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料“石”來運轉 粉體再鑄新章

賀州新聞網(記者 潘彩琳)對於資源型的平桂管理區,發展石材循環經濟是一個重大課題。上個世紀90年代的平桂管理區,礦山尾礦和大理石加工產生的石材廢料回收率較低,一方面造成資源浪費嚴重,一方面加大了環境壓力。經過30多年的發展,石材產業鏈在平桂完成了華麗的“蛻變”。從原來的單一賣荒料和板材加工,發展到現在形成了“大理石原料—大理石板材和工藝品—大理石邊角廢料回收—重質碳酸鈣超細粉—合成人造大理石—新材料(塗料、紙業)”的循環發展產業鏈。

近年來,平桂管理區更是以廣西碳酸鈣千億元產業示範基地建設為中心,以承接產業轉移為出發點,大力發展碳酸鈣特色產業,石材廢料回收加工成了其轉型發展的重要一環。廣西碳酸鈣千億元產業示範基地現共有企業547家,其中碳酸鈣粉體企業88家。

這些碳酸鈣粉體企業年產碳酸鈣粉體百萬噸以上,成了鏈接平桂管理區石材上游產業(板材、工藝品等)和下游產業(塗料、造紙等)的“中間紐扣”,為其大力發展以大理石為原料的碳酸鈣新材料產業鋪墊橋樑。廣西賀州市科隆粉體有限公司就是這座“橋樑”的一部分。

“原石材料加工成板材或者工藝品,會產生不少的邊角廢料,而這些邊角廢料就可以成為我們很好的原材料。”該公司市場部經理葉婷婷告訴記者,科隆公司有50多條生產線,年產崗石、塗料、塑料、電線電纜等專用碳酸鈣、表面處理活性碳酸鈣產品150萬噸,可以幫助礦山開採和板材工藝品加工等石材上游企業消化大量天然石材邊角廢料,提高了石材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科隆粉體只是平桂石材循環經濟產業鏈的一個縮影。把礦山開採、石材初加工遺留下來的邊角廢料進行綜合利用,粉碎加工成重質碳酸鈣粉體,把廢料變成原料,是許多粉體企業走過的“點石成金”之路。由於近年來市場需求,僅靠回收廢料加工,遠遠不能滿足企業自身的發展需求,綜合、高效地利用礦山資源,成了企業發展的必然。粉體加工由石材中游產業逐漸往前靠,意味著循環產業鏈更趨向良性發展之路。

作為粉體加工的下游企業代表,廣西利升石業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透露,利用碳酸鈣粉體經過生產線加工後出來的人造大理石板材不僅重量輕、強度高、耐腐蝕、耐汙染,而且花紋圖案可人為控制,裝飾施工方便,是現代建築理想的環保裝飾材料。

日前,記者在示範基地看到,除了各家石材企業的運輸原料和成品來回的車輛,還有不少正在施工的挖掘機、鉤機,有的企業正在建設廠房,有的企業正在安裝機械設備。隨行的該管理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基地在建項目有10個,年內計劃新開工項目7個,賀州市冠成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個。

原來,粉體加工並不是石材邊角廢料回收的終點,粉體加工仍然會產生一定的廢渣、廢漿。冠成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就是一家“應運而生”專門回收、處理大理石廢漿、礦尾渣的環保型企業,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始投產。公司的相關負責人梁寶龍說:“以前廢漿外流,造成了‘牛奶河’之類的汙染。現在我們將這些廢料‘照單全收’,做成蒸汽灰砂磚、加氣混凝土砌塊等新材料,可以解決粉體企業的後顧之憂。”

這些環環相扣的企業,正是碳酸鈣千億元產業示範基地以循環經濟和產業集聚為理念,重點打造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現代化碳酸鈣新材料產業體系的寫照。示範基地還藉助中科院、中國地質大學等優勢科研力量,加快人造崗石微波固化、廢渣處理問題的技術攻關,由點及面做好五大產業的研發、攻關工作,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成生產技術,延伸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