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信”串联起错过、再会和相逢

导语:谈起日本纯爱电影,岩井俊二是无法绕过的存在,被称为日本新电影运动旗手,影坛地位可见一斑。如今却要拉起一个中国班子翻拍自己13年前的代表作,此举令影迷甚是不解,这究竟是江郎才尽后的妥协,还是创作生涯的二度开花?

茶色不语

一些中国影迷习惯将岩井俊二比作“日本王家卫”,因为他们都擅长用富有个人特色的镜头语言讲述情感纠葛,不过王家卫通常聚焦在“时间与男女感情之间的关系”,而岩井俊二则是表现情窦初开的少年们对成人世界的迷惘。

侯孝贤曾说“很多导演一辈子只在拍一部电影”,他们会有自己固有的风格和格局,岩井俊二就是这样的导演。

他也曾野心勃勃地想要尝试各种类型的电影,比如哥斯拉、吸血鬼那样的怪物商业片,但是种种阻力限制了他,于是他乐观地认为“所以,能创作这么多以青春故事为主题的作品,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吧”。


观众因此有幸看到了杂乱与唯美兼具的《燕尾蝶》、有如散文般优美的《四月物语》、荒凉冷静且残酷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纯净柔软的《花与爱丽丝》......以及当下更加理性和温暖的《你好,之华》。

观众和影迷虽然早已习惯这种一以贯之的创作形态,《你好,之华》还是引起了不少质疑的声音,大家不能理解,岩井俊二为什么要用一个中国班子翻拍自己13年前的代表作?任何一个大师级的导演都应该不断创新而不是“啃老本”,这是否是一种对资本的认输?

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岩井俊二有着自己的考量。


岩井俊二在中国比日本更有市场


很多大师级导演都大器晚成,比如《纸牌屋》的导演艾伦·索金55岁才执导筒,李安当了六年家庭煮夫才在37岁时拍了处女作《推手》,而岩井俊二却成名较早,32岁便凭借《情书》名声鹤起。

也就是因为成名早,他的身上没有“大师”的谨慎,向来随性而动,他曾用“网野酸”的笔名写过剧本,用“坪井信八”的代号编曲填词,以乐队Hec&Pascal发布音乐专辑《既视感未视感》,甚至给杨德昌的电影《一一》剪过预告片……


他从来不在乎自己已有的成就,也不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他追求的永远只有有趣的灵魂和自由的表达,就像他在《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中所说:人生,来点异想天开才更有趣。

在电影创作上,他的冒险创新精神只会更甚,岩井俊二说过“一直在东京创作是无聊的生活”,于是他开始走出日本,拥抱更大的舞台。

2009年便和姜文、娜塔莉·波特曼合作拍摄了《纽约,我爱你》、2015年监制国产爱情片《恋爱中的城市》、两年后再次监制国产片《我与世界》。


《纽约,我爱你》


在用一个完全的中国班子亲自执导前,他便用一个完全的韩国班子执导了每集15分钟,共四集的迷你剧《昌玉的信》,由裴斗娜、金柱赫等人主演。

但最终他选择中国作为电影作品的归属地,除了创作上的尝试外,也是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他曾毫不犹豫地说“我希望我的作品有更多的人欣赏,中国还是要比日本有更多关注我电影、音乐和小说的粉丝,现阶段我想让大家去看我的作品,如果排一个顺序的话,我会把中国排在首位。”




他不在意自己“非大师”的举动是否会使他降格,只希望电影本身能被更多人关注和喜爱。于是在《你好,之华》的剧情大纲出来后,立马发给多年老友陈可辛,在他的辅助下组建团队完成拍摄。

而对于日本导演无法拍出中国本土化爱情电影的质疑,岩井俊二并不担心,因为在他看来,不同国家的不同创作者在拍摄青春主题的电影时,本质上都是在反映故事发生的某个时代背景,影片最大的差异不过是时代发展和城市格局,青春或者爱情的内核是相同的。

他的任务是通过表现故事中蕴藏的“普遍性”,来传递情感和人性。


用“书信”串联起错过、再会和相逢


很多人在看过《你好,之华》的剧情梗概后,便简单粗暴的将它视作中国翻拍版《情书》,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

《情书》讲述的是渡边博子在未婚夫藤井树去世后,因为无法抑制的思念,找到了他在小樽读书时的地址,借此写了一封发往天国的情书,未曾想却收到了回信,回信人是藤井树少年时与他同名同姓的同班女同学“藤井树”,而这个“藤井树”因为不断的书信往来,发现了那个藤井树曾对自己藏了一腔柔情。

《情书》的基调是一个哀而不伤、温暖动人的故事,虽然有遗憾,却真实,将所有的情感和事件都掩藏在暗恋中,忧愁涌动却格外美丽动人。


《你好,之华》虽然借用了“书信”这一媒介,继续讲述错过的初恋,但爱情之外更多的是探讨生命和死亡的意义、家庭代际关系以及与自我和解等更加深层次的话题。

影片讲述妹妹之华在姐姐之南去世后,拿着姐姐的邀请函参与了她的同学会,在会上偶遇了姐姐读书时的男朋友,也是自己少年时的暗恋对象尹川。她隐瞒了姐姐去世的消息,继续以姐姐的名义与尹川进行书信来往,一连串错位的倾诉与追忆就此揭开。

比起《情书》回忆里纯粹的两人情感,《你好,之华》更偏向《花与爱丽丝》的三角恋,两个少女因为爱情变得尴尬、局促。而有关家庭的探讨以及三代人情感表达间的误差则更像是《昌玉的信》。


到最后,青春不过是《你好,之华》的引子,它与年龄岁月无关,与思想状态有关,老中青三代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青春,而导演真正想表达的是结尾那个希冀“愿你活成更好的样子”。

《你好,之华》同样有爱而不得,却少了不得之后的哀伤最多是惋惜,因为成年人懂得成全最好的自己,他们从邂逅到分离,从误解到和解,兜兜转转,最后回归到角色内心的成长。

影片中周迅的指甲颜色是鲜艳的蓝色,使得人物更为鲜活,充满信念,也令影片的整体基调与《情书》形成差异,少了压抑、苦闷,多了温暖。


不过,从剧本、剪辑、导演到配乐、摄影、布景都由他亲自把关,也使得《你好,之华》虽然做了本土化处理,比如入乡随俗的葬礼仪式,砍掉宠物狗设定等,整体上还是“相当岩井俊二”,浪漫含蓄,唯美动人。

再见如懿,你好之华


既然,影片片名是《你好,之华》,那么除了岩井俊二,另一个灵魂人物必然是之华的扮演者周迅,并且,因为她是周迅,所以也势必会引发大众的关注。

事实上,即使没有陈可辛的引荐,岩井俊二原本对之华的扮演者,也属意周迅,对于周公子的演技,俊二更是赞不绝口:“周迅是个很值得让人依靠的演员。她很安静,演戏也不会很用力,但所有的情绪和氛围她都能营造出来,带动周围一切人和事进入之华的世界。她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内心很善良、很温暖的人。”


《你好,之华》之前,周迅的上一个角色是如懿,不过,却因为声音粗犷、脸蛋垮了、各方面尽显疲态等备受嘲讽,甚至超过了对她演技的赞赏声。

对于变老,30岁的周迅曾说过:“我三十岁了,那又怎么样?一直天真很可怕。我好高兴我开始变老了,我希望能得到相应的智慧,我希望能拥有相应的力量。”


但真正到了44岁,被刻薄的观众嘲讽,有了年龄危机时,周迅好像显得并没那么坚强,她坦言:“我真的早上起来坐在沙发上就开始哭,阳光再好也会哭……那时候是真的真的不开心,每天愁眉苦脸的,去想老这件事……”

但哭过之后,周迅没有向世俗妥协,她接下《你好,之华》演绎一个母亲的角色,如果她固守着年龄这一关,她应当是不会接的,但她把之华当作了一个出口,期待塑造好角色的同时,也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2018年金马奖周迅宣传照


正如岩井俊二所说,“周迅的之华是出彩的,整个表演过程没有竭斯底里、大喜大悲,不矫情也不圣母,却灵气十足,令人亲近。”

近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都在讨论演员的“演技”,方法派、体验派,什么都有,但大家的共识都是“最难演的就是普通人”,你不能使用太多技巧,也不能有情感上的一丝含糊。

而周迅的之华,做到了这一点。很多人都说,今年的金马奖影后是“死亡之组”,但目前看来,周公子的之华最没有棱角,却也最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