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一位军事天才,也推动了崇古艺术潮流

在19世纪之前,也许具体到上千年之久,艺术总是服务于最高统治者或者是宗教的。它与我们今天所谓的艺术创作有着本质上的一种区别,艺术倒更像是服务行业。无论是高级的宫廷画家,还是无名画师,艺术家与委任者之间有着严格的供求关系,在这种供求关系下创作的作品与其说是一种自由创作,不如说它们是委派给艺术家的任务。王公贵族们是这些作品主要的委派者,相较于早期多是以宗教题材的绘画,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很多肖像画、家族画像、历史、风俗、风景类作品。雅克-路易·大卫的《拿破仑加冕礼》便是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代表之一。

《拿破仑加冕礼》雅克-路易·大卫

这张巨大的作品中,拿破仑身着紫红丝绒与华丽锦绣披风,已然戴上了皇冠,他的双手正捧着小皇冠,准备往跪在他面前的皇后约瑟芬的头上戴去。皇后的华丽披风则由身后两个贵族妇女提着。拿破仑背后坐着从罗马远道而来的身穿白色法衣的教皇,双手搁在胸前,低头默认了这一情景。

《拿破仑一世身着加冕服装的肖像》,弗朗索瓦·杰拉德,251x176cm ,布面油画,1810年

拿破仑,这位英明的开拓者,这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伟大政治家,这位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在1804年12月2日的加冕大典上拒绝跪在教皇面前接受加冕,而是将皇冠亲自夺过来自己戴上,而画家为了避免让教皇难堪,意味深长地描绘了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场面。拿破仑在看到这幅画时,背着手在画面前踱步了许久,最终脱帽向画家表示致敬认可了这幅作品。

教皇庇护七世授予拿破仑的加冕礼戒指,周长63mm、净重6g,黄金和蓝宝石,1804年

这幅绘画可以说是大卫毕生最为出色的作品,他竭尽心力地去绘制这幅鸿篇巨制,不但制作了一座加冕的全景木偶模型盘来进行光线调整,更是邀请许多人物到画室做模特。这才使得出场人物栩栩如生、色彩柔和、金光四溢、恢弘大气。古典绘画的严谨在这一阶段也达到了至高点。

《拿破仑半身像》54x50x68cm,大理石基座石膏半身像,让·安东尼·乌东(Jean-Antoin

大卫能够有这样的成就,不能说与社会因素毫无关系。因为艺术从不是人类经验中孤立的那部分,它与社会文化体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紧密且深远的联系。拿破仑时代的巴黎是欧洲的政治中心,也是欧洲的文化之都。在他取得政权并成为皇帝之后,便开始对欧洲大部分国家发号施令,他的力量也一直渗透到艺术领域。比如在拿破仑即位以后,开始了对卢浮宫博物馆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建造了面向里沃利林荫道的北翼建筑,并在围合起来的的巨大广场中修建了卡鲁索凯旋门,作为杜乐丽宫的正门。他对古代遗物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使得“崇古”潮流得到加强,这一时期的造型艺术表现出了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

《帝座上的拿破仑》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1806年

拿破仑出身并不显赫,在欧洲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四位战神之中,亚历山大大帝本就出身王都、汉尼拔自小便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凯撒大帝的父亲担任过财政官、大法官等职务,而拿破仑出生之时,他的家族已然没落,16岁丧父之后便更加穷困。因此在拿破仑被拥立成为皇帝之后,古代荣耀才会对他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他将古罗马军团的鹰徽作为法国军队的徽章。并且亲自过问艺术,要求艺术要有实用的功利目的,文艺作品要用古典形式将他自身描绘成非凡的人物,歌颂他的丰功伟绩,赞扬帝国的伟大。

《拿破仑·波拿巴从大圣伯纳山口穿越阿尔卑斯山》 ,让-巴普蒂斯特·莫扎伊斯与雅克-路易·大卫,50.

拿破仑军事生涯中最著名的画卷——《拿破仑·波拿巴从大圣伯纳山口穿越阿尔卑斯山》,描绘了拿破仑在战役中及掌权时的气宇轩昂。拿破仑为了震慑敌人,勇敢地指挥军队并翻越了阿尔卑斯山,这一战略最终使拿破仑赢得了马伦戈战役的胜利。而在这幅画中,我们也隐约能够猜测到也许拿破仑也有意地在与其他几位被称为战神的伟大帝王暗自较劲,凯撒大帝曾渡过卢比孔河,通过对高卢人的战役获得了政权,而拿破仑跨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渡过地中海进入埃及,并且也取得了政权。在描绘拿破仑个人英勇以及王权的绘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象征性的红色丝绒披风以及剑棒,这些是他权威的象征。

拿破仑的折叠行军床和旅行箱

而拿破仑最为生动的一幅肖像《波拿马将军》也出自雅克-路易·大卫之手,1798年,当年轻的拿破仑第一次来到大卫的画室时,大卫认为拿破仑就是一位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他对自己的学生说,拿破仑的样貌像极了古希腊人,是那样的好看。随即他马上为拿破仑起草了这幅画像,虽然只有面部上了颜色,身体部分还是简单的素描,但这位28岁就已经带兵拿下阿尔卑斯山,击溃奥地利和萨丁尼亚联军的波拿马将军脸上得意且坚定的神情却生动异常。

《波拿马将军》雅克-路易·大卫

拿破仑一生中有过很多女人,但与他有过婚姻的却只有两位,第一位就是在著名绘画中受拿破仑加冕的约瑟芬皇后,据说在拿破仑被流放之后,嘴中还常常念叨着约瑟芬的名字。约瑟芬在嫁给拿破仑之前曾有过一段婚姻以及两个孩子,但拿破仑对她十分钟情,不过由于处于动乱的年代,他们真正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在婚后的拿破仑就马上奔赴了战场。这段婚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或许我们可以猜到,无非是两个人都苦于长久的不能相见而发生了背叛,但可以看得出拿破仑是真的爱约瑟芬的,即便是在他们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之后,他仍给予约瑟芬极大的尊重,对外只宣称说他们离婚的原因是没有子嗣,甚至直到约瑟芬逝世都对她保留着皇后的称号。

约瑟芬皇后画像

拿破仑和约瑟芬皇后婚姻废止书(约瑟芬皇后的副本),41x31cm,红色摩洛哥皮革,1809年

拿破仑的第二任妻子是在1807年相识的20岁的玛丽,很快拿破仑开始展开了疯狂的追求,并且最终抱得美人。婚后两人育有一子,也就是后来的拿破仑唯一的合法继承人-拿破仑二世。但玛丽似乎没有给拿破仑带来好运,1814年,巴黎被占领,4月11日,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4月13日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了退位诏书。法兰西第一帝国就这样灭亡了。拿破仑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上。1815年尽率军700人的拿破仑从小岛中逃出来,在回到巴黎时,他已经再次召集了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欧洲各国也迅速做出回应,组成了超过70万人的反法同盟,6月16日滑铁卢战役打响,也最终使拿破仑走向了惨败的结局。滑铁卢兵败后拿破仑再次被流放,这次流放成为了他人生最后的牢笼,1821年,这位曾经伟大的征服者在礼炮声中被安葬在了圣赫勒拿岛上。

拿破仑14岁手稿

拿破仑的一生虽然因为其最终的结局让我们无法称之为绝对的成功者,但正如雨果所说,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要更高大些。拿破仑是战争中的米开朗琪罗。他是重建废墟的宗师巨匠,是查理大帝、路易十一、亨利四世、黎塞留、路易十四、公安委员会的继承者,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

拿破仑在杜伊勒里宫的御用扶手椅

拿破仑被看作是浪漫时代的英雄人物,为法国大革命不久之后即陷入混乱局势的法国增添希望,让渴望改革的人看见愿景实现的可能性。许多艺术家对拿破仑的崇拜,使他们纷纷用画笔记录下拿破仑的一切,使得我们可以从这些艺术作品中,看见拿破仑的各种活动,成功,加冕与最后的失败。

皇帝的帽子(夏季款式)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于10月27日,携手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法国沙朗颂收藏(Chalencon Collection),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理事会理事长沈其斌和曾任枫丹白露宫馆长的全球拿破仑权威专家伯纳德·谢瓦利耶(Dr. Bernard Chevallier)博士联合策展,为公众带来“拿破仑”特展。展览围绕拿破仑从科西嘉岛的少年到法国加冕称帝、再到流放圣赫勒那岛这52年跨度的传奇人生,他与两任妻子——约瑟芬·博阿尔内(Joséphine de Beauharnais)、玛丽·路易丝(Maria Luise von Österreich)的情感与婚姻,以及强烈比照的当代艺术家作品拉开叙事,全面呈现拿破仑跌宕激昂的人生经历、其多样而真实的生活面貌。

拿破仑特展 展览现场

拿破仑特展 展览现场

展览以五个区域,“一代枭雄”、“荣耀传奇”、“浪漫现实”、“历史回眸”和“家族荣光”,共展出185 件围绕拿破仑的稀世珍品,其中包括艺术大师为拿破仑创作的绘画/雕塑、拿破仑珍贵手稿、拿破仑法典、贴身服饰、贵重珠宝、军旅用品及家具、日用品等“重头”文物。

拿破仑特展 展览现场

此外还有11 位当代艺术家围绕拿破仑而创作的作品,通过传统文物与当代艺术的并置,在一场跨越时空的宏大布景中重塑拿破仑的形象。

管策《拿破仑》, 纸上综合材料,90 x67.5cm,2018


沈戈《生长-拿破仑》,雕塑,340x140x100cm,2018

展览不仅全面地展现了拿破仑52 年传奇人生的跌宕起伏和真实生活面貌,还充分利用新媒体装置、乐高元素、沉浸式布景以及音乐剧的形式,极为丰富地打造了一场观众可以积极参与互动、观看和趣味性十足、美轮美奂又具有深刻历史文化价值的大展,可谓是围绕拿破仑这一传奇枭雄的一顿艺术饕餮大餐。

拿破仑特展 展览现场

拿破仑特展 展览现场

“拿破仑特展”用当下视角来审视传统,从两百年前拿破仑所处的时代巨变,到21世纪全球化的信息浪潮,中国当代艺术家们以当代视角、中国语境来审视拿破仑,和藏品展开丰富对话。“拿破仑特展”希冀在当今多元价值观并行的时代现状,在认知失调的浮躁和虚弱、疲软中呼唤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