控制权和主业方向几经波折几经周转,这是另一个令人唏嘘的资本故事,曾被资本市场广泛解读。

数据显示,2004-2017年,恒立实业扣非净利润一直为负,这意味着恒立实业连续14年主营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根据恒立实业三季报显示,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扭亏为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97万元,但主要是靠清算子公司上海恒安获得的1513.15万元非经常性损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15.36万元。

实际上,埋伏在恒立背后最大的困惑在于股东结构。

截至目前,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傲盛霞、华阳投资和长城公司分别控制着上市公司20.3%、17.99%和7.3%的股份,其中傲盛霞与华阳投资仅相差985.33万股,一旦股东步调不一致,恒立实业难以在经营上展开大动作。这是上市公司面临的现实条件,也是因此,争议注定伴随着这家“老资格”的上市公司。

多年来,恒立实业一直谨小慎微地维持公司业务的稳定,不敢再有大动作,公司更倾向于开展“轻资产”项目。

此前公司股东抛出了多项重组方案,均以流产告终。

2015年9月份,华阳投资亦提出并购方案,拟募资不超过30亿元。其中18亿元拟收购京翰英才100%股权。根据当时的审计报告,京翰英才账面净资产仅1929.36万元,按照调整后16.59亿元的交易对价,其估值溢价高达86倍。该方案遭到傲盛霞和长城公司联手反对夭折。

2015年11月,傲盛霞又遭遇债务纠纷,公司控制权再度发生变更。

为了在股东下达下一步经营规划时保住上市公司,2014年至今,恒立实业相继处置了岳阳恒通实业80%股权、岳阳恒通实业20%股权、上海恒安公司、岳阳恒旺房地产开发公司,通过政府补助、债务重组利得、变卖资产等“非经常性损益”渡过难关。

2017年9月,恒立实业成立湖南恒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开展国债逆回购投资;2018年1月,恒立实业设立天津恒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开展汽车贸易业务。

上游新闻据21世纪经济报道、华夏时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