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迪:少女是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

不得不承认的是,新生代的小花们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那些从前在许多作品中饰演“妹妹”、“女儿”亦或者可爱担当的女孩子们,如今已经能够在一部完整优质的剧集中担任主角,并且凭借自己的风格获得认可。

《你好,旧时光》中有“冷中带暖”的余周周、《无心法师2》中有“外柔内刚”的苏桃,李兰迪无疑是这一批小花中的佼佼者。而在日前播出的《我就是演员》中,她前后与韩雪、章子怡、涂松岩等比她经验丰富很多的演员对戏,分别诠释几个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角色时,也能够做到既适景又适情。

对于观众来说,能够看到她们在屏幕中长大是欣慰和惊喜的,而对于她们自己来说,逐渐从“童星”蜕变成真正有理解力,反思力,共情力的演员,无疑也是一种自我成长。

“预科班”

2018年对于李兰迪来说是不平常的一年,今年9月,她正式成为了中央戏剧学院的一员,对于一直从事表演工作的她来说,考入理想学府是再美好不过的事了。

“中戏是我本命。我每天走在学校里面就像逛公园一样,学的东西是自己想学的,我可以去接触我自己真正喜欢的了,所以每天过得都很开心。”

而在正式进入学校之前,一次她从没有过的体验也让她获益良多。她提前感受了一把“舞台戏剧”,并得到了诸多前辈老师的指点,这就是《我就是演员》。

其实在第一季时节目组就找到李兰迪,当时她觉得自己没有舞台经验,害怕犯怵所以拒绝了,但后来在电视上看到大家在舞台上表演,她就心痒痒,并且有个非常简单的理由:“进入中戏以后会有很多在舞台上的表演,所以也可以给我的大学先上了一个学前班。”

但这个“预科班”可不是这么好上的,真正到现场之后才发现压力非常大。她与韩雪从拿到剧本,到熟悉时代,熟悉人物,再到与对手戏磨合细节,修改剧本,最后到正式彩排,录制,一共就只有不到两天的时间。

好在前期工作因为李兰迪的认真和老师们的帮助,也较为顺利,节目组刘天池老师就是《金陵十三钗》电影版的表演指导,同场的李纯在电影版中饰演秦淮女,张国立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了如指掌,李兰迪便虚心地挨个咨询学习。对手戏演员韩雪一边与她磨合,一边给予她很多建议,两人不断就细节进行尝试。

但舞台剧与影视剧必定是有差别的,“舞台剧主要是放,影视剧是收。”来到《我就是演员》的演员们内心更是明了,在这个舞台上既要面对台下的评委,又要面对电视机前的观众,如何做到收放自如,也是一大问题。

最开始时排练的时候李兰迪依旧运用的是影视化的表演方法,“我觉得怎么自然怎么来就好,我的台词会说的比较生活化,甚至出现了‘背台’这种很低级的错误。”后来才慢慢好转。

到了正式录制时,李兰迪很紧张,“之前从来没有过舞台表演经验,我不知道台下的观众会不会接受,也比较害怕导师对我的评价。”她不停的询问工作人员还有多久到她们表演,她需要提前整理情绪。

但真正开始倒数五、四、三、二、一的时候,李兰迪所有的包袱都放下来。

“我一点都不紧张了,我觉得还是挺神奇的。”

《金陵十三钗》的表演非常成功,作为战争时期未成年女学生,李兰迪将她的坚强和脆弱展现的无比动人。

同时,她的一声“姐姐”真诚又动容,仿佛两人真的在同患难中灵魂相认。

章子怡说:“我真的要再给你鼓掌,你真的好。”徐峥和陆川也被这个19岁的女孩震撼,“应该是可以走到最后的人!”

之后,李兰迪还被陆川导演邀请出演节目的影视化作品《女儿》,虽然镜头不多,但是仅用一个眼神就表达出她在绝望境遇中对未知的恐惧和怀疑,那种临近崩溃但又怀有希望的情绪呼之欲出,牢牢揪住观众的心。

在上周的节目中,她与涂松岩合作《请回答1988》,与《金陵十三钗》沉重激荡的氛围不同的是,“小皮猴”更像是李兰迪的本色出演,“这种称呼都是在我们家里出现的,我管我爸就叫二师兄,我姑妈会管我叫猴丫头,朋友都管我叫皮皮,这种很像把生活状态搬上来。”《请回答1988》中顽皮、贴心的形象,又让观众看到了李兰迪在这个舞台上的多元化表现。

“体验占20%,想象占30%,50%是对于剧本和角色的理解。”李兰迪这样分配塑造人物时所准备的工作。这节“预科班”,也让她走在了前面。

反思精神

《我就是演员》播出之后,网络上对于李兰迪大多都是赞许的正面评价,而这位19岁的少女说:“其实这才让我真正把自己的那一层困惑跟顾虑都打消掉了,让我更有信心地继续走下去。”

当初在《无心法师2》时,她饰演的苏桃一角受到诸多非议,“我一直在反思是哪里出问题了?也有问身边的哥哥姐姐们。”

而在《无心法师2》播出期间,适逢李兰迪拍摄《原来你还在这里》,在其中饰演少年苏韵锦。苏韵锦的爸爸病重,家里条件一般,她不敢与别人多说话,是个自卑且封闭自己的角色,李兰迪在片场也一直是这样的状态。

加上当时高三,她还要准备考试,所以这样的批评对她来说就是三重夹击,“我有时候一个人在屋里,莫名其妙就掉眼泪,有点崩溃。”

这样的自我怀疑状态一直到备受好评的《你好,旧时光》时也并没有减弱,因为李兰迪与余周周的性格相似,“我们都是高中生,都很天马行空,她初中高中阶段对于周围事物的想法,面对生活的一种态度都跟我还挺像。”所以李兰迪会觉得,观众觉得她演得好,只是因为比较像这个角色,而不是因为她塑造得很成功。

她一直觉得自己需要一个不太像自己的角色来肯定自己,“我要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总在演跟自己很像的角色,演戏的乐趣也少了很多。”直到《我就是演员》的播出,她看到观众对与她没有丝毫相似之处的“书娟”大加赞赏时,才真正从自我怀疑的“泥潭”中走出。

这样的反思精神并没有随着获得肯定消失,而衍生成了更加贴近她职业的梦想——如果有机会的话,她更想尝试导演。“中学时我们学校有一个社团,其中会集结学生对社会事件做的评论,这会让我们去思考很多。所以我想当导演,也是想把我对于整个社会的一个态度,还有社会的阴暗面去表现出来。”《我不是药神》、《嘉年华》这种现实主义作品是她日后想要尝试的题材。

可能对于她来说,这个思考或许还只是一个雏形,但能够看得出来,进入大学之后,李兰迪不仅仅开始享受青春中的美好,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些规划,她大量的阅片积累,不断地吸收学习,成长为她想要成为的人。

从《中国式关系》中“奇葩”的马小驿、到《秘果》中热情的于池子,李兰迪其实早已走出“相似角色”的桎梏,开启了多类型的戏路。在到今日开播的《原来你还在这里》中,李兰迪又化身内敛敏感的苏韵锦。

从片花中我们能够看出,不同于余周周的温婉大方,苏韵锦的眉宇之间都透露着倔强。

而但强撑之下,她仍旧会在雨天哭泣,脆弱的一面仍旧让人心疼。

剧版的《原来你还在这里》自官宣以来就备受关注,少年苏韵锦和程铮的演绎也备受期待,这两位公认的“小戏骨”会如何飙戏?还是非常期待的。

说到未来想演的角色,李兰迪兴奋地说她想尝试“反派”,“从10岁开始演戏,演到19岁,9年我都没有演过一个反派,我觉得人物在跟自己心理做斗争的过程特别有意思。”最近沉迷的电影,也是《致命ID》、《冒充者》等等这类强情节、角色内心起伏很大的角色。

李兰迪喜欢极限运动,18岁那年完成了自己第一次跳伞,她也喜欢安安静静地做手账,享受设计的感觉。会关注社会事件以及现实主义的作品,也说自己“还是一个冒着粉红色泡泡的少女”。在接受采访时,她一边兴奋地说着自己对于表演的看法,一边小口地吃着甜点,这一刻对于一个少女来说,或许是种双重的满足。

她很大胆,有关未来她能够想到的,她都想尝试,但身为一名优秀学生,对过去的“自省”也弥足珍贵。

人生之桥两端或波澜或静谧,愿她能够成为,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

点击艺人照片查看往期专访

金牌经纪人 现已入驻

今日头条 | 一点资讯 | 企鹅媒体

新浪看点 | 新浪微博 | 搜狐号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