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崔败了?刚刚,崔永元心酸道歉!假如他兄弟还活着,结局也许就

还记得前几天,一直沉寂的冯小刚,

突然跑出来神采奕奕地,

参加了一个中国电影协会的活动:




他高调出席,含义不言而明:

我没事了!平安无事!

而在冯小刚参加完活动后,

范冰冰似乎也有所行动,

她的水军开始大量攻击起崔永元,

于是,忍无可忍的小崔,

发了下面这条微博:


而就当大家还在猜测,

范冰冰那份大合同数额究竟有多大时,

刚刚,小崔又新发了一条道歉微博,

语气里透满了心酸:

只能给国家挽回18亿税收损失了

……抱歉




照目前的情况来看,

范冰冰罚完9亿全身而退,

深陷偷税门的冯小刚毫发无损,

难道……小崔真的败了!?

有人不禁感叹道:

每当崔永元孤军奋战的时候,

多希望陈虻还活着,

如此他还在,结局也许……

陈虻是谁?

他是中国电视新闻的开创者之一,

他被称为央视纪录片之父,

崔永元说他是:

“我的领导,我的同事,

我最好的兄弟,我们无话不谈。”

他更是崔永元、柴静、

白岩松等人公认的精神领袖!


在今天,在当下,

他曾经挥洒过的热血,

他短暂一生留下的传奇故事,

都值得我们去怀念,去重读……


1961年,陈虻生在北京,

父亲是著名艺术家,

母亲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

在家庭熏陶下,他从小就酷爱艺术。

然而这条艺术之路他却走得一波三折。

高考时,他被北京电影学院拒之门外,

其他艺术学院也没打算录取他,

万万没想到,一心从艺的他考上的,

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光学工程系。


离家前,他不甘心地问母亲:

“学完理工科还能搞文吗?”

母亲怔在原地,没有回答,

但转身离去的他心中已然有了答案。

大学期间,他不仅把专业学好,

还不停地增长自己的才艺:

琵琶独奏、配乐诗朗诵,

创作编导并表演了小话剧……

刚一毕业,成绩太出色的他,

立即被划为重点培养对象,

分配到了航天工业部团委工作。


陈虻的成绩单,他的原名为陈小兵

这份工作多少人梦寐以求啊,

团里也十分欣赏他的才能,

甚至想对他委以重任,

只要干下去,绝对是前途无量。

更何况现实一次次地告诉他,

理工科才是最适合他走的路,

可他居然还不愿放弃梦想!

他一次次地找领导,一次次地恳求:

“我想去中央电视台,

我心里特别喜欢电视……”

他的执着打动了领导,最终1985年,

24岁的他成功被调到了央视,

而一个辉煌的时代,就此开启!


刚开始他在央视的工作只是打杂,

领肥皂、拿报纸、跑邮局……

因为他的工科背景,

大家都觉得他干不了什么。

然而在打杂的三年时间里,

他其实一直都在偷师学艺,

给摄影师扛机器时,

他会趁机瞅一眼取景器的构图,

跟在剧组屁股后面扛大箱时,

他会默默观察这部片子的生产环节,

晚上大家都睡觉了,他却还在练习

……

日积跬步,终至千里,

不为人知的刻苦努力,

终于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逆袭!


陈虻的央视工作证

32岁那年,他被调到《东方时空》,

在它的子栏目《生活空间》当制片人,

这个栏目是教人们生活小窍门的,

收视率一塌糊涂,工作人员都很自卑,

连去别的部门借用电话都不敢。

没想到,

他的出现却让栏目起死回生,

他提出一句口号: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大家都想不通,普通人有啥好拍的?

可他硬是顶住压力,

将镜头对准芸芸众生,弱势群体,

让老百姓首次成为主角走上国家电视台,

展现了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结果,节目一经播出就口碑爆棚,

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很快火遍了大江南北!

在他之前,中国传统电视节目,

往往都是空洞病态,脱离实际的,

镜头聚焦的也都是名人,精英人士,

显得高深莫测,不接丝毫地气。

可他身处央视,却能蹲下身子,

以老百姓的身份平视老百姓,

真切平等地尊重每一个人,

深入地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

因为他,观众们每天都能在电视上,

看到跟自己一样的普通人,

然后在相似的命运里感同身受,

痛哭流涕……

制片人叶蕾说:

《生活空间》是我至今看到的,

最有文化底蕴和内涵的节目。

白岩松忍不住感叹:

在《生活空间》之前,

电视是有收视率、有影响力的,

但很少会赢得这么大的尊重。

原来电视除了娱乐功能、影响力外,

还有社会和文化的价值。


1996年,陈虻又提出:

在飞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

《生活空间》要实现人文关怀,

为未来留下一部由小人物构成的历史。

在他的带领下,

这个当初濒临绝境的纪实栏目,

开创了中国电视的先河,

将中国纪录片彻底推到电视前沿,

其以人为本的态度,更走进教科书,

成了全中国媒体人的榜样。


但面对巨大的成功,

他没有骄傲膨胀,反而十分清醒,

坚持做好每一天的内容,他认为:

“质量就是我们的生命。”

而如果有批评声,他非但不生气,

反而还会感到兴奋,他说:

我渴望观众的批评和指正,

观众永远是我们的老师,

欢迎观众在自己背后猛击一掌。


之后的岁月里,他凭着实力,

成为了东方时空的总制片人,

还临危受命,出任新闻评论部副主任,

领导了《新闻调查》、《实话实说》、

《小崔说事》等多个重头栏目,

他还培养了许多一流的有信念的新闻人,

柴静刚进央视时,

就是由他作为老师进行指导的。

2002年,

他决定制作一个人物评选节目,

当时中国类似的节目已经很多了,

什么“年度经济人物”、“十大优秀青年”,

想与众不同,实在很难。

部下们绞尽脑汁都毫无头绪,

白岩松也提了各种各样的建议,

但都不理想。

就在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

陈虻突然有了想法,他说:

我们的评选节目应该是,

发现这一年中曾经有的感动,

并把它凝固下来,化为一种力量,

在人们心里留下来,

建立起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信念。


于是,

一档影响全中国的独创评选节目,

就这样横空出世了,它就是:

《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的出现,

让那些不为人知的好人,

那些默默奉献的科学家,

都有了一个可以发光的舞台,

得到了应有的表彰,

它更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

成为亿万中国人民的精神品牌。

《感动中国》也被媒体誉为:

“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然而随着时间流转,渐渐地,

陈虻好像越来越不“合群”了,

大众沉迷起了短期的快感和娱乐,

媒体人拼命追求起了收视率,

在所有人都向金钱狂奔而去时,

唯独他,还在原地坚守。

他如果肯把心思花在当官上,

以他的才华,一定是节节高升,

可他没有,

而是老老实实地在节目里下死功夫,

他对崔永元说:

咱们要对艺术负责,要对良心负责。

从今天起就好好完成我们的作品,

不必再去管什么收视率。

他早已功成名就,

完全可以靠积累的声望混日子,

可他没有,

当了7年的新闻评论部副主任,

审了上千部片子,而无论好片烂片,

他都会认认真真地看完,

跟着笑,跟着哭,

跟着体会片中的一切,

因为,那是别人的心血。

但他审片的严苛也是出了名的,

有时点评的时间比片子时间还长,

任何错误都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来,

句句都能直接切中要害。

为了审片,他总是错过饭点,

甚至干脆不吃午饭,

白岩松几年来对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

“你怎么还没吃饭?”

他的妻子也劝他别搞得那么累,

可他回答:

自从踏进央视大门的那一天起,

我就没想过要轻闲。


他是真心对观众负责,

真心希望节目的质量可以更好,

他不仅仅将工作视为生存之道,

更在上面寄托了自己全部的理想。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懂他,

背后咒骂他的人很多,一天晚上,

有个同事给编导海天打电话,

一张嘴就不停地骂陈虻,

什么恶毒的话都有,

编导海天听了,也跟着骂了起来,

而等海天放下电话一转头,

竟发现陈虻就站在他的宿舍门口,

直直地看着他,泪流满面……

其实,

他不是不知道别人对他的恶意,

如果他混日子,大可以捞个好名声,

可如果对片子不负责,

他自己的良心就过不去。

更让陈虻痛苦的是,

他坚持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

是一名浪漫的理想主义者,

可因为种种原因,

无论他内心的火花有多绚烂,

现实的境遇却是一片凄凉,

久而久之,他内心郁积的苦闷越来越多。




崔永元曾说:我跟陈虻是一样的,

我们或者累死在岗位上,

或者彻底不干工作,没中间道路,

所以我们特别好,就像亲兄弟一样。


崔永元真的没说错,最后最后,

他为自己热爱的事业透支了身体,

累倒在了岗位上……

2008年12月23日0点21分,

央视纪录片之父陈虻,

因胃癌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年仅47岁!


很多人都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身为陈虻最好的兄弟,

小崔更是觉得天昏地暗,

当跟他的遗体告别后,

那个如同战士般刚强的小崔,

那个永远在战斗屹立不倒的小崔,

在走廊走着走着,

突然躬起身子止不住地痛哭……

水均益看到了,想安慰他,

可话到嘴边,

一股酸楚突然梗住了喉咙,

水均益只是拍了拍小崔的肩膀,

然后在一旁默默流泪。

敬一丹悲痛地哭了好几天,

好不容易才平复心情,

可在收拾陈虻的遗物时,

她的眼圈瞬间又红了,

她给朋友发了这样一条短信:

“一个人,一个时代远去,

谁还能这样坚守?!

而直到陈虻离去后,

那些谩骂他的人们,

才终于记起他生前那句,

不停挂在嘴边,重复了无数次的话语: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

以至于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


而他自始至终,

都没有忘记过自己出发的理由。

崔永元在给他的挽联中写到:

“一身正气,做书生君子,

确实有情有性;

两袖清风,为同事朋友,

当然无声无形。”

是啊,书生君子终其一生,

他都是一个干净的人,

一个灵魂闪光的人,

一个没有泯灭心灵的人,

一个用清醒的双眼,

拨开重重漆黑迷雾的人,

一个用赤诚的爱,去温暖世界的人,

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人!

没有他,电视新闻依然在做,

但那么多的节目里,

却再也找不到第二个,

像他那样纯粹前进的身影。

所以今天,我们必须要怀念他,

怀念陈虻,

就是怀念一面不倒的旗帜,

怀念一个有良知的名字,

怀念一位道德力量的坚守者,

更是怀念一种永远不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