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十大杰出消防救援卫士”候选人事迹|长明的酥油灯——记四川消防总队甘孜支队丹巴大队大队长杨武东

★ 人物简介 ★

杨武东,1985年11月出生,云南大理人,2004年12月入伍,现任甘孜州消防支队丹巴县大队大队长。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嘉奖10余次,先后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十大最美人民警察”。

警校毕业后,杨武东一直扎根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四川甘孜藏区,干的都是平凡的小事情,但这些小事一头连着党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一头牵着藏区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大局。

杨武东矢志奉献的精神像长明的酥油灯一样照亮雪域高原,正如五明佛学院管家丹培对他的评价:

他是大善人,像佛前长明的酥油灯一样在保佑着我们。

这盏酥油灯点亮在“世界屋脊”上

甘孜州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是康巴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武东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理塘县工作。临行前,有战友告诉他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因为理塘素有“世界高城”之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最低气温-30.6℃,全年无霜期仅50天。听了这些话,让他对自己即将面对的环境毛骨悚然,但他毅然服从分配,按时到达了理塘县。

理塘的恶劣环境一来就给了他“下马威”——胸闷、头痛等高原反应接踵而来,氧含量极低、干燥的空气让他晚上难以入睡,每天早上起来都要流鼻血,嘴唇长年皲裂出血,张嘴吃饭都需要忍受阵痛。初心不改,杨武东战斗在全省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他如酥油灯一般守护着这片雪域。

这盏酥油灯点亮在藏族同胞的心里

“不管在哪里工作,总有老乡管我叫英雄。”说起这些,杨武东难抑内心的自豪。

2012年1月23日,理塘县城一3层藏民房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接到报警后,大队长带领杨武东和4名政府专职队员立即出动。驾驶员因病住院,会开消防车的就只有杨武东,他先开1台5吨的消防车,把队员全部载到火灾现场,由大队长指挥战斗。接着,拦了一辆私家车,赶回大队把另一辆3吨的消防车开到现场。此时,队员们已出了3支水枪从藏房窗户向里面射水。火势虽然控制,但效率不高。杨武东见状,夺过队员手上的水枪,就往藏房里冲。大队长立即拦住他:“房子随时可能塌,不要命了!”“我不怕,比这危险的场面我见多了。要是继续在外面射水,把房子给冲垮了怎么办?”杨武东反问道。户主和围观群众听到他们的对话,也担心这全由木柱支撑、石块加泥土垒砌的房子被水冲垮,纷纷请求同意杨武东冲进去。大队长只得勉强答应。他迅速冲进藏房,孤军奋战近半小时,终于成功扑灭大火。户主热泪盈眶,用不标准的汉语不停地说:“英雄、英雄……”

这盏酥油灯点亮在铁心向党的征程上

在家人心里,他这盏“酥油灯”始终保佑着众生的平安,却永远顾不上自己的家。

与妻子两地分居,家里重担全靠妻子一个人扛,孩子夜里哭闹,妻子只能强忍着孤独和不安,心酸流泪。妻子在电话里埋怨渐渐增多:“杨武东,你还要这个家吗,孩子都两岁了,你抱过她几次。”他们的女儿两岁了,能清楚的叫出身边所有亲人,唯独不认识杨武东,杨武东休假回家伸手抱女儿,女儿却被眼前这个“陌生人”吓哭了。组织多次安排他疗养,他都因为工作忙主动放弃。今年7月,他终于带着妻儿参加疗养。半个多月的相处,女儿慢慢亲近了他,喊出了第一声“爸爸”,一家三口抱着哭在了一起。

在枕戈待旦的日日夜夜里,在平均海拔3500米雪域高原上,杨武东干着无数件不起眼的小事,如同长明的“酥油灯”一般,温暖着藏区,守护着藏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