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都想娶的传奇风尘女——董小宛


明末清初,苏州有家“董家绣庄”,世代经营,生意兴隆。出身富贵的董家独女董小宛由父亲亲自教刺绣和经营,由秀才家出身的母亲教诗文书画。董小宛本身肤白貌美,玲珑剔透,就这样在父母的熏陶下培养成一个举止优雅,眼界开阔的女子。

天有不测风云,董小宛13岁那年,父亲突染恶疾,医治无效,撇下娇妻爱女抱憾离世。不善经营的母亲把绣庄交给伙计打理,母女俩另辟他处隐居。两年后战乱蔓延苏州,就在娘俩准备变卖资产作逃难准备之时,伙计告知绣庄非但不盈利还负债累累。母亲一气之下卧病在床。

患病的母亲急需救治,高额的债务需要偿还,董小宛急得团团转。于是,有人介绍她去了秦淮河畔的画舫卖艺。大家出身的董小宛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很快就得到众人的赏识,名震江南。然而,刚迈出闺门的董小宛不会含笑逢迎别人,又自命清高不愿与俗人交往,老板娘从开始的奉承巴结到后来直接对董小宛抱怨挖苦。于是,董小宛一气之下离开了秦淮河,回到了苏州半塘家中。然而,回家以后的日子仍然举步维艰,在各种尝试都行不通后,董小宛只好把自己卖到苏州青楼,吃喝玩乐,吟诗作画。

因才貌双全却又出淤泥而不染,她的小苑很快就成了文人墨客的常去之地。董小宛清洁如莲的声名很快吸引了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名士冒辟疆注意,冒辟疆英俊潇洒,斯文大方。29岁那年,他来南京应试,因听闻秦淮河畔有个叫董小宛的佳人,便去寻访。不料董小宛已离开秦淮河,回到了苏州老家。落榜的冒辟疆,烦闷至极,跑去苏州打听董小宛,又不巧,佳人外出。几番周折,冒辟疆总算见着董小宛了。

只见佳人“面晕浅春,缬眼流视,仙姿玉色,神韵天然”,不由“惊爱之”。董小宛当时虽喝多了酒,遇到冒辟疆时,仍然能出口成章,谈吐优雅。两人切磋半宿,互被吸引。在这之后,冒辟疆又几次去苏州找董小宛,但都没能见着面。

三年后,冒辟疆在准备娶名妓陈圆圆时,陈圆圆被国丈抢走。伤心之余,冒辟疆和朋友乘坐小船泛游苏州城内。在某个小桥边,一座精致的小楼映入眼帘,一打听,竟然是董小宛的住处。冒辟疆狂喜赶去拜访。此时,董小宛母亲已去世,听说国丈爷抢人,自己也在名单里,董小宛被吓得不轻,病倒了。冒辟疆告诉董小宛,自己是三年前与她醉中在曲栏相见的那个人。发现是冒辟疆,董小宛心情大好,与之一席交谈,依依不舍别离。第二天冒辟疆再来拜访,发现董小宛笑意盈盈地立在门口等候,人已精神起来。

才子佳人惺惺相惜,冒辟疆准备为董小宛赎身。然而,由于董小宛在半塘名气太大,不论出多少银子,鸨母都不想放走这棵摇钱树。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钱谦益偕同柳如是来游苏州。在几经周折后,董小宛由钱谦益出面调解,做媒嫁给了冒辟疆做偏室,两个有情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嫁入冒家,董小宛心里是欣喜且感动的,尽管是偏室,董小宛真心喜欢冒辟疆,再者冒辟疆的母亲和正室也对她不错。一心向往平凡生活的董小宛多年漂泊的心终于有了依靠。她把冒家老少都当作亲人一样,上尊婆婆与正室苏夫人,下疼爱冒辟疆的几个孩子。因为有经营才能,在她的协助下,冒家被打理的井井有条。

因为冒辟疆爱吃,董小宛变着法子为他研发各种美食。董小宛所做的菜肴被后人称为“董菜”,她的烹饪方式流传至今,现已成为如皋当地非常有名的特色菜式。此外,借着自己的才华,董小宛助冒辟疆搜集四唐诗,分类校对,费力经营。期间,董小宛自己还写了一本《奁艳》,里边详细记录了从古代开始女子们的饮食,服装,生活等等。可惜在她死后失传。

董小宛还喜好临摹写字,起初模仿钟繇,后因钟繇的书里称关帝爷为贼将,让她觉得很生气,就开始学习模仿其他人的书法。她曾夜读诗句,如同身临其境,哀声叹息,不能自拔。

冒辟疆历尽千险万苦纳青楼女子董小宛为妾,看似又是一段有名的才子佳人组合,可实际上呢?没过几年,李自成起义,世道大乱,冒家举家逃难,人数众多,担心冒辟疆为难,董小宛主动说,“当遭遇大难时,首先应该照顾好母亲。之后,照顾妻子,孩子。在此蒙难之时,我就是死于野草间也毫无遗憾!”言外之意,是让冒辟疆不要在乎她,带着家人先走。只因董小宛这一句话,她与冒家人相别五个多月,独自辗转流离。路上辛苦,谁人可知。到了来年五月,冒家所暂居的盐官城也沦陷了。这一次,冒辟疆竟直接告诉董小宛:“我有一个老朋友,他为人仗义,我将你托付给他,如果以后能相见,咱俩再结平生之欢。否则你自己做决断,不要再想我。”董小宛听闻,对冒辟疆说道,“如果你遭遇了不测,从前我与你所纵览的大海,便是我的葬身之地。”

最后,冒的父母舍不得董小宛,还是带着她一起走了。逃亡路上,冒辟疆突发痢疾,热寒交加失去人形,这时候的董小宛没有半点嫌弃,真心服侍。为照顾他,董小宛将一张破席摊在冒的床边,卧席相伴,只要冒稍有响动,就会立即起身查看,可谓是无微不至。寒则拥抱,热则披拂,痛则抚摩。喂汤药,细查粪秽,尽心祈祷。冒辟疆因病时常暴怒,呵斥于她,而她也始终不改,五月如一日,尽心地伺候他。

经过五个月的折腾,冒终于脱离病况,而此时的董小宛已骨瘦如柴,无半点丽色,胜似大病一场。然而,就在刚安稳二个月后,冒辟疆又接连大病二次。第一次是胃病下血,难咽米水,董小宛熬药煎汤,静伴枕边悉心照料,经过六十个昼夜才化险为夷;第二次,冒背上生恶疖疼痛难忍,不能仰卧,董小宛就抱着让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寝,可怜自己硬是坐着睡了百十天。冒辟疆的病日渐好转,而董小宛却耗尽心血,再也支撑不住了。入门九年后,一病不起,溘然长逝,年仅27岁,冒家上下无一不大哭不止。

后来,冒辟疆作《哀辞》数千言而哭之,又作《影梅庵忆语》而忆之,言辞间颇有悲恸之感。茫茫人海,知音难觅。于董小宛,冒辟疆就是自己的知音。深陷泥潭,她厌恶莺莺燕燕的环境,可又无能为力。冒辟疆的到来让她看到了光明,对冒辟疆,她仰慕中带着感激。为报知遇之恩,她倾尽所有,把自己的生命交付冒家,你爱美食,我洗手作羹汤,你喜诗词,我把酒吟花月,爱屋及乌,你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读遍宫词又楚辞,手裁玉版写乌丝。一编《奁艳》尤新异,千古红闺绝妙辞。”红尘中只因你那一丝怜惜与赏识,我便用生命来报答。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致殚精竭虑香消玉殒。难怪后人感慨:娶妻当娶董小宛。正是“红颜自古皆薄命,青史谁人鉴曲衷。拼得一命酬知己,追伍波臣做鬼雄。”