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老歌儿 一开口就引起阿拉善人全场大合唱~

提起内蒙古的草原歌曲,人人都沉醉她的深情和悠长。提起蒙古族最盛名的女歌唱家德德玛,喜爱音乐的人都能哼唱几首经她唱响的草原金曲。她的歌豪迈有力,饱满悠长,唱出了对草原的祝福,对朋友的情长,对生活的向往,对故乡的热爱。人如其歌,德德玛的故乡就是内蒙古最西端的阿拉善。

阿拉善,这个念起来朗朗上口的名字,唱出来一样起伏动听。这个神奇美丽之地,产生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歌曲。

比如,仅以阿拉善起名的歌曲,就有《富绕辽阔的阿拉善》《苍天般的阿拉善》《阿拉善,你有多少传奇》《神圣阿拉善》《梦中的阿拉善》《祝福阿拉善》《多彩阿拉善》《宁静阿拉善》《请到阿拉善来》《阿拉善 我祖祖辈辈的故乡》《走不出的阿拉善》等等。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哟,是我们难得的故乡……”

传唱最远的是蒙古族长调《富绕辽阔的阿拉善》,是阿拉善著名的历史民歌之一。它曲调辽阔,节奏悠长,气息深厚,曾与我国其它29首经典歌曲一起,搭载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距地球38万公里以外的太空唱响,成为真正的“天籁之音”。

“遥远的海市蜃楼,驼队就像移动的山。神秘的梦幻在天边,阿爸的身影若隐若现。哎,我的阿拉善,苍天般的阿拉善……”

这是阿拉善流传最广的一首歌《苍天般的阿拉善》,质朴的歌词,优美的旋律,唱出了这片沙,这片景,这片情。不论走到哪里,这首歌,成了阿拉善人形象描绘家乡的文化名片,也成了外地人感知阿拉善的音乐使者。

《苍天般的阿拉善》的曲作者,从阿拉善走出去的内蒙古著名作曲家色·恩克巴雅尔回忆说,小时候,是听着驼铃声在沙漠里长大的,脑海里永远也抹不去阿爸、阿妈随着起伏的沙丘若隐若现的牧归的身影……

阿拉善歌曲的创作素材,大都来自于本地区独有的人文特色及地域风情。阿爸,阿妈,沙漠,驼铃,是阿拉善铭记于心的记忆;天鹅,黄羊,戈壁,奇石,是阿拉善人从春到冬的伙伴;贺兰山,胡杨林,居延海,巴丹吉林,是阿拉善人世代居住的家园。在如此广袤的大地上,音乐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在音乐的艺术世界里,守望、热爱、永恒成了主旋律,吟唱着悠远的长调,人们尽情抒发心中的情怀,把空旷、寂寞、单调一扫而光,抛在脑后。

记得有一年当地举行那达慕大会,四面八方的人聚集在一起,骑马赛驼,集市贸易,平素清静空旷的城郊赛马场,人声喧闹。我们乘着夜色去那达慕会场看热闹,远远地,一阵宽阔悠扬的旋律从戈壁深处传来——“阿拉善,你有多少传奇,阿拉善,你有多少神秘。你就是我心中的唯一,你就是我母亲的家园。”(《阿拉善 你有多少传奇》)瞬间,感觉心弦被拨动了,周身被一种无畏、博大的情感所环绕。人们即使身处这样地域偏远,人口稀少,风大沙大,交通不便的地方,也一样可以在歌声的萦绕中,从容地生活。

从阿拉善走出去的文化名人,音乐家居多,有德德玛,阿拉坦其其格,孟根,孟根其其格,哈琳,阿日布杰,巴德玛,格·恩和巴雅尔等。德德玛母子同台献艺,阿日布杰祖孙三代开演唱会,巴德玛在高等学府传授演唱技艺,这样传承的事例很多。色·恩克巴雅尔的母亲奥·额日格吉德玛,已经八十多岁了,老太太能唱200多首民歌,出版过《一个歌喉九个祝福》的长调民歌专辑,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长调传承人。她的弟子中,有中年、青年和少年歌手,她的儿子中,有作曲家,摄影家,收藏家,呼麦演唱家,她把自己活成了一部传奇。

望不到头的荒原,走不到边的大漠,过不完的流沙岁月,走不出的苍茫戈壁,这些并不能给阿拉善人带来灰色和沉重。一批始终坚守着这片热土的执着的词曲作者和走进阿拉善工作的人士,凭着对阿拉善的浓厚感情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

“你的驼铃化作交响,你的小草勇敢坚强。你的森林苍苍茫茫,你的目光温暖慈祥。这就是神圣的阿拉善,在我的心中默默珍藏”

听到这首低沉的《神圣阿拉善》,你会感觉得到阿拉善人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和不向困难低头的乐观。

“当黄羊回来的时候,我向那往日回眸。当阿拉善草绿花红的时候,我与那明天牵手”

这首豪迈的《生命绿洲》,诉不尽阿拉善人对绿色家园的眷恋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美丽额济纳可爱的家乡,你神奇富饶洒满春光,额济纳河水哺育我成长,居延海是我出生的地方。……美丽的额济纳可爱的家乡,我放声高歌把你歌唱,把你歌唱。”

这首欢快的《美丽的额济纳》唱出了阿拉善人对家乡变迁的自豪和对美好明天的祝福。

还有唱额济纳历史的《英雄的热土》,唱时代楷模的《你是大漠胡杨》,唱大漠的《大漠之歌》,唱沙漠的《神奇的巴丹吉林》,唱奇石的《会说话的石头》,唱红柳的《几度红柳红》,唱骆驼的《驼乡》,唱贺兰山的《雪岭子之歌》,唱月亮湖的《迷人的月亮湖》等,从不同方面向世人勾勒出阿拉善的丰富与多彩,神奇与美丽。

阿拉善地域辽阔,每个地区之间相距几百公里,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由于交通运输条件差,许多干部、群众出行,都需要搭畜力车,或是骑骆驼,一走就是几天。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想像得出条件的艰苦。歌声,就成了阿拉善人生活中离不开的一抹亮色,一味调剂。

在这里,人人会唱阿拉善的歌,一个纯粹的汉族人,有可能唱出地道的蒙文歌曲,一个严谨内向的朋友,也有可能唱出几段完整的阿拉善老歌,这些都不奇怪。阿拉善老歌,像蓝天,空气,草原,大漠一样,已深深地融入到阿拉善人的血脉中。

阿拉善人口稀少,对朋友的到来和欢聚的时刻充满了期待。朋友来了,有欢迎的歌,朋友走了,有送别的歌,唱一曲阿拉善老歌,胜过千言万语。朋友们欢聚一堂,会流连忘返,因为这也是一场表演秀,歌声能让欢乐的氛围更深更浓。婚礼宴请等仪式上,歌声更是几天几夜都不断。

我看到过许多曾在阿拉善工作过的人,听到阿拉善的旋律时,拘谨的局面立即被开怀畅饮的气氛取代,铮铮的铁血男儿也情不自禁流下感动的泪水。那一定是阿拉善老歌的熟悉旋律触动内心的柔软,想起在这片土地的酸甜苦辣和有歌有情的阿拉善人。

一首老歌,的确是一段心情记忆的回放。那些代代相传、口耳传唱的老歌,浓缩着时光的故事,网罗着人们的梦想与憧憬,捕捉着或欢畅或悲伤的情绪,然后化成一支支优美动人的歌曲,让唱的人入神,听的人忘了烦忧。

阿拉善老歌,就是这样永远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