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潍坊市>昌乐县 大北庄

马宋镇大北庄位于镇北端,东临白浪(古称狼)河,南接古城村,北连潍城区。元代有黎姓始建村落,故名黎家。清朝乾隆年间,昌乐进士阎愉携家徙此,因见其地多竹,遂名之为野竹村。民国时期,因处营丘故城之北,改称大北庄。

大北庄是昌乐阎氏的世居地。昌乐阎氏的“五世七进士”,多数是在此出生,在此接受教育,死后也埋葬于此。清朝,昌乐阎氏家族自翰林院修撰、东宫讲官、左春坊左谕德阎世绳起,连续五世7位进士,六世22名举人,至清朝末年,秀才达140多位,成为全国四大科举世家之一。如此显著的科考成就,与大北庄所承载的阎氏先祖教育思想和教育文化是分不开的。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阎愉定居以后,黎家村一直是昌乐东南部至潍县一带文化氛围浓厚的教育中心。大理学家韩梦周、阎循观等一大批文化人,以阎氏族人为核心,活跃于教育文化领域。他们或设馆教学,或谈诗论文,取得了巨大成就。阎氏家族的许多著名人物多与这里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

阎世绳(1633~1706),康熙朝翰林院修撰。康熙十一年(1672年)中举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修撰、会试同考官、东宫皇太子讲官、诰授奉直大夫。

阎愉,阎世绳之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学士、长兴知县、工部待郎等。著有《菉园诗稿》。

阎廷佶(1675~1748),阎愉之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举人,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江西省建昌府泸溪县知县、南城县知县、抚州府金谷县知县、广西宾州府知府等职。

阎循琦(1710~1775),阎廷佶之子。乾隆三年(1738年)举人,乾隆七年(1742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工部主事、京畿道监察御史、福建道监察御史、吏科掌印给事中兼吏部文选司郎中、内阁侍读学士、刑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工部尚书等职。

阎循观(1724~1769),阎循琦亲叔兄弟。乾隆七年(1742年)举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进士,官吏部考功司主事。曾任潍县麓台书院主讲20多年,培养了众多举人或进士,民间戏称为“进士母子”。著有《尚书读记》《春秋一得》《困勉斋私记》《西涧文集》《毛诗读记》《名人小传》等。

阎学淳(1760~1834),阎循琦之子。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举人,四十九年(1784年)进士,历任南平知府、彰德知府、淮安知府、庐州知府、宁国府知府署太平府事等职。诰封为“资政大夫”,例赠“朝议大夫”。

阎学海(1773~846),阎循琦之子。嘉庆三年(1798年)举人,二十二年(1817年)进士,历任内阁中书协办、翰林院侍读、翰林院起居注主事、户部浙江司员外郎、户部宝泉局监督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