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泪目的生命倒计时……

2018年11月15日13时50分,兰州公安城关分局临夏路派出所民警谢江涛在工作期间突发心梗,于当日18时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3岁。据不完全统计,在刚刚过去的十月份,全国各地有13名民警因公牺牲。

“我好饿啊 ……”56岁殉职警察生命的最后12小时

2018年10 月 18 日上午,湖南长沙地矿大厦,警察朱新成倒在地上,气若游丝地说出这句话后,彻底没了声息。在此之前,这名 56 岁的圭塘派出所社区民警,已经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休息。出事这天清晨,患有严重糖尿病的他没来得及吃早餐,就匆忙出门处警,直至倒下。

媒体回放记录了这位“活活累死的”56岁民警生命的最后12个小时:10 月 17 日,深夜 11 点,朱新成一头闯回了家。一进门,他就满屋子找吃的," 好饿啊,晚上又没吃东西 "。快速洗漱完后,朱新成一头扎下去睡着了。10 月 18 日清晨 6 点多,天刚蒙蒙亮,手机突然响起,社区打来的,有人在地矿大厦闹事,让朱新成赶紧过去一趟。没来得及扒口饭,他就赶了过去。上午 10 点左右,正在作劝解疏导工作的朱新成,突然体力不支,瘫软了下来。朱新成晕倒后,救护车很快赶到,曾有一度,朱新成醒了过来,气若游丝地说了句,“我好饿啊 ……”,但随即昏迷,再次没了声息。中午 11 点 59 分,正在上班的妻子廖玉萍突然接到派出所打来通知到医院的电话,进到抢救室后,医生出来对她说,他们已经抢救一个多小时,朱新成已没有生命体征……

“我干不得了”, 尽管还有 4 年才能退休,但朱新成已不止一次向妻子透露想提前退休的想法,“我太累了,实在做不下去了。” 最近几年,妻子廖玉萍已经习惯深夜回家的丈夫,除了晚上睡觉,他一天在家不超过两个小时。"朱新成去世后,妻子发现了被他偷偷藏起来的体检报告,4 个加号的糖尿病,已达最严重级别。在他倒下的一刻,这个家庭曾经规划的一切都随风而去了。

“医生,救救我,我的女儿还小……”46岁殉职警察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让人心碎……

在此前的2018年10月24日,四川内江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支队长罗刚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虽经多方全力抢救,仍不幸因公牺牲,年仅46岁。

将罗刚的生命再向前回放:24日上午,内江市公安局召开会议,该局财物装备保障处处长刘晓和罗刚坐在一起。10时许,正做着记录的罗刚突然倒向刘晓,脸色惨白,很快人事不省。见状,会议立即终止,并立即拨打了“120”。送医路上,罗刚清醒了几分钟,发现自己在救护车上,他还安慰同事:“我没事,麻烦大家了。”

很快,罗刚被送至内江市中医院。经检查,他的病情重大,需转院治疗,立即送往成都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救护车在成渝高速上疾驰,但行至成都龙泉驿段时,罗刚病情加重,医护人员决定紧急送往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不幸的是,当天下午17时许,因抢救无效,罗刚永远地离开了大家,因公牺牲。

“医生,救救我,我的女儿还小……”抢救中,这是罗刚留下的最后一句话,眼睛睁开、嘴巴微张的他可能还有很多话想说,却已说不出来......

罗刚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被网友称作“最泪目的遗言”,他们以不同的文字表达,向最好的人民警察、最伟大的父亲致敬!

据媒体报道,今年46岁的罗刚在22年从警生涯中,先后负责内江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副支队长、政治部副主任(其间先后下派内江市东兴区公安分局、资中县公安局,挂任副局长),2018年1月至今任内江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支队长。期间,他先后16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和先进个人,5次荣立个人三等功,8次荣记个人嘉奖。

以上这串数字,在普通读者看来可能只是一个生平表述,或者是个业绩展示,但身处其中能感同身受的同行则可以清晰地看出罗刚的岗位轨迹:它所经历的都是得出死力干活儿的岗位啊!

伤病,永远是公安民警挥之不去的痛,莫让民警“累死”成为社会之殇

“对不起,今天不能和大家一起破案了!”杨小宁,10月16日,河南南阳市公安局仲景派出所二大队大队长,10月16日宁在病房给同事打电话分析完一个案情后,含笑闭上了眼睛,却再也没有醒来,年仅44岁。

和罗刚前后牺牲的民警还有:郑开宇,成都市大邑县公安局桃源派出所民警,10月27日下午,郑开宇在单位值班期间,突发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虽经多方全力抢救,仍不幸因公殉职,年仅36岁;陈传杭,福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温泉派出所民警,10月26日晚,陈传杭在所里加班时突发颅内出血,经过近36个小时抢救,最终于28日14时殉职,年仅26岁。

公安工作任务日益繁重,“5+2”“白加黑”成为了民警的日常工作状态,伤病,永远是公安民警挥之不去的痛。近年来,据仅公开报道,累死在岗位上的民警在牺牲民警中的占比已越来越大,而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更是不计其数。有这样一组让我们心痛的数据:2017年,因劳累过度猝死在工作岗位上的公安民警有246人,有1820名民警因长期高强度积劳成疾患职业重病身故,而因公牺牲民警平均年龄43.5岁,只相当于全国人均寿命的一半左右。而他们不少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琢磨的是案子,挂念的是辖区百姓。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在强调要“奉献”,呼唤“牺牲精神”,“轻伤不下火线”被普遍认可,“积劳成疾”倍受赞扬,甚至发生了“因公殉职”这样的不幸之事,在某些人看来,竟成了难得一遇的最佳素材,广为传颂。

在此,我想让您发挥一下想象:是什么样的工作强度会让一个民警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这种状况引起过重视吗?如何才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这值得我们反思。

警务人才是社会安全第一保障,重视警力人才的素质,重视警务人才的健康,“职业减压”“职业松绑”不应只是一句口号,当下,减少民警“累倒”甚至“累死”的状况刻不容缓,莫让民警加班“累倒”甚至“累死”成为社会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