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西安》之老西安民间传说两则

在老西安,民间的口头文学十分的发达。现在那些说古的老人大多都已成了故人,但老西安还在,还该有人继续“说古”的事业。我在烦重的写作劳动之余,坚持每月整理两篇老西安的民间传说,坚持了两年。终有一天,我要编辑《老西安传说大全》这本书,让老西安的语言光辉香火不断地传下去。

你想想,倘若某一天地球上再也没有人会说西安话了,那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

没底的人心

在唐朝的长安城,最热闹的地方要数西市。西市最热闹的地方是桥梓口。桥梓口最热闹的地方是木兰居酒馆。酒馆掌柜叫胡老大,膝下有一儿一女。胡老大待客实诚,木兰居的碗大远近出了名的。胡老大对穷人也好,肯舍饭菜给无家可归的那些沿门苦讨的人。西安人现在所说的老碗、海碗,就起源于胡老大的木兰居酒馆。

几个白天在木兰居吃了舍饭的叫花子,晚上缩在八仙庵大殿旁边的一个柴房里,七嘴八舌地夸奖木兰居。一个断胳膊说:“人家胡掌柜看见我没胳膊,叫女儿给我喂着吃哩!”

一个断了腿脚的说:“人家胡掌柜看我迈不过门坎,都亲自把我抱了进去。”

沿门苦讨的这些穷人说的话,被隔壁的八仙听见了。八仙听后,相邀相约着驾了一疙瘩祥云,到了桥梓口的木兰居酒馆的门前。

八仙摇身一变,成了八个衣衫不整的叫化子……胡掌柜看见八个叫花子进了门,抢忙招呼:“油给旺、肉给美,把酒坛子给端上来!”

八仙对胡老大的热诚招待心存感激,就趁着胡老大进厨房端菜的机会,由铁拐李把一个“酒胆”扔进了水井。

八仙一瘸一拐地出了木兰居的门。拐了个弯,八仙驾着祥云回到了八仙庵,各自回到各自的位置,继续接受世人的香火供俸。

晚上,胡老大到井里打水,打上来的水有一股扑鼻的酒香。胡老大拿水瓢舀了半瓢放在鼻子底下闻,酒香纯正,甘咧爽净,还泛着一股淡淡的桂花的香气。

胡老大赶忙喊来儿女,一家三口跪在地上,朝着苍天谢道:“神仙老人家,我胡老大一生一世也忘不了你们的恩德!我拿盆大的碗招呼客人,我给穷汉把面擀得席片那么大!”依靠着“大碗面”和“桂花酒”做招牌,木兰居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兴旺。

过了几年,胡老大让“西方接引了”(死了),木兰居的生意由胡老大的儿子经营。儿子还好,娶了个婆娘不本份,见了穷汉苦讨就往外轰。

这消息传到了八仙的耳朵里,八仙相邀相约着,驾着一疙瘩吉祥彩云直奔桥梓口。

拐了个弯,八仙一摇一晃地进了木兰居酒馆。胡老大的儿子记住了他爸临死的叮咛:“只要有八个讨口吃的一起进了铺子,一定要好好招呼!这是八仙老人家!”胡老大的儿子见八个叫花子进了铺子,抢忙跪在地上,说道:“千恩万谢!八仙老人家是俺木兰居的世代恩人,请受小胡这里一拜!”

八仙见胡老大的儿子识破了仙局,遂幻变回仙衣仙貌的模样。铁拐李问:“掌柜的,生意好不好?喝酒的人多不多!”

胡老大的儿媳妇尖嘴薄舌地说:“生意好又好,酒客多又多?选就是不用酿酒了,猪没糟子吃了!”

八仙一听,齐刷刷地叹了一口气。八仙心想:真是人心没底,把凉水当酒卖了,还嫌猪没糟子了!八仙一气之下,随手把井里的“酒胆”捞了出来,走出门去,驾着祥云周济天下了。

何仙姑坐在云头上还唱哩:

天高不算高

人心比天高

凉水当酒卖

还嫌猪没糟!

胡老大的儿子和儿媳妇,仰着脸往天上看,看得清清楚楚:何仙姑在唱,其它七个仙人都或拉弦子或吹笛子的在给何仙姑伴奏。

一个老西安的巧媳妇

老西安有很多牌坊,其中有一座牌坊是为一个巧媳妇建造的。这个牌坊在东关鸡市拐,毁于文革。过去西安城几乎每街每巷都有巧媳妇,所以,每街每巷也都有关于巧媳妇的传说。

关于巧媳妇和巧媳妇牌楼的事情,城里已经没有人讲得清楚。这里,我讲一则城里传播很广的巧媳妇的传说,博读君一乐。

这个巧媳妇娘家姓王,长安皇良村人,光绪28年?穴1902年?雪让一挂“二人抬”?穴小轿?雪,抬进了东城索罗巷赵家。阿公叫赵九,又喜欢喝酒。巧媳妇很孝顺婆家二老,又懂得些老礼,她从来不说“九”,甚至连与九同音的字她都不说。

赵家是城东的大户,阿公赵九结交着两个扒肝扒肺的朋友,一个姓张,一个姓李,三位老人常边喝酒边聊家常。老西安的老人们坐到一起,有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这就是夸媳妇。赵九对两个朋友说:“我家儿媳妇不但模样俊样,人还特别机灵,她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九’字。”两位朋友不信,说赵九吹牛。

张老汉说:“我不信,哪儿有从来不说‘九’的。我明儿把她试一下。”

赵九说:“能成,你试。”

第二天,张老汉买了三斤韭菜,李老汉打了二斤烧酒,先后脚地进了赵九的院门。

“赵九在家么?芽”

巧媳妇一见,赶紧把两位老人让进了门,一边给二位老者倒茶续水,一边说:“俺爸看女去了,不一时就回来了。你二老请坐,我去给二位老人做蒜蘸面。”张老汉和李老汉说:“不坐了,告诉你阿公,我叫张九,他叫李九,请你阿公九月初九去喝酒!”说完,二位老汉说笑着出了赵九的院门。

二位老汉走不多远,迎面碰到了往家走的赵九,二人便把刚才的话对赵九说了一遍。赵九带着张老汉和李老汉来到了自家门口,安排两位老汉在影壁后边听着。

赵九大摇大摆进了院门,巧媳妇说:“爸,刚才有两位老人来找你。”

赵九问:“他们姓啥?叫啥?芽找我干啥?”

巧媳妇说:“一个叫张三三,一个叫李四五,一个给你送了两斤‘杯中物’,一个给你送了三斤‘佛开口’,让我给你说,到了重阳节,请你去会友。”

张老汉和李老汉躲在影壁后面听,直咂舌头。

九月的韭菜最好吃,所以,老西安有“九月韭佛开口”的口谚。

老西安关于巧媳妇的传说很多,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著名作家:鹤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